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皆過火,盡是癲狂”,這是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祕密》一書裡對港片的評價。
當初繁華鼎盛的香港電影裡隱藏雜糅著多元的文化,既有華人本土化的細膩人情味,也有突破現實的天馬行空的表述。無論是周星馳的“無厘頭”,還是古惑仔的恩義豪情,亦或是杜琪峰的暗黑警匪,都深深吸引了兩岸三地的觀眾。
那個時代的港片市場猶如春天般,百花齊放,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審美的電影,每個人都能找到與自己產生共鳴的片子。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拍攝7天,等不來第二部1993年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結尾處,張敏扮演的趙敏對李連杰扮演的張無忌說“要救六大派,就來大都找我吧”!為了這句話,影迷們等了二十多年。
現在短視訊盛行,這部電影裡的許多經典鏡頭被拿出來回味了一遍又一遍,趙敏的回眸、小昭的紅裳、周芷若的香肩等等。
一張張熟悉的盛世美顏,在最好的年紀,把最好的狀態都奉獻給了港片。這部電影拍攝只用了一週,因為當時主演有好幾部戲同時在開拍,實在沒有那麼多檔期。不過這部對金庸的小說進行了比較大的改編,張無忌練就九陽神功是因為跌落懸崖偶遇火頭陀,善良的周芷若一開始就夥同其他人戲弄張無忌,張無忌奪了滅絕師太的劍之後還狠狠的扇她耳光,為他娘報仇……
電影的劇情緊湊清晰,武打動作酣暢淋漓,無厘頭的臺詞葷素搭配,看得人既覺得新奇又倍感痛快。張無忌不再是那個帶點懦弱的文青大俠,而是忍不住向權勢伸手的少年;趙敏一如既往的聰慧狡黠,卻多了心狠手辣;小昭依舊善良可愛,但絕不惟命是從。
儘管時間緊,但演員們依舊很好地詮釋了角色,這大概就是當初港片能風靡的主要原因吧。
《東成西就》:無劇本的“胡鬧”之作,卻成就經典《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這部電影在當年斬獲票房2200萬,是1993年最賣座的十大港片之一。但誰能想到,這部大咖雲集的經典電影居然是咋無劇本的情況下用了27天就拍攝完成的呢?
有人說:想知道什麼是演技——先看《東成西就》再看《東邪西毒》。
當年“澤東電影公司”先要拍攝的是《東邪西毒》,但是導演王家衛拍戲慢人盡皆知,臨近交片日期,王家衛卻將一個月以前所拍攝的內容全數作廢,將人物角色做了一次更換,一個月時間過去後,僅拍了一個新的開頭。當時的演員陪著他在無盡黃沙彌漫的拍攝基地拍到快要發瘋了,另一股東劉鎮偉為了安撫投資人只好重新開拍一部新片,也就是《東成西就
沒有劇本、沒有任何前期準備,只有已經簽約的這一班演員,但被《東邪西毒》折磨到不行的大咖們卻覺得出去再拍一部電影,等同於放假!於是這部邊拍邊想劇本的的電影,成了演員們的一次“集體放縱”,而發洩、趕場、硬堆出來的作品,卻意外得到了市場的好
要說到成功的原因,大概就是“開心”二字了。《東成西就》顛覆了《射鵰英雄》裡的人物,跳脫出人們既定的思維與認知。明明家喻戶曉的大俠,卻變成了劉鎮偉鏡頭下極盡搞笑的角色。它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沒有小人物的辛酸自嘲,沒有悲歡離合,你只負責大笑就好,不需要在結束之後思量人生。
這麼多年過去,梁朝偉的香腸嘴、梁朝偉的女裝扮相、王祖賢小師妹的郎情妾意劍,還有張學友深情獻唱的《I Love You》依然深刻腦海。
《整蠱專家》:開拍時只有大綱,卻拿下年度票房第五
《整蠱專家》是王晶在電影《賭俠》上映後開拍的,開拍時,王晶手上只有一個分場大綱。
