從小就喜歡武俠動作片,以前都泛稱為武打片。懵懵懂懂的時候就知道無論小夥伴們還是大人們都喜歡看香港武打片,錄影廳是最早接觸武打片的場所,當時的錄影廳鐳射投影廳幾乎都是放港片,從那小小幕布上走出了成龍、周潤發、劉德華、李連杰、周星馳等超級巨星,熟悉了徐克、吳宇森、程小東、袁和平、元奎等導演。那是港片最好的時代、華語巨星輩出的時代,經典佳作頻出的時代,也是武俠動作片的巔峰時代!
記得看得比較早的是李連杰的《南北少林》,當時非常喜歡,可以電影院連著看三遍。然後是成龍《醉拳》,還有當年很流行的忍者電影、殭屍電影都是當年很喜歡看的型別。直到徐克的《黃飛鴻》橫空出世才領略到武俠片的真正魅力,當時還在讀小學,是拉著爺爺去看的。看完震撼到失眠,原來武打片這麼好看,知道什麼叫動作的瀟灑、帥氣,行雲流水。在這之前我判斷武打片好不好看的標準是打得快不快,但是《黃飛鴻》已經超出這個範疇,一種無以言表的觀影快感,李連杰更加成為心中的完美偶像。現在去分析《黃飛鴻》動作好看的原因主要是他在視覺和聽覺上做了變化,視覺上主要是多機位慢鏡頭的剪輯,加上動作特寫鏡頭合理加入,武打時演員表情變化特寫,不再打時千篇一律的表情,這些使得人物形象豐滿,而且動作很有韻律感。總得來說《黃飛鴻》的剪輯特別好,麥子善絕對當時亞洲頂級的剪輯師。聽覺上當然《將軍令》功不可沒,再加上大量民族樂器的運用使得電影更接地氣。聽覺上熱血沸騰,配上完美的行雲流水的動作剪輯,才震撼人心。當然最後一場竹梯大戰設計精妙使動作場面提高到更高一級別。據說竹梯大戰拍了一個月,可見好戲都是要慢慢磨出來的。
到後面的黃飛鴻系列也都沿用這一套路貢獻出場場經典打戲。到了《東方不敗》另一種瀟灑飄逸的動作風格的出現一樣的賞心悅目。還是徐克,但是卻表現出不一樣的李連杰,只是加了一個程小東,風格就變了,但是動作的韻律感一樣的出色。後面的《風雲再起》、《新龍門客棧》以及整個90年代程小東基本都是沿用這一風格到別的電影裡,甚至後面的內地、臺灣或者新加坡的武俠電視劇也都是用程小東那一套,一直影響至今。
至此華語武俠片的兩種武俠風格基本形成,一種是以袁和平為代表的動作寫實、迅猛的風格,另一種是程小東為代表的寫意、飄逸的動作風格。兩種有自己的動作節奏和美學體系,為華語武俠片添上絢麗的一筆。而以劉家良、胡金銓為代表的傳統武俠功夫片還沿用原來的節奏和影像風格(如《瘋猴》、《醉拳3》、《陰陽法王》)慢慢的被市場淘汰。
上個世紀90年代時裝動作片一樣大放光彩,主要代表人物是成龍和李連杰。比如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A計劃》、《飛鷹計劃系列》等,李連杰的《中南海保鏢》、《赤子威龍》等,都是時裝動作片卻不一樣的動作風格。此時的成龍早已走出李小龍的影響力確立自己動作巨星的地位。以輕鬆、詼諧、幽默的動作再加玩命的拍片態度享譽全球。成龍的動作喜歡用中景表現,剪輯比偏少,平均每個鏡頭5秒左右,突出個人是身體素質表現,大量的追逐雜耍讓動作很接地氣,而李連杰動作帥氣,瀟灑,乾脆利落,常用特寫與慢鏡頭結合表現,剪輯比較多。兩種風格各有千秋,說不上誰好誰不好。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打破了前人動作套路和影像風格,確立了自己動作節奏讓人耳目一新。
2000年,李安的《臥虎藏龍》橫空出世,征服了世界上中國以外的影迷們,而且是首部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曾幾何時武俠片被國內的主流媒體評為是不入流的片種,認為是下三濫的片種,小時候學校老師都教我們不要看武打片,那是沒營養的,現在受到奧斯卡的認可,這給武俠片給來了無限的榮譽,於是華人導演們一窩蜂似的要拍武俠片,集一切資源去拍武俠大片,這些電器在票房上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對武俠片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卵用,更別提確立了新的動作風格。