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這部電影時,我以為只是簡簡單單絮絮叨叨個家庭倫理和雞毛蒜皮,不過借了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創意,沒想到再看下去,我的下巴全程是不見的。
真是對導演李安大為佩服,不愧是豆瓣9.1的好片子。
畫面質樸,賞心悅目。
它不僅僅刻畫了傳統家庭的悲歡離合,燜炒煎炸的飲食藝術,更有男男女女間的愛恨慾望。
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個父親和三個女兒
大女兒家珍,虔誠的基督教教徒,刻板教條的大學老師,她走不出自己編排的失戀故事中,遲遲不嫁。
二女兒家倩,獨立能幹,遺傳了父親的烹調天賦,卻被父親趕出廚房,沒有實現自己的名廚夢,因而與父親不和,相互不理解。
三女兒家寧,仍在讀大學,做著兼職,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
這天,三人都有同一個目的,星期天的晚餐。
她們的父親,大廚老朱,做了一大桌的菜,想著能在晚餐時和女兒們談談心,聯絡聯絡感情。
但是女兒顯然不領情。
老朱幾次欲言又止,都被女兒們打斷。
電影發展到這,只是交代了人物背景,故事略顯平淡。
一家人各有嫌隙,齟齬,無法真正地敞開心扉,矛盾也愈演愈烈。
飯桌上的心事
影片多次的矛盾都是在飯桌上揭開的,女兒們總是以“我向大家宣佈一件事”的發言,將故事節奏推向緊湊,大家庭也正在分崩離析。
第一次,二女兒家倩向大家宣佈,她將積蓄投資到房產上,即將搬出去。但是結局並沒有如她意,投資失敗,最先提出離開的人反而堅守到了最後。
第二次,三女兒家寧突然懷孕,家人們大驚。她無意中搶了朋友的孩子,還懷上了他的孩子,不得不與他同住。這是真正的離開。
第三次,大女兒家珍因為一次惡作劇與學校裡的體育老師情投意合,再也忍不了,馬上要搬出去。
至此,這個家已經算得上瓦解了。老朱的情感無法抒懷,十分孤獨。
幸好,還有第四個“女兒”,錦榮。
她的妹妹與大女兒家珍是大學裡的好閨蜜,如今住在隔壁,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女兒姍姍,一家人十分照顧母女倆。
如今,她的母親梁伯母從美國回來,正好與老朱搭伴。
梁伯母大抒特抒對於女兒婚戀的不滿,對於生活的失望,菸草燻繞中老朱竟一直忍讓著。
最後的晚餐
影片的高潮就是就是最後一餐全家人聚集在一起的晚餐了,這一次終於輪到他宣佈自己的事了。
就在眾人期盼中,他說出了他和錦榮早已暗訴衷腸的事實。
這可把梁伯母氣壞了。
吵吵鬧鬧中,一家人終於各過各的了。
其實,這一段老少戀也有伏筆。
開頭,老朱對著電話裡的人教她燒魚的法子,這個人就是錦榮。
老朱還暗地裡和姍姍交換便當,將錦榮做的便當吃得一乾二淨。
男與女的情事,老少戀的依戀,都在彰顯著各自的慾望。
故事最後,二女兒獨自一人留在了大宅,接管了廚房,又是做了一桌子菜,可這一次,卻只有老朱赴宴了。
老朱吃著女兒做的湯,親情在這一刻迴歸。
結尾在兩人對視中戛然而止,家人們也在無聲無息間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