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春節檔上映的七部電影中,沒有香港地區獨立製作或是實質意義上陸港合拍的電影。

這一缺席,在某種程度上的確代表了香港本土電影力量的衰落。

儘管香港商業電影及娛樂片“教父”級人物王晶矢口否認“港片已死”的說法,但從他自己導演的作品《倚天屠龍記》的選角就可以看出,他已經很少能夠有發揮的空間與餘地。

無論如何,讓四十歲的林峰去飾演金庸筆下的經典人物張無忌,即使在能力上尚有餘力,但在年齡上難道不頗顯老態嗎?

但是,香港本土的演員中,除了那幾個大陸群眾都熟透了的面孔,還能找誰來演呢?

錢和人的問題,其實說穿了還是錢的問題。

香港電影本來有其悠久的歷史,在國內電影剛剛興起的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香港電影有其明顯的優勢:強大的幕後資本、成熟的技術力量、優質的明星產業構造出了香港電影生生不息的市場競爭力。

彼時的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及人文特點,創造出一批極具地域特點和香港風情的電影。

它的可辨識度成就了它的標籤意義,對於眾多70、80後而言,香港電影就是他們成長中不可磨滅的深層記憶。儘管對於許多人而言,香港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娛樂片的代名詞。但是那種如同吳宇森在《英雄本色》裡塑造出的江湖世界和鄭伊健在《古惑仔》系列中刻畫出的愛恨情仇,一直是現在已是中年人的他們在少年時代的美好回憶。

儘管這些回憶可能片段而瑣碎,裡面也沒有統一和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甚至血腥和暴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影片的底層,抽象和映射出了中國傳統的倫理秩序乃至道德規範。

比如,你很難從表面上界定鄭伊健所飾演的陳浩南的身份屬性,他是一個脫離中國傳統的俠義之士的存在,但又不得不否認,儘管手段“別出心裁”,在他的身上的確體現出了某些中國的傳統美德:講忠義,重感情甚至是嫉惡如仇。

而對於當時的內地青少年,可能正是這種傳統意義上的俠肝義膽在內心深處打動了他們,使之產生出強烈的感情共鳴。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香港電影無論從產量還是型別上都呈急劇下降的態勢。

儘管港片或者陸港合拍片的質量和口碑一直都不錯,但從本質上來說,香港電影的冬天一直在繼續著,並且並沒有“柳暗花明”的跡象呈現。

在今年的春節檔,香港製作中除了演員劉德華在排片量極低的《人潮洶湧》中“代表”了香港電影外,竟然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香港製作的電影上映,不得不讓人感覺到港片的地位越來越尷尬。

而賀歲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傳統,並且它也以“團圓、喜慶”等主題,區別於內地的春節檔。從這個角度而言,今後,可能很難再看到具有香港風情和特點的賀歲喜劇電影了。

而香港電影的處境的確越來越尷尬。這種尷尬,正體現在它只能侷限在某些題材上發揮,也體現在它只能依靠不多的香港電影人去創作。

6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李菲兒帶名牌自我介紹:說入行十幾年沒有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