王晶跟周星馳都是日本卡通的粉絲,都喜愛《IQ博士》、《多啦A夢》、《機靈小和尚》等卡通片,於是王晶跟周星馳都不約而同地想把這些卡通片裡最好笑的地方放進《整蠱專家》裡。
一般的電影裡,如果把大量的搞笑梗或者整蠱放在一起的話,難免就有堆砌、注水的嫌疑。《整蠱專家》的劇情相當簡潔,就是男追女被反派插足,請整蠱專家搗亂結果被愛打敗的故事。素淨的主線反而讓別出心裁的整蠱手段和笑料百出的段子變得麻辣鮮香,原本結構簡單的故事變得妙趣橫生起來。
《整蠱專家》搞怪節奏點踩得特別準,劇情平白時猛加笑料不給無聊機會,高潮來臨任由觀眾享受餘味,多一分刻意,少一分無趣。很多人都記得“滴血認親”、“二闖女廁”、“三敲禿頭王”的橋段,甚至恨不得把周星馳痛扁吉村先生的段子剪出來,迴圈播放……
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最難翻拍的香港電影,因為再也沒有王晶這樣把搞笑進行到最後的導演(現在的他也不行 ),也沒有周星馳這樣得心應手拿捏“整蠱專家”身份的演員了。
《家有喜事》:拍攝僅13天的賀歲片,重新整理香港票房紀錄張國榮嬌嗔的那句“生孩子會痛的嘛”,是我覺得他搞笑勝過周星馳的時候~
《家有喜事》圍繞常家三子的情情愛愛故事,三兄弟一開始都走入歧途,最終被三個女人改變,從此走上人生正軌,皆大歡喜。
這部片子最成功的地方在於:每個角色都特點鮮明,哪怕是配角都能讓片子錦上添花,搞笑而又不顯做作。
吳君如的程大嫂應該是傳統家庭裡都會有好好媳婦,任勞任怨卻依然得不到老公的關注;黃百鳴的常滿事業有成,但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張國榮的常舒是個娘娘腔,和毛舜筠 飾演的男人婆是對歡喜冤家;周星馳飾演的常歡是個花花公子,見一個愛一個;常家二老得了老年痴呆,一天到晚只知道看電視。
一部典型的中國式電影,其結尾也是典型的中國式結尾,但是中間的嬉笑怒罵不那麼正經,許多現在看來歪掉三觀的出軌、劈腿、不正經情節都被演員誇張的肢體語言和無厘頭的笑點掩蓋過去了。其中致敬經典電影的橋段,比如張曼玉出場時的麥當娜造型實在是經典。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國榮在這部電影裡展現的喜劇天分,他演的常舒和平時的反差實在太大了,可是演技自然無痕跡,把娘娘腔塑造得十分生動。
1992年的電影裡他們依然青春璀璨,笑得極其燦爛;我們看著熒幕上他們貢獻的笑料,捧腹不已。
《一念無明》:零片酬,卻包攬三大獎項《一念無明》是一部小成本影片,成本僅200萬,主演均零片酬出演,由於預算有限,拍攝只用了16天,金燕玲只拍了1天戲,就憑藉此片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除此之外曾志偉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獎,導演拿到了最佳新導演獎。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新聞案件,以一個家庭悲劇描繪社會福斯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不友善。男主大海決定接治療躁鬱症後出院的兒子阿東回家住,兩個心懷愧疚的大男人擠在呼吸都嫌擁擠的小房子裡,尋找彼此間最合適的相處方式。
有人說,躁鬱症患者的世界,是停不下來的跳樓機。但這部電影裡依然有著溫暖的點點星光,一生都在推卸責任的父親終於接納、正視自己飽受折磨的兒子;一直陪伴阿東的小男孩,會在他發病的時候給他念“小王子”……
人生路本就艱難,一念無明,轉念卻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