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貓眼資料,電影《中國機長》在10月8日14時08分,總票房突破20億,成為中國影史上第19部票房過20億的影片。
《中國機長》是2019“國慶檔三強”之一,自9月30日正式上映以來,單日票房一直位居第二(第一名是《我和我的祖國》),直到10月5日——《中國機長》首次完成單日票房榜的逆襲,
票房已破20億元的熱映電影《中國機長》,讓公眾再次聚焦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特情處置事件。
記憶回到2018年5月14日。清晨,晨光熹微。登機口是再生活不過的場景:心急的旅客拌嘴,新奇的孩子亂跑,旅行團搖動小旗,候機大廳人來人往,機長做飛行前的一系列準備,乘務長不停地簽字安排全域性,機組清點餐食……
所有的喧鬧,被登機後乘務員的甜美微笑熨平。和無數次平凡順利的飛行一樣,乘務組心情輕鬆。這條重慶到拉薩的高難度航線,重慶籍機長劉傳健已經飛了上百次,了如指掌。
隨著《中國機長》連續3天拿下日票房冠軍,該片的排片也在不斷拉昇。10月6日,《機長》排片佔比以36.8%超過《祖國》的36.5%,而10月7日的排片佔比拉昇至37.6%,與36.2%的《我和我的祖國》繼續拉開距離。
據目前貓眼專業版預測顯示,《機長》最終票房成績預測為29.4億,而隨後一週的排片佔比還在不斷提升,從目前該片不錯的票房走高趨勢來看,未來將很有可能進行金鑰延期,最終票房將很有可能突破30億。
今天,影哥跑去電影院二刷了《中國機長》。
坦率講——
一刷時,沉浸在緊張刺激的劇情中,沒來得及做筆記。
二刷時,影哥開始用理智去審視這部電影。
毋庸置疑,《中國機長》有其爆款的因素存在。
首先,演員好。
拿袁泉的眼神戲說,那是一雙會說話的眼睛。
從面對乘客刁難到面對危機的處理,那種眼神的轉變,呼之欲出的是乘務長的氣勢。
什麼氣勢?
鎮定自若。
她是空姐們的主心骨,亦是乘客們的主心骨。
大螢幕真該多給這樣的演員機會啊。
其次,電影有幾個現實意義。
對空姐這一形象的改觀。
現實生活,有許多人會說,空姐不過是個服務員。
這點電影中也有所體現。
一個男的在飛機上對空姐態度很不好,還說出類似“不就一個服務員”這種話。
不。
相比於普通服務員,空姐的首要職責是,保護乘客安全。
當然,《中國機長》最牛逼的地方,莫過於,真人真事改編。
原型人物,劉傳健,那天,他像往常一樣開著飛機,突然間,駕駛艙前擋風玻璃破裂。
當時,飛機的速度是八九百公里(每小時),又在那麼高的高度。
什麼概念?
用劉機長的原話講:
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爾濱大街上,開車以200公里的時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麼?
但在觀影前,大家有必要先仔細了解整個事件。
因為原事件有多牛掰,《中國機長》就拍得有多失敗。
《中國機長》硬傷就在於劇本。
在很多方面,多餘累贅。
累贅在對人物的刻畫。
最致命的問題,機長刻畫。
機長如何力挽狂瀾,幾乎空白。
擋風玻璃碎,機長冷靜開,結束。
杜江飾演的機長形象也有問題,跑去撩一個女乘客。
你一個有夫之婦,已經有了ab,去撩一個姑娘。
啥意思。
更何況,杜江這種撩,不是禮貌性打招呼,而是真正帶有曖昧的味道。
影哥可以理解為,編劇為調動情緒,想要烘托事故來臨前的輕鬆。
可是,無論出發動機是什麼,總得合情合理吧。
合情合理的渲染,是錦上添花。
本末倒置的渲染,是畫蛇添足。
包括關曉彤那條線,在裡面完全沒作用。
除了注水,我找不到合理解釋。
還有,那個拉薩老兵,經歷生死之後的感受,我們無從得知。
所有乘客在經歷生死後,形象單薄,統一規劃成一個模式:感謝機長。
說白了,電影沒有刻畫關於乘客劫後重生的感受。
換位思考,我們是乘客,飛機出了事,一下飛機,第一時間肯定要和家人報平安,甚至再仔細一點的人,要知道失事的原因,後續的調查。
《中國機長》中的乘客只有感謝。
初想,這些群像,是服務於這次事件,起輔助工作。
但電影結束後,不免讓人產生編劇刻畫這些群像是為了湊時長的感覺。
有一說一,影哥在《中國機長》中有看到用心,誠意,但劇本這一塊,真心沒有足夠重視。
影哥為什麼要說劇本這個問題。
影哥先宣告:
不是要譁眾取寵,
不是為了槓而槓。
而是因為,《中國機長》是一個風向標。
《中國機長》目前票房即將突破20億,影視圈裡的很多人已經找到爆款公式。
真人真事改編十老戲骨陣容。
這個陣容,勢必會在今後延續一陣。
但是,卻鮮有人講到劇本問題。
大家想想看,一個不怎麼用心,不重視劇本的電影,可以獲得近20億的票房,那麼接下來,就更沒人重視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