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本文共3382字 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春節檔,這個特殊的檔期,向來是各大電影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但說起這個“向來”,如果突破到前身“賀歲片”這個概念來看,也有二十來年了。

在20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的最初幾年裡,我們應當是更加熟悉賀歲片、賀歲檔的概念。從1995年的《紅番區》,第一部以賀歲片的名義引進內地,到《白金龍》(1996)、《義膽廚星》(1997)、《我是誰》輪番轟炸千禧年關,賀歲片的這個概念也逐步的開始穩固下來。

人們開始習慣於在節日氣氛正濃厚的時候,呼朋喚友相約去看一場電影。這種即時消費的想法並不需要去刻意銷售,甚至於在2020年的今年,這樣的市場可以近乎成長為一個賣方市場,我想這也是曾經的電影公司以及投資方想都不敢想的時代。

乘著“千禧之光”,“馮氏喜劇”帶著他自己的跨年三部曲《甲方乙方》(97年3600萬票房)、《不見不散》(98年4000萬票房)、《沒完沒了》(99年3000萬票房)引爆賀歲片概念。

賀歲片經歷發展、成長,成功地向大家指明瞭這條康莊大道,真正一手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本應存在,卻遲遲提出的檔期概念,給導演們看到了一個強勁、龐大的市場,也給觀眾們帶來了頻繁走進電影院的必須理由。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中國的電影生產因為春節檔有了工業化製作的印記。

01 混戰廝殺常有,名垂青史寥寥

中國人特有的節日情感塑造了獨特的觀影邏輯,獨特的觀影邏輯成就了電影產業理所應當的發展方向。2000年後,中國進入21世紀,中國電影也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賀歲檔的廝殺不再是一個人的表演,開始變成了一群人的混戰。

於是我們經常看到,釋出會上互相宣傳,互相客套,排片上座宣傳時個個舞刀弄槍,隨著製片商的爭戰,賀歲檔就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一個相對性共贏的時期。張藝謀、馮小剛等電影“五代目”們正值年輕氣盛,互相不服輸。

因為能夠將自己拍攝且信任的電影,投放到春節時期,讓更多的觀眾看到,得到口碑和票房的廣泛認可,是一個導演,乃至今天的製片廠、電影公司甚至包含投資方在內的電影產業鏈裡每一環都希望看到的。

至此刻,春節檔還只是一個默默守在賀歲檔後的“收官日”,等到賀歲片市場真正廝殺完畢後,春節檔的電影們就像過完年的人們,醉眼朦朧的收拾著一眾殘局。因此,在《手機》、《功夫》、《天下無賊》開啟了賀歲億元時代後,春節檔電影無論是觀影票房還是上座人次,都無法真正做到與賀歲檔相媲美。

中國的電影人認識到春節檔的重要性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於是在08年春節檔藉助《大灌籃》和《長江七號》實現了1.15億的票房總成績。雖然這樣的數字放到今天仍然或許不及一個撲街電影的票房收益,但是這卻標誌著春節檔真正開啟了億元時代,升級自己剝離時間概念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檔期。

意識到這個特殊時期的重要性,就會出現角逐者。春節檔的發展初期,因為擁有這樣量級的黃金檔期市場,擁有這樣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大型電影公司會投放預算最多、卡司最強、票房預期最高的電影產品進入圍籠。

小的電影公司,或者擁有夢想的電影公司,也會在這個時期推出自己的產品,期待自己成為一批票房黑馬。這樣的產品,宣發公司會鋪天蓋地的宣傳,窮盡所能地在觀眾的想象中做好心理建設。

角逐是一方面,但真正收穫觀眾的喜愛,是另一方面。你可能真的想不起,在春節檔電影票房和體量逐年增長的時刻,有幾部電影叫做《我知女人心》、《熊貓總動員》、《神奇俠侶》、《最強喜事》、《八星報喜2012》,等等等等,如果有心的去找資料,你我還能夠找到更多。

這仍然是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是一個酒不香飲者也不傻的時代。一時的票房也許換不來永恆的口碑,優質的口碑也不能等價兌換足量的票房。提起20年前的《天下無賊》、《手機》我們仍然耳熟能詳,提起2019年的《神探蒲松齡》、《日不落酒店》我們依然眼神茫然。

如今的電影市場,經歷了疫情狀態下的停業,產業迎來複蘇,“減負”也成為這個行業的主題。電影公司乃至電影產業的所有人,視春節檔為眼下唯一的出路,視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重要存在。

