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提出問題來,一起交流思想。
且挺且行……
今年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你好,李煥英》,由賈玲執導。
我們一家是大年初二去看的。兒孫輩們看後不懂電影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場景及劇情中的元素。我們老輩的懂,但多作解釋無益。
看著他們雲裡霧裡的“泡”在奇幻與溫情中,覺著也蠻好。
人,真乃是感情活物。
票房直衝30億。
賈玲挑了個“好故事”,挑了個好時候。
最終將自己弄成了中國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我腦子裡記牢了的,是“勝利化工廠”門口上班、下班的人流畫面;
那親切感徑直地撲面而來,自己一下子就被拉到那“樸實、小私、大我、講奉獻”的年代去了。
彷彿,又聽到了東方紅衛星從太空中傳來的《東方紅》樂曲聲。
這聲音清悠,禁不住地叫人駐足、凝望。
時代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選好故事,講好故事。
據說這個故事由同名小品改編,講的是賈玲的親身經歷。李煥英,是賈玲已故母親。
“收腦”了一下,賈玲選擇的這個好故事有這麼一些特點。
[沙塵暴]無壞蛋
由喜劇演員出身的人作導演,他在安排劇情上通常都是擯棄壞蛋角色的。
為啥?
人的眼前若現“黑影一躥”的畫面,是不是就會不舒服?
故事一現壞蛋,就是黑影一串。賈玲不傻。
[沙塵暴]溫情
賈玲抓住了人們心裡的“最溫情”和“來生報償”情結。
母愛最溫情,時空幻化即現“後悔藥”,賈慧洋可以去滿足母親的心願,去滿足母親的愛好,去為母親圓夢;
從廿一世紀初,倒回25年,墜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去為青年車工的母親,去爭“電視票”,去贏排球賽,去相親。
這樣地“三大排比手法”,頗有新意。
[沙塵暴]人性
故事的展開是從“勝利化工廠”這個特殊的社會,作為平臺進行的。
該平臺把工友、隊友、朋友、主任、廠長、廠長兒子、趣聞趣事、當時的時代特點和元素,全都一一展現了出來。
故事的主線,是賈慧洋與母親李煥英的情感、矛盾與衝突。故事的展開不乏亮點。
從整個的表現來看,影片透著一股“類聚”精神性質的人性味兒。
兩個相距不過25年的“時代”,相互迭代。共同去揭示社會、人性所蘊含的豐富內容。
[沙塵暴]啟示
這是一部繼《渴望》和《芳華》後的,又一部回味型電影。
既然有代際,那麼回味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這也是選代效應的要求嘛。
個人有個人的“類聚”精神,團體有團體的“類聚”精神,民族有民族的“類聚”精神,國家有國家的“類聚”精神。
人類的“超越性上進”由“類聚”精神聚聚而成。
人的“類聚”精神的綿延,才是人格的核心。
每每與共,人格硬核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