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所思所想都可以實現,相比於總是充滿遺憾的現實來說,完美世界更是一種精神的寄託。這部電影向觀眾描繪出了導演心中認為的完美世界,一場公路旅途將靈魂都放飛在空中,自由地享受著完美的世界。

1993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完美的世界》,是一部經典的犯罪劇情片,不同於單純講述犯罪情節,更是在罪與善之間的踱步,深層次的主題下這無疑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

《完美的世界》主要講述的是逃犯布奇帶著人質小男孩菲利普進行的一次公路旅遊,兩者亦父亦子的情感也在旅途中不斷變得深厚,這是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遊戲,雖以悲劇結尾,但在悲劇中仍有希望的存在。

瞬間的完美容易達到,一生完滿只是奢望。

亦善亦惡

善惡之說自人類有思想起便對其有所分辨,最先的標準是以個人為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思想的改革創新,善惡也有了常規既定的標準,在此標準外的行為都與天理相違背。

標準的制定自然有利於眾人對善惡的理解,標準本身是客觀的但制定主體是主觀的,個體不同,主觀思想便不盡相同。若以固定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的行為是善是惡,未免會有失偏頗。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不瞭解一個人的為人如何,又何以能公正地評判其行為的善惡。

影片中布奇是一個職業犯罪者,他與同夥一起逃獄,又到菲利普家裡去搶劫,這樣的行為是惡,或許你會認為他本就是惡人。可當同夥欺辱男孩母親時他又倒戈相向教訓了同夥,就算將菲利普作為人質也從未有過虐待,甚至願意幫助他完成心願,從這種角度看他並非惡人。

善惡的界限本就模糊,僅憑一人之言難以完全確定一個人的善惡,不如從心出發,用心去真切地感受一個人的品性,心是明亮的燈塔能夠撥開迷霧探尋真實的現象。一個人,只要不違背良心,就算是守住了善的底線。

本我的救贖

本我是指一個人最原始的慾望,包括飢餓、情緒等,每個人都出生之後都會經歷本我的階段,在此階段中人們只是為了享受快樂而去做事,不管所做事情的善惡,屬於人格的初級階段。

布奇在少年時期便犯了殺人的錯誤,而殺人的原因是為了報復欺負母親的壞蛋,這時的他便處在本我階段,為了滿足自己的原始慾望不顧後果,衝動超越了理智,這時若加以引導或許可以得到糾正,但警察卻將他送到了感化院,他從此與犯罪聯絡在了一起。

布奇在逃亡過程中對菲利普產生了憐惜之意,他在菲利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於是幫助小男孩兒完成了所列的所有心願,他對菲利普童年的彌補就是一種本我的救贖,像是在彌補自己的童年一般,為菲利普營造出了完美的世界。

本我的救贖不僅是喚醒內心的善,更是向著人格更高階段發展的過程。哪怕菲利普誤傷了布奇,布奇依舊待他如初,像父親一般呵護著男孩兒,完成了向超我的轉化,身份意識既是思想的成長也是人格的進化,這是一個心理悲劇的故事,意識的飛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激發了善。

內心的善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許會被掩埋,但並不會消失,可能會在你毫無準備時被莫名的觸動,當生命的活力和有溫度的人生呈現在你面前時,內心的善也會出現,而這一份的觸動或許就是對你的救贖。

包容不完美

完美是一個自我心中的神聖之地,阿拉斯加在影片中代表著布奇心中完美的世界,那是最純潔的地方,他在死前最後一刻仍想將這種完美傳遞給菲利普,他不完美的人生想寄託在另一個相同的自己身上。

但身處在紛亂的世界中,不完美之事數不勝數。有時為了生存甚至需要違背本心欣然接受不完美,這時完美的世界便顯得更加令人嚮往。換種思維來看,瑕疵何嘗不是一種完美,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過分完美的世界或許並非想象中那樣純潔美好,相反有些缺陷的世界會更安逸舒適。

完美終究只是一種想法,結合現實便成了飄渺虛幻的事物,與其追求始終達不到的完美,不如試著去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懂得包容和感恩,用愛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便又是另一番感觸。

布奇為菲利普所營造的完美世界並非只是讓他感受世界的美好,更多的是一種治癒,將他不完美的童年變得完美,這是導演所傳遞的一種大愛,希望觀眾可以在愛中得到治癒,感受不完美世界中的完美。

故事看似簡單,只不過是一對剛開始是對立的角色,最後轉變為父子深情的故事,就是如此簡單的故事卻感動著無數人,我們在很多時候都在問自己,何為善良何為完滿?完美的人生是什麼樣子,或許只有經歷過才明白,在邪惡的另一面有著完美的存在,再壞的人內心也有柔情。

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甄嬛傳》十年了,越來越讀懂裡面的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