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是一部電影《霸王別姬》。
這是部老電影了,很早之前就聽說過,相當有名氣的電影,直到現在,就名望來說,也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華語電影之巔。我在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上中學的時候沒有機會看再加上當年血氣方剛道聽途說是一部“同性戀”電影,更覺得他之所以獲獎也無非是符合西方評審大爺們的口味——黑中國某些歷史時期、搞些特殊題材的東西再加點中國符號戲劇啦、辮子啦等等有偏見和刻板印象的東西。所以對於我來說本身就是帶著一種不滿的有色眼鏡去看待的。
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嘗試看了一次,可是像很多經典影片一樣我總是過不去開頭十分鐘。剛開場感覺演員“生硬”的表演、橙色預警的“霧霾”畫質、磨磨唧唧的節奏,屬實勸退我自己。無奈我還是點了叉號。
就這樣我與經典失之交臂。疫情期間在家無聊又重新研究了一下可是當時忙著畢業找工作一遍是焦灼的等待一邊是爛糟糟的世界,也沒那個心境沉不下去看這麼又慢又長的電影,看不到十分鐘還是放棄了。
終於大半年之後了,我也畢業了、工作了、體會到打工人的苦與生活的艱難和精神空虛並存的奇葩滋味,國外還是比較亂套但我也慢慢不再關心了,沒想到短短大半年的時間身份的轉變思想生活的巨大變化也讓我不由得感慨一聲“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呢”。
於是在這無聊彷徨之中我再次去看了這部電影。我花了三天的下班休息時間(這還是在我目前工作不是很繁忙的情況下)看完了這部電影。
看完後也只有“震撼”二字。
好的電影尤其是國產的好電影都是在默默的講故事的,像《肖申克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海上鋼琴師》《我不是藥神》等等吧也沒啥大場面就那麼緩緩的節奏一點一滴的像流水一樣,一旦你被他吸引,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情不自禁的跟著他的節奏走,也許你曾想過快進不過一旦你找到那個吸引你的點你就會自己甘願放慢節奏的去感受去體會就像談一場慢節奏的戀愛,一點也不轟轟烈烈,不過一旦你陷入其中就再也無法自拔了。
我看完後也是如此,總覺得這不能夠,不能是這樣的結局。就算導演再延長個一二十分鐘我也沒有什麼感覺,也不會覺得這電影好長。
更加不好受的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不知道如何去評價,如鯁在喉,可又吐不出口。我認為這絕對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可我也說不上他的主題是什麼,他是在褒揚誰在貶低誰在歌頌什麼在諷刺什麼?好像都有又好像都沒有令人迷茫又痛苦,就像程蝶衣自己是誰、自己愛什麼、自己需要什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都在那老是霧濛濛的電影畫質中——看不清;就像我現在的狀態:工作不喜歡可是得做,生活不盡意可是這就是我目前能夠到的生活,虛幻迷惘疊加真實的痛苦彷彿是自然而然。但是“你當今兒是禍從天降,小人作亂。不是,不對。是咱們自個兒一步一步,一步步走到這步田地來的,報應!”
找不到原因,或者找到了卻無力改變,只能歸咎於報應。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將到哪裡去。
我不敢對著電影妄評什麼,我想就我個人感受來說它所獲殊榮當之無愧。也許很難再看到能跟它比肩的中國電影了。
現在的中國電影越來越像中國足球了:請大牌、大製作、世界一流硬體、用金錢燃燒出一片虛假繁榮。怕就怕潮水退去留下一群光腚。當然至少中國電影讓人看起來更有希望一些。只不過覺得最近那些票房火爆的電影越來越沒有底氣,沒有文化韻味彷彿更像韓國電影那樣空洞(人還拿了奧斯卡),如果換了字幕配音就真的“國際化”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懷念八九十年代的國產電影《芙蓉鎮》、《橫空出世》、《活著》、《阿Q正傳》、《駱駝祥子》等等吧,連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也是最經典最令人回味的,那時候的演員那麼認真敬業,身上還帶點戲劇話劇的味兒,那時候的導演那麼有才,那時候的生活多麼有滋味,那時候的年輕人那麼有激情,那時候人那麼清澈可愛......
那時候給我的感覺就像看那時候的春晚一樣。好像童年,好像那舞臺上風華正茂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