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曾經觀眾們的笑聲基本上來自相聲、小品、二人轉,雖然性質不同但是它們都有著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讓觀眾們開懷大笑。

但現如今,二人轉已慢慢開始沒落,小品和相聲卻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消遣的主流。

而小品的門派和人才非常多也非常的廣泛,前有陳佩斯朱時茂的經典,後有賈玲,沈騰這樣的優秀人才,但在這之間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馮鞏。

馮鞏的幽默和優秀不亞於郭德綱,而郭德綱重塑了相聲的輝煌,而如今馮鞏可能就是引領小品的領頭羊,為什麼這麼說呢?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已達到35億,而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賈玲,馮鞏的得意門生。

很多觀眾認為《你好,李煥英》是一部“小品式”電影,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小品,拼接起來就是一部優秀的作品,而這種形式的成功無疑在暗示著未來的趨勢,小品必定成為相聲的最大“勁敵”。

一,相聲:說學逗唱

相聲的歷史悠久,是從一種民間的說唱曲藝演變而來,其主要精髓講究的就是說、學、逗、唱這四種形式,可以說百變不離其宗。

郭德綱當年拜過很多優秀的師傅,比如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著常寶豐,楊志剛,侯耀文學相聲,當年要是沒有郭德綱的堅持和本領,也許大家就看不到真正的傳統相聲。

在相聲界,最最講究的就是傳承和門第,而這方面郭德綱可以說是非常自豪的,因為他的師傅是侯耀文,而侯耀文的父親又是相聲大師侯寶林,所以談及起來,這樣的傳承不遜於任何的相聲名人。

但也就是郭德綱學到了傳統相聲的精髓,所以才能堅持下來,創造出屬於相聲的一套表演和創作手法,不過在郭德綱的傳承下相聲是有所創新,有很多新鮮有趣的元素加進來,總能讓觀眾開懷大笑,但是這一切都是以傳統段子和包袱為框架創造出來的,所以每次聽相聲總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些人批判郭德綱的相聲低俗,沒內涵,但就是他這種形式的表演風格才把相聲這門藝術給“拯救過來”,才得以讓相聲發揚光大。

二,小品:社會現象

郭德綱的師傅是侯耀文,而侯耀文的父親是侯寶林,所以說侯寶林算是郭德綱的祖師爺,而當年侯寶林可是相聲界鼻祖,對相聲事業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派相聲的潮流也受他的影響。

在新派相聲剛剛興起的時候,侯寶林的徒弟馬季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他身上很少看到傳統相聲的影子,那時候小品這一分支開始蔓延起來。而侯耀文等人也始終堅持著傳統相聲的傳承。

當時馬季最得意的徒弟那就是馮鞏了,他成功地把小品這一形式傳播開來,特別是馮鞏和牛群的組合,讓觀眾真正的瞭解小品的含義。

大家聽過馮鞏老師的小品都應該知道,他的創作基本上離開了傳統相聲的框架,很多的段子和包袱都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是以小品的形式來諷刺社會中的各種不作為,從來給觀眾帶來歡樂的時候,也讓他們有所反思,而郭德綱的相聲只是為了逗大家開心罷了。

三,師出同門,形式不同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大師?就拿京劇來說吧,梅蘭芳就是大師,他在京劇方面的造詣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為什麼尊稱他為大師呢?因為在特定的年代,讓特定的行業火了起來,這樣的人不稱為大師稱為什麼?

而現在的郭德綱和馮鞏雖然師出同門,但是發展的形式卻很不相同,一個是以郭德綱為標杆的傳統相聲,另一個就是以馮鞏為主的小品(新派相聲),兩人都可以稱為各自行業中的大師!

郭德綱所代表的傳統相聲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觀眾高興,在郭德綱眼中,相聲本身就是一種逗樂為目的的節目,所以不需要搞得太複雜,也直接越好,雖然這種做法有些脫離傳統相聲,但是郭德綱憑藉這種方式至少沒有讓相聲失傳,並且還把傳統曲藝發言廣大,更傳承了岳雲鵬、張雲雷、燒餅等一些優秀的人才,所以郭德綱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除了郭德綱,能成為大師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馬季,當年傳統相聲沒落的時候他專門成立了相聲大會,雖然最後沒成功,但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不僅如此還把小品發展起來,所以說“大師”稱號名副其實,只不過他老人家已經去世,好在有徒弟可以傳承下去,那就是馮鞏。

再加上馮鞏徒弟的優秀,使得他也可以驕傲一把。大家都知道《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已經達到35億,這部電影的導演和女主角都是馮鞏的徒弟,她們就是賈玲和張小斐。

雖然說郭德綱和馮鞏出自同門,但是他們對相聲的理解和發展卻走出兩條不同的路,慶幸的是兩位都達到了傳承和發揚的目的,更讓這個社會多了很多的歡樂。

13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侯佩岑帶老公上節目,溫柔體貼滿滿少女感,周杰倫看了後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