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外工作的孩子們,紛紛開始了返程之旅,同時,微博也被“媽媽的後備箱”刷了屏。
春節前在外工作的遊子,大家普遍空箱回家;而春節後將要啟程的孩子,大家紛紛滿載而歸。
在即將出發的那一刻,媽媽恨不得把整個家都裝進我們的後備箱中。
世間的媽媽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她會拼命的把孩子覺得好的,全部都用雙手捧給孩子,情到深處,愛到情不自禁,愛到不知所措。
離家遠行的旅途上,是媽媽,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夢想。奔波在外的生活中,也是媽媽,讓我們有了歸家的方向。
春節賀歲檔熱劇《你好,李煥英》,講述了一個媽媽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她在電影院溼了眼眶。
19歲的賈玲,當初在北京求學時,收到了家裡來的噩耗:母親從拖拉機上摔下不幸身亡。
賈玲也在節目中說道:“一想起媽媽不在了,我這輩子的快樂都缺了一角。”
《林徽因傳》裡,有一段話:
“人的一生要經歷太多的生離死別,那些突如其來的離別,往往將人傷得措手不及。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後會無期,永不相見。”
母親的去世,這也成了她解不開的一個心結。
在電影故事的最初,沒有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為了讓母親開心,把成人教育的通知書,換成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升學宴會上,一次偶然的意外,打亂了她的計劃。
紙包不住火,偷換錄取通知書的事情也就此暴露。
一個人最怕的是什麼?那就是讓別人失望,尤其是在最親近的人面前。
賈曉玲看到媽媽如此傷心,趕緊上前勸慰,和媽媽說道:“媽,我以後肯定會有出息的。”
換做其他的人,一定會不屑的對賈曉玲進行嘲諷。
甚至會說出:
連大學都考不上,還談什麼以後?不僅考不上大學還騙人,我真替你丟臉。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女兒。
亦或是更難聽的話。
然而媽媽沒有,她只是回過頭,笑咪咪又堅定的對賈曉玲說:“那肯定的啊。”
這句話的魅力之處在於: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你是否功成名就,不管你是否對她有所保留甚至欺騙,她都會默默的站在你的身後,支援、包容、接納你的一切。
因為她愛你,不論你如何,她對你的愛不會打折扣。
並且這份愛,沒有任何的附加值。
如果說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亦是你失敗時的伴侶。
在穿越劇情中,賈曉玲哭著對母親說:“你以後的孩子肯定會有出息,國外留學,月薪八萬。”
但是母親卻說:“我的孩子只需要健康快樂地長大就好。”
作為一個媽媽,在你沒出生之前,她或許在紙上寫了很多未來對你的要求:學習好,漂亮,有出息,出人頭地……
但是等到她看到你的那一刻,這些要求一筆勾銷。
也許,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因為你是她此生最珍貴的禮物,所以她此生不求你任何,只需要你平安健康的長大。
其實,每個媽媽都是李煥英。
並且,每一位媽媽,都比我們所想象的,更愛更愛更愛你。
前段時間的一個熱劇——《我們都要好好的》,講述了一個催淚的母愛故事。
劇中的女主角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了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老公。
為了照顧孩子,她放棄了職場,成為了一個全職媽媽。
成為全職媽媽之後,她也患上了全職媽媽都會有的通病——
因為和金融天才丈夫差距拉大,並且丈夫忙於事業,兩人溝通不順暢,加上長期脫離社會,每日自我懷疑自身的存在價值,她患上了很嚴重抑鬱症。
最終兩個人的婚姻走向了滅亡。
生活的打擊,對自身的懷疑,都讓她的病情逐漸嚴重,甚至開始出現自殺傾向。
在一次割腕失敗之後,醫生很認真並且嚴肅的對她說:以她現在的情況,已經不適合照顧孩子了。
這次的割腕,也讓她更清醒的明白一個道理:
“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健康成長,我不能死。我不能讓孩子看到病懨懨的自己,更不能讓孩子看到媽媽在自己面前自殺,因為這會是一輩子的陰影。”
所以,她決定離開一段時間,等自己身體健康狀態良好,再接孩子一起生活。
在離開之前,她教會了孩子必備的生活技能:
給書包上掛好基本資訊卡,上面寫著孩子的基本資訊;給孩子買電話手錶,教會他聯絡父母的方式;她有意培養孩子穿衣服、過馬路、找警察等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她病情很嚴重的時候,也不忘記細心的為孩子打點好一切。
孩子,是媽媽一生的軟肋,更是媽媽一生的鎧甲。
即使出現不可控因素,媽媽也會把孩子的生活細節都考慮周到,事無鉅細的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打算。
母愛並非天生雙翼,只是為我們長出了逆鱗。
母愛,就是我們心裡永遠的陽光,只要她在,便不會荒涼。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每次讀起來都讓人感受頗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也在電視劇《知否》中,出現了很多次。
可是,作為母親,無論多麼愛孩子,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場。
作為媽媽能做的,便是在平日的生活中,陪伴孩子書寫好人生每一步章節,給他以獨立的人格和精神力量。
不斷地為他的羽翼添彩,助力他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