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區》
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
1945年的丹麥,德國5年佔領期結束,大批被捕德國士兵成為俘虜。
德軍曾為了防止盟軍在丹麥西海岸線登陸,在這裡埋下了150多萬顆地雷(片中說的是220萬顆),於是,這些俘虜們成了活體地雷探測器,其中一大半都是未成年的男孩們。
這部影片一經上映便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等。
導演因為這部片一戰成名。
扮演男孩之一的是帥氣的路易斯·霍夫曼,就是近年的神劇《暗黑》男主角,演技那時就已經很成熟了。
影片透過字幕快速交代故事背景。
緊接著便是簡單粗暴的地雷講解,實彈操練一遍之後,這些孩子們便在丹麥軍士的帶領下前往海岸線。
如果每個人每個小時拆6個,他們3個月後就能回家。
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沒見過地雷,更沒拆過地雷。
一望無際的海邊,匍匐著他們小小的身影,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他們沒有吃的,食物供給排在最後,軍士也不在乎他們的死活。
於是,他們就去偷附近農場牲畜飼料充飢。
患病之後,丹麥農婦的反應像是復仇一樣的開心。
一個個接連被炸死,但是他們依然懷著回家的希望。
他們有的想回家當技師,有的想當建築師,有的夢想以後生兒育女。
非常普通卻充滿朝氣的夢想。
而軍士毫不掩飾對他們的憎恨,沒有吃的他不在乎,每晚還會鎖上簡陋營房的木門防止他們逃跑。
隨著孩子們越來越少,他越來越掙扎,因為他們也都不過是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海岸線的排雷任務終於結束了,僅剩的四個男孩以為能夠回家了,沒想到等待的是同樣殘酷的任務。
軍士要怎麼辦?
對比那些有著宏大戰爭場面的戰爭片,這部影片卻是從小處著手,整個外核看著都是平靜的,有時候甚至還帶著點安逸的美感。
可是在這平靜的表象之下,藏著的是隨時可能爆炸的殘酷。他們沒有任何防炸裝置,就是赤膊上陣,一不小心就被炸飛。
反差極大的處理方式讓觀眾全程都處於緊張狀態,慘烈與殘酷透過安靜的沙灘傳達出來,更加牽動觀眾神經。
這些年輕的戰俘們,稍作休息時玩的是小蟲,會給蟲子起名字,他們是一群稚氣未脫的男孩。他們會跟丹麥小女孩說話,幫忙修補娃娃,冒著生命危險救她。拋開意識形態下的德國戰俘符號,他們就是一群普通的鮮活的生命。看到這樣的生命逝去,任誰也受不了。
軍士對孩子們態度的轉變,也經過了多層鋪墊。可以說他一開始是懷著報復性的惡意帶著孩子們過來的,但是看著他們一天天地不斷減少,看著他們對回家的渴望,看著他們眼裡的清澈與單純,他動搖了。戰時的敵對情緒與仇恨在面對一個個有血肉有情感的個體時,不自覺地會冰消瓦解。前後態度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
地雷是當年德國人埋下的,是丹麥人心中的仇恨,如今要由德國男孩們償還。德國與丹麥合拍的排雷,或許,就是雙方在排除歷史留下的仇恨記憶,在對戰爭進行反思,在對已逝生命進行緬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