這樣的狀態下向大家保證了電影產品的品級,都是在同一個重量級展開混戰,形成常態。但這種嚴絲合縫、過於妥帖的設計,能否出現出乎意料的電影設計,好看到爆炸的感官效果,卻成為了一個電影人難以發揮的點。

就是這個小小的點,卻在電影功勳冊劃出狠狠一道,掩蓋了大部分電影“產品”。

02 名垂青史寥寥,收益頗豐眾多

我們常說,如今的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任何事情背後資本的力量不容忽視。電影,也一樣。

不同於20年前或者10年前,拍攝,宣傳,發行的單一銷售模式,如今的產業規模則更加龐大,內容元素繁雜眾多。其中幾個重要的點,無非是電影宣傳初期,眾多投資方利用旗下媒體平臺,製造“春節檔”營造氣氛,鎖定春節長假龐大流量。

電影發行階段投資方各顯神通,進行排片的壓制,以及電影下線之後,上架網路影片平臺,捆綁會員、觀影券等多維服務榨乾產品的最後一絲價值。

更不要說,還有單純的網路影片運營商聯合推出的網路電影。根據《2020年中國網路電影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網路電影的上新數量為769部,有效播放同比增長59%;其中有79部影片分賬票房破千萬,同比增加41部,而千萬級影片的累計票房同比增長125%。

或許我們一直在說,沒有一部高評分電影,沒有一部可以反覆回味的電影。當然這是顯而易見的,新中國歷史上評分前十位的電影,大部分都不在春節檔,要說這裡面沒有一點關係那是不科學的。

但是電影公司已經做了最為明智的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口碑和票房收益總要佔住一頭。說起保住票房收益,電影公司做了很多,從10年代周星馳金字招牌的鄭重打造,到後來推出的以熱點、明星、事件為核心的電影系列,“一個大牌牽著一部電影”得現象結結實實的得到了體現。

周潤發《澳門風雲》、成龍《功夫瑜伽》等讓我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做明星大片、什麼叫做資本力量。有錢就是萬萬都可能。15年以後,春節檔七八部高質量、高投資、多明星電影“混戰”已經成為了常態,直接導致實現了15年18.2億,2016年七天30.37億,2017年7天33.8億(電影小年),2018年7天56.94億元這樣的高光時刻。

至於衝獎?小製作,好劇本才是衝獎的主題,春節檔就要留給強壯的商業片。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想不起在某一年的春節檔我們花了30塊錢看了一部什麼樣的電影,但是電影公司和觀眾已經實現了在當下時刻的共贏。

那就是攜手度過了一個解決供需並且產生GDP的快樂新年。

03 每一個春節檔,都是最好的春節檔

我們幾乎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2022年,2023年,電影產業在不繼續受到疫情形勢、政策形勢的情況下,一定會超越78.22億元,不斷的實現票房的增長。

電影產業鏈條裡的所有環節應該都存在著這樣的預期,只有存在,才能實現這樣的繁榮。

我們一路梳理過來,再精緻的點評某一個電影為什麼會得到如今的票房,已經沒有意義。

《你好,李煥英》有著明晰的框架,真實的情感和磨到爐火純青的臺詞設計。

《唐探三》有著來自導員的優秀商品片執導能力保證,繼承了優秀的元素設計,電影邏輯性也不失水準。

《刺殺小說家》除了宣發一直在重複的“赤發鬼”以外,也有著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足夠燒腦的情節設定。

《侍神令》、《人潮洶湧》等都有著優秀的點,無論是電影製作還是人員團隊上。

我們也相信,如今的春節檔,每一部電影依然是揹負著電影公司對他的期待。除了電影公司、拍攝手法、特效製作等背書以外,“上映春節檔”這五個字本身就說明他們已經足夠優秀。

春節檔的存在,是人們積極與消極慾望之間平衡的最佳時間點。一年從頭至尾,一切的結束和一切的開始,一切限制在一張電影票上的波瀾不驚,這種觀眾和電影人之間刻意創造的舒緩氛圍,消除了我們生活中的遺憾和後悔。

彼此這種微妙的平衡感,遊走在消極和積極的方寸之間,附著於標準化流水線製作的商業片之上,“不夠好”但“還可以”已然勝過今年的一切煩惱。這種獨特感受與電影無關,是每個觀眾心中差異化的存在。

如果將看一場電影當作一年的開始或者結束,那麼每一個未來的春節檔,都應當是最好的春節檔。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從原著到改編,《贅婿》為何要“年輕化”康賢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