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間,電視劇《你好,安怡》正版影片平臺上線。該劇由馬天宇、戚薇等人主演。這部電視劇立足於未來時代,人工智慧機器人已經非常普及,可是,人工智慧技術進入到了一個關鍵環節,人工智慧機器人開始擁有情感,甚至於開始超越人類。正在這這個節點上,出現了各種事情,這些事情,直接逼問人工智慧的科技倫理,和人性的道德倫理等等。
電視劇《你好,安怡》的故事,取自英劇《真實的人類》。這部英劇目前已經播出三季,在我們國內也有不少的觀眾。不過,這部英劇的前身,則是一部瑞典劇,漢語翻譯名也是《真實的人類》。我以往對北歐影視劇內容介紹得不多。其實,在最近一些年當中,北歐的影視劇市場當中,出現了不少的類似科幻劇,探討的,都是人類未來世界的倫理事情。
其實,目前北歐出現的不少的科幻劇,真正的母題藍本,依舊是喬治·奧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透過一種對於未來世界的暢想,而對當下世界進行反思。像北歐的這部《真實的人類》,雖然暢想了未來世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科學倫理問題,但最終反思的,依舊是當下人類社會在科技與道德面前的抉擇問題。
無論是《真實的人類》,還是目前正在播出的這部《你好,安怡》,其故事的核心,都是探究人類科技與道德倫理上的衝突問題。當我們的科學技術能夠製造出帶有人類情感的智慧機器人的時候,我們的人類社會又將如何面對這些機器人裝置呢?是賦予他們人類的情感智慧與權利呢,還是要抓緊消滅他們,防止他們成為取代我們的另一種新人類呢?這種思考,放眼全球的科幻影視劇內容而言,其實並不新鮮。
早在二十多年前,新千年剛剛開始的時候,便已經有編劇創作出劇本內容,認為在未來百年當中,會出現人工智慧機器人,並且最終帶有人類情感。新千年過去二十一年了,目前的人工智慧發展到的水平是,人工智慧可以實現無人駕駛技術了。當然,這是大家能夠看到的民用技術。人工智慧其實可以觸碰很多非民用技術了。機器人出現情感臨界點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
因此,回到這部《你好,安怡》,劇情當中演繹出來的一個家庭的父親,為了不願意做飯,而去購買一個智慧機器人,顯然在未來的家庭當中,是必然現象了。其實,已經不必未來,現在很多家庭都已經有了智慧掃地機器人。不少家庭的廚房,也開始裝上了智慧裝置。這些裝置,目前是提供選單,未來幾年,應該可以動手炒菜了。目前,部分智慧餐廳已經可以機器人炒菜,只是菜品口感差點意思。
在電視劇《你好,安怡》當中,主要講述兩個方向的故事。一個方向上,這個女款的智慧機器人進入家庭之後,對這個家庭產生了倫理道德上的碰撞。另一個方向上,則是幾款帶著人類情感的智慧機器人被另一家公司“追殺”,他們必須逃離魔爪。這個方向上,其實諷刺的就是人類在科技面前的貪婪無度。而在第一個方向上,則探討,智慧機器人真的可以取代人類,成為家庭成員聯絡情感的紐帶嗎?
國產版的這部《你好,安怡》,在家庭生活內容上,淨化了很多。無論是最早的瑞典版,還是後來的英國版本,都在家庭生活內容上採用了放大處理的方式。尤其是智慧機器人在提供所謂的異性的那種生理上的服務的時候。顯然,對於電視劇的創作方而言,他們太清楚觀眾希望看到什麼了。大量的智慧機器人其實都無法擺脫這種被“生理化”的命運。在瑞典版本和英劇版本當中,這些內容不少。
不過,在國產版本當中,《你好,安怡》只是做了一定量的暗示,而沒有更多的少兒不宜。這是出於網路劇要所有年齡段的觀眾都能觀看的角度考慮的。其實,要探討智慧機器人在家庭情感生活當中的處境的話,那些“少兒不宜”其實是有一定價值的。好在,在《你好,安怡》當中,這種家庭情感的重心,放在了母親、閨女和機器人之間。這種母女情,則比原版的劇情要乾淨不少。
當然,這幾部電視劇當中提出,這些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越發帶上了人類的情感,未來會如何等等。這份擔憂,似乎是沒有必要的。人類對長相酷似自己的“非人類”是有恐懼心態的。基於這種普遍性的恐懼,人類未來的智慧機器人也不會製造成人類自己的樣子。已經可以成為他山之石的,則是日本的某些高科技的那啥娃娃們——她們已經逐漸卡通化,去人類長相化。
《你好,安妮》作為一部科幻劇,還是有其非常有趣的一面的。戚薇版本的女機器人,比瑞典版和英劇版都要好看很多。暢想未來的劇作,可以更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