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3#
在適當地調整了對影片的期待值之後,走進電影院,其實倒也沒有很多影評寫手所謂的看不下去的尷尬感覺。
只不過面對網上眾多的口誅筆伐,只能說《唐探》辜負了影迷的超高期待,陳思誠導演也確實沒有很好地對影片做出更精準的把控。
打造電影宇宙,可以說是《唐探3》之於系列最重要的任務。
從1~2部的伏筆堆砌,到別出心裁地透過電視劇集拉高熱度,豐富世界觀。
製片方從系列第一部獲得成功之後,顯然就惦記上了要開拓IP宇宙的事兒。
只不過橫向對比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幾個IP宇宙:漫威、速激、007、加勒比海盜這些。
哪個不是經過了周密的世界觀佈局,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但如果只是一味貪圖要擴充IP的內容,反面典型的比比皆是。
其中最明顯的,就要數本來在動漫領域和漫威平分秋色的DC。
“正聯”宇宙的幾部電影下來,讓品牌的電影口碑崩了個徹底。
說起來,《唐探3》的口碑潰敗和《正聯》是如此的相似。
很多人拿《唐探3》和《復聯3》去做比較,實際上並不貼切,他的經歷反而和《正聯》更加類似。
瞭解DC的朋友可能聽說過,本來《正聯》也是籌備了上下兩集。
戰勝荒原狼,只不過是為大BOSS達克賽德的出場做了個鋪墊。
《蝙蝠俠大戰超人》像是《正聯》的加長版預告,《正聯》也就相當於《正聯2》的加長版預告。
本來《正聯》打得算盤和《復聯》異曲同工,都是把一個大的故事篇章,分成上下集上映,確保收益最大化。
可問題在於,《正聯》作為獨立電影,留下的懸念並不足以支撐觀眾對於續集的期待,加之自身品質平庸,才形成了如今要靠扎克的導剪版救場,系列續集也了無蹤影的尷尬場面。
說回《唐探3》,即便我們拋開所有令影迷不滿的笑料和懸疑劇情,其實真正讓觀眾決定給出差評的核心,非常顯著的出現在Q組織設定的不合理上。
Q組織在本片中的存在感,甚至低於《正聯》中被大超暴打的荒原狼。
經過了一年檔期延長的漫長期待,經歷了兩部電影的烘托,經歷了口碑爆棚的劇集版鋪墊,Q組織卻在影片中菜得像個搞笑電影的丑角反派。
拉攏秦風失敗不說,在日本籌劃的案件也被輕鬆偵破,觀眾的期待值還不降到谷底?
讓我們對比一下《復聯3》的結尾,滅霸一個響指滅掉了宇宙中一半的生靈,觀眾喜愛的超級英雄化為飛灰,這樣的悲傷又震撼的結局,註定了《復聯4》必定創造一個票房神話。
而速激宇宙中,原本總被大家嘲諷是庶子的第三部,卻為系列奉獻了最重要的片尾彩蛋,被撞死的韓引出了第六部傑森·斯坦森的登場;一邊是為韓報仇的懸念,一邊是斯坦森帶來的動作片三巨頭的巨大看點,再加上保羅·沃克的意外離世,才造就了一個票房神話。
實際上,如果陳思誠願意拋開所謂的大團圓氛圍,大膽地給《唐探3》留下一個更震撼的結局,影片甚至可以只靠一個簡單的彩蛋就大幅挽回口碑。
無論是提前留下第四部案件的懸念,還是讓Q組織展示一些更加強大的實力,哪怕留給電影一個灰色的結局,一定都能很大程度吊起觀眾的胃口。
擁抱大眾還是挑戰硬核,資本早已決定了答案這個時代的懸疑推理熱潮究竟是由誰引發的不好說,咱們國家有《狄仁傑》和《包青天》兩大探案系列,歐美也有鼎鼎大名的《福爾摩斯》,日本則更不用多說《名偵探柯南》,幾乎伴隨了80~00後三個時代觀眾的成長。
這樣的環境之下,其實很多影視劇觀眾,原本就潛藏著一些熱愛懸疑推理的基因。
尤其當這些題材在近年來又再次集中爆發,各種燒腦題材的影視劇作更是扎堆湧現。
讓我們回溯《唐探1》的出現,儘管喜劇的部分依舊不能稱之為經典,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影片之所以被觀眾所認可,無疑離不開硬核的推理橋段,再輔以張子楓結尾反轉的神來一筆,影片在普通影迷之外,其實更多的是被核心影迷所認可,才有了影片口碑上的引爆。
延續到第二部,故事加強了兇案的殘酷,也順帶將Q組織作為大反派開始鋪墊。
而在2015年系列第一部上映到如今的2021年,國內觀眾經歷的是推理題材在本土的一次集中爆發。
從豆瓣9分的《白夜追兇》開始,8.4分的《餘罪》,還有豆瓣9.2分的《沉默的真相》,這些劇集無疑逐漸提升著觀眾的要求。
所以當完全不遜於電影正篇的《唐探劇集版》出現時,即使媒體口碑一致好評,豆瓣最終也只收獲7.2的評價。
所以當整個競技場的所有選手都在追求更快更強的境界時,《唐探3》卻逆勢而行,在劇情方面做出取捨,放棄了核心觀眾去擁抱資本的大潮,那最終的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借用《你好,李煥英》裡沈騰的一句臺詞:總得保一頭吧?