他們只是想證明自己也可以拍武俠,套用武俠的外殼來講不是武俠的東西,想拍好武俠但又想標新立異,什麼人性、宿命、倫理哲理,越是晦澀難懂的越往故事裡加,結果成了四不象,08年好萊塢夢工廠的《功夫熊貓》把老港片玩得不要的故事撿起來加工後殺回中國,老套的故事和老套的動作經過加工後居然拿到了1.5億的票房,第二部6億,第三部破了10億。《功夫熊貓》狠狠的打了華語武俠電影人臉,讓他們知道什麼才是武俠片,上山學藝、除暴安良,武位精神貫穿整部電影,加上漂亮的動作、流暢的剪輯,把這些做到極致就可以了,華語電影的編導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功夫熊貓》可能是這十幾年來看過的最好的武俠片,而且人家還是用個卡通形象(還是我們的國寶)就把我們打敗了,更具諷刺意義的我們的功夫巨星是給裡面卡通人物配音的。
李安給武俠片帶來了無限的榮譽,也給武俠片帶來了瓶頸。《臥虎藏龍》以後武俠片的打鬥音效變了,變得很寫實風格。而吊鋼絲變得肆無忌憚了,幾乎所有的動作都要吊鋼絲,吊鋼絲可以讓演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動作,讓動作唯美,飄逸。但如果誇張濫用的話會讓動作變得不真實,不可信。這就導致一種觀影體驗就是看動作戲時音效很真實動作卻很虛假,一到打鬥戲所有人都變成提線木偶,滿眼的鋼絲戲。不是說不能吊鋼絲,90年代初徐克也很喜歡用鋼絲,無論是《黃飛鴻》還是《東方不敗》,還是《新龍門客棧》都有用鋼絲完成動作,但他們吊得剛剛好,因為經常一個動作由幾個有吊鋼絲和沒吊鋼絲的鏡頭剪輯完成,所以看得並不虛假,而且當年打鬥音效結合音樂極富韻律感,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現在武俠片沒有當年好看的原因,所有的東西一旦讓人覺得虛假就不會有好感。更離譜的是新千年以後時裝動作片也跟著吊鋼絲,甄子丹、成龍、李連杰、趙文卓、幾乎所有的動作明星都依賴鋼絲。近年的《殺破狠2》中連泰國的託尼賈也吊鋼絲,當年的《盜佛線》打著就是不弔鋼絲,無電腦特效的口號,來了中國也入鄉隨俗吧!而且新千年後的打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鏡頭晃得利害,也許有人說是為了增強打鬥的臨場感。但有考慮過觀眾的觀影體驗嗎?90年代初的武俠片一些打鬥鏡頭都可以當桌布用,現在電影你截一張給我看看,慘不忍睹啊!再改成3D更是看得頭暈,而且以前的電影每一招式都看得很清楚,把動作的“帥”表現的淋漓盡致,而現在的動作戲是亂打一通,沒有層次感和節奏感,比如17年的網劇《黃飛鴻之南北英雄》,一個起跳得吊鋼絲,被踢飛也吊鋼絲,摔破桌子也吊鋼絲,打戲節奏全亂套。還有一部號稱20年來最“狠”的動作片,觀眾看動作片是為了看狠嗎?主創者可能在拍攝這程中真的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留下很多傷痛,這些只能說明很努力,不代表很優秀,。觀眾看到的是水花濺得有多唯美,人被打得有多唯美,桌子砸爛得多唯美,而唯獨沒有了動作的酷勁與帥氣。如果不知道觀眾到底想看什麼樣動作,那一切的努力都將白費。
眼看袁和平和張晉的《張天志》以及趙文卓的《功夫聯盟》就要上映,從預告片來看好象沒什麼新意,動作和故事上看不到什麼創新的地方,希望不要撲街。
華語武俠電影需要創新,需要新的動作風格,需要新的動作偶像。有了新的動作風格才會產生新的動作偶像,有了新的動作偶像才能扛起武俠動作片這面大旗。而如何創新是要從動作的節奏、配樂、音效及演員表情上去改變,而不是一味的想著吊鋼絲、慢鏡頭和特效。衷心希望我們的華語電影人努力、加油!讓我們看到更多精彩的武俠動作片,也讓這個中國特有的型別片煥發它應有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