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00年,姜文創作了自己最得意的一部作品《鬼子來了》。

令人諷刺的是,這部抗日題材的電影在全世界8個國家上映,在國內卻被禁播了。

更為諷刺的是,2年後日本本土竟然也上映了這部作品。首映當天,日本觀眾為之沸騰,好評無數。

影片中飾演日本俘虜的香川照之說:

“《鬼子來了》可以讓日本人受到教育。日本人都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相當了不起的電影,但卻拍不出來。”

有人曾這樣評價姜文的《鬼子來了》:

在豆瓣中,《鬼子來了》以9.3的高分成為姜文導演的最牛作品。

姜文用一部電影把中國人最想說的話表達出來了,含蓄而又幽默,但影片的思想背離了核心價值觀成了我們最大的遺憾。

相比如今那些動不動就上演“神操作”的抗日電影,我們是不是也該包容一下這部客觀而又真實的《鬼子來了》?

今天,右石君就為大家深度分析一下姜文在這部神作中的核心思想。

01中國農民的視角

很多人說,《鬼子來了》講的就是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馬大三(姜文飾演)救了一個日本兵,最後全村被屠殺,自己也人頭落地。

如果你只看懂了這一層面,那姜文真是白費心思了。

《鬼子來了》不同於以往的抗日片把視角聚焦到戰場或是日本人的殘忍,而是以黑白的畫面定格在一群普通農民身上。

這群農民代表的恰恰就是千千萬萬個經歷戰爭的貧苦大眾。

不同於學生和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這群農民身上透露出來的全是迂腐與無知。

“家國之恨”這種偉大的信仰,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還不如一口白麵饃饃來得實在。

好死不如賴活著,只要有口吃的,不管是皇帝還是日本鬼子,誰來當家都是一個樣。

這種現實的觀點在《鬼子來了》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兩個俘虜被扔到屋子裡時,馬大三嚇得眼睛都不敢睜開,那種膽小怕事唯命是從的樣子正是當時農民的寫照。

長期受到欺壓的農民階級對於一切暴力的趨勢已經逆來順受,這是一種骨子裡積累的妥協。

當村民決定把俘虜處死,馬大三負責殺人的時候,可以看出前後的鮮明對比。

沒動手前,全村人大吵大鬧義憤填膺,等到馬大三把人殺掉後,全村的人都不敢再接觸馬大三,就連情人魚兒也不再搭理他。

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已經在這個沒有血性的民族發生過太多次了。最為諷刺的是,馬大三根本下不去手,還要找人幫忙殺人。

電影中唯一有勇氣敢於日本人對抗的只有馬大三那個癱瘓的岳父,用他的話說:“我一手一個掐巴死倆”。

當日本人屠殺村民的時候,這個癱瘓的老人拿出自己的火槍勇敢地衝向了敵人。而在影片結尾處,日本人投降的特寫鏡頭中,幾個人臉上被火藥灼傷的痕跡十分明顯。

但是村民卻根本沒有人在乎他說什麼,甚至把他當成了一個另類的瘋子。

這與當時的革命者有頗為相似的處境。面對侵略,我們的大多數都選擇了沉默和妥協,少數的反抗者卻被看成了另類和瘋子。

再來看那些迂腐的村民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五舅老爺。

第一次審訊的時候,五舅老爺一本正經地坐在中間,寫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在村裡,他是威望最高的人,因為只他會寫字。

當村里人準備把日本俘虜放走換糧食的時候,五舅老爺再次做到了中間,這一次他不僅寫出了押韻的短詩,還訂立了一個契約。

迂腐的農民想用“紙上的面子”獲得現實的好處,這種不切實際、自欺欺人的手段就像老祖宗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一樣令人不恥和可笑。

弱肉強食的世界,契約精神只能是掩飾弱者的遮羞布。

但更諷刺的是,日本人竟然真的信守了諾言,而那個說五天後來取人的“我”卻再也沒有出現。

02日本人的視角

《鬼子來了》把中國底層人民的劣根性無情地展示出來,也把日本鬼子的人性與殘忍暴露出來。

被抓的日本俘虜花屋小三郎一開始就堅持自己的信仰。在他的價值觀中,自殺就是最崇高的榮耀。

為了惹怒這些農民,他跟翻譯學罵人的話,於是那句“大哥大姐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就成了經典。

笑過之餘,你可能會發現,這句話不僅不成立而且還是扭曲的。這正如日本人在這場戰爭中遺留下來的扭曲心理一樣。

《鬼子來了》整部電影中,日本鬼子與中國人都是在一種相對平和的狀態下生活,甚至可以看到日本女眷在樓上遠望,中國戲子在街頭賣藝。

海軍樂隊每次都會從村頭路過都會給孩子們分糖,似乎已經被看作是一種默契的習慣。

花屋小三郎也從最開始的憤怒轉變成了理解與感恩。

《鬼子來了》的前半段展現的不是日本鬼子的殘忍,卻是人性的最真實體現。

這一切的表象下,正是民族懦弱和妥協的結果。

正如那兩個“吃雞”的鬼子一樣,他們裝出一副兇殘的樣子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最開始還是膽怯的。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其實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有人拿著槍,有人低著頭。

日本戰敗投降後,中國戲子還在街頭賣藝,日本女眷已經變成了乞丐。

那個送糖的日本鬼子抽刀殺死了一個孩子。

花屋小三郎與村民生活了半年,當他再次回到軍營的時候性情卻再次改變了。

在《鬼子來了》這部電影中,沒有根本的種族高貴性。日本人眼中的誓死效忠和勇敢兇狠只是處在了一個特定的環境中。

半年的生活讓殘暴的花屋小三郎變成了感恩之人,也讓膽小懦弱的馬大三變成了嗜血殺戮的屠夫。

誰也不是天生的懦弱,誰也不是天生的殘忍!

03馬大三的死

馬大三的死成了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可以說,這個人物是必須要死的,因為只有死才能讓電影推向高潮。但這個高潮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觀眾思維上的高潮。

馬大三其實暗示了中國最廣大的人民階層,他的一生從膽小懦弱,到順從接受,再到痴心妄想,最後變成了仇恨與報復。

這個過程正如抗日戰爭發展的順序一模一樣。

馬大三臨死之時,效仿了劉爺殺人的那套規矩“落地之頭,必轉九圈,面朝兇手,眨眼三下,嘴角上翹,含笑九泉。”

為啥砍頭的那一刻,馬大三一直在笑,因為他含笑九泉,覺得自己死的值了。

可是四周圍觀的群眾仍是愚昧無知,他們只看個熱鬧卻不在乎死的是誰。

正如在抗日戰爭中置身事外的大多數一樣,無論是日本的死還是馬大三的死都無法叫醒一個愚昧的人。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能是我們自身最大的詬病,不見血不反抗,想反抗時已經晚了。而馬大三則是經歷了血的教訓才把自己活明白。

最後一刻鮮血染紅螢幕的的畫面是整部電影中唯一的一道顏色。這道血紅是一種警醒,姜文想用這唯一的顏色來告誡那些愚昧無知的人,別等到無法收場才知道後悔。

看姜文的電影總是那麼的暢快淋漓,《鬼子來了》像是一枚強心針刺中了中國人的軟肋。

21年過去了《鬼子來了》依舊被封為“神作”。

無論是什麼時代,只要這種愚昧無知的思想一直存在,它的意義就永遠都不會消失。

​我是右石君,為你分享那些值得收藏的好電影!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春節檔電影《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