於是乎,為了迎合賀歲檔的整體氣氛,為了讓觀影的門檻降低,《唐探3》調整了喜劇和懸疑的比例。
原本系列中的喜劇橋段,只能說是作為調節節奏而使用,在今年則變成了整體的基調,反倒懸疑部分成了交作業一般的應付差事。
所以無論是我個人還是我身邊的朋友,在評價本片的時候,都認為如果拋開推理的部分不去較真,這片子其實並沒有比前作差太多。
可問題就在於,如果我們拋開推理的部分,那麼即使所謂的“唐探宇宙”成型,又還有什麼意義?
難道讓柯南去掉破案的部分,靠日常的戲份去和《蠟筆小新》拼搞笑嗎?
系列還可以進步,但是第四部要嚥下《唐探3》造成的部分苦果一片罵聲之中,《唐探3》票房忽忽悠悠破了38億大關,再努把勁破個40估計問題不大。
有趣的是,我國票房第一的《戰狼2》,當年也是頂著褒貶不一的評價,賴在院線上半年才創下了56億的成績。
今年兩部票房大戶《唐探3》和《李煥英》都在極短的時間內,靠著自身商業認可度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儘管這兩部電影,嚴格來說也真的都不能算是特別優質的佳片,可說到底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嘛?
按照目前系列的定位,影片正向著越來越熱鬧,越來越不懸疑的方向發展。
第四部的劇情走向,無論選擇哪一條線索,都是勢必比《唐探3》精彩。
可Q組織無論在第四部中如何定位,也註定了不可能迎來系列的大終結。
被營銷誤導過一次的觀眾,對於系列第四部的期待無疑將大大降低。
加之最終第三部沒能落下一個好的名聲,於是乎幾乎將同時面臨系列粉絲和路人觀眾人數的同時降低。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第四部除非做出大刀破斧的改動,否則如果延續今年的勢頭,成績勢必無法與今年相提並論。
有趣的是,影片開頭那段毫無意義的長鏡頭,更像是很多國產低質量喜劇慣用篩選觀眾的套路。
如果能夠接受前五分鐘的尷尬,那麼這部分觀眾無疑將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分鐘裡獲得屬於自己的快樂。
比如小薦這樣單純喜愛以影視作品取樂的觀眾而言,實際上對於《唐探3》的評價並不差。
只不過在目前的大趨勢下,系列面臨掉粉的窘境,可電影宇宙的攤子卻越鋪越大。
第四部的成本,可以預見的將再次超越第三部的記錄,所以面臨的票房壓力也更大。
那麼為了保證最終的成績,陳思誠將再次面臨抉擇,敢不敢放開手腳去拍攝一部超越第一部的硬核推理影片,將承擔極大的風險。
可如果繼續選擇惡搞喜劇+輕度推理的格局,第四部的評價想必不會比《唐探3》強到哪裡去。
所以陳思誠無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兩難的境地,這所謂受害人也是施害人的“第十四種密室”,《唐探4》又要如何破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