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節檔的贏家,從目前來看只會是落在《唐探3》和《你好,李煥英》兩家,除此之外的另外幾部電影,在這個春節檔可謂實慘。
楊冪,雷佳音主演的《刺殺小說家》本被看作這個春節檔的潛力股,畢竟單單是為影片投入的資金就高達7億,除了《唐探3》以外怕是隻有這部電影耗資如此巨大了。
然而高投資不一定代表高回報,《刺殺小說家》上線10天,票房才突破7億,而從預測總票房來看也只有9.1億,能否收回成本還是未知數。
目前這部電影雖然在豆瓣拿下了7.0分,口碑處於2021春節檔的上游,但從其排片佔比來看剛過10%,想要扭轉票房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特效是看點,但不是決定口碑的關鍵點用心做電影,燒錢做特效,幾乎已經成了玄幻類電影雷打不動的口號。《刺殺小說家》的特效製作放在當下國產影片中,的確能夠算得上是佼佼者,最令人期待的赤發鬼形象,更是能夠看得出後期製作的用心。
不同於以往的玄幻作品,直接塑造一個虛擬的世界觀,人物也是存在各種各樣的技能,《刺殺小說家》更多的是將現實與小說聯絡在一起,最厲害的也不再是某個主角的某種特定技能,而且小說作家路空文的小說。
這樣的設定對於觀眾來說無疑是新鮮的,再加上影片對特效製作的用心,本不至於拿到這樣很有可能無法回本的票房。
其實,《刺殺小說家》的真正問題所在,還是它給了我們一個超脫現實的設定,但邏輯漏洞百出。
一:小說如果影響現實,李沐為何沒有喪命?
《刺殺小說家》的兩條故事線,一條是以現實為主,屠靈找到尋找女兒的關寧,以交換女兒行蹤的條件僱傭關寧殺死小說家路空文,原因是路空文的小說中的赤發鬼受到威脅,老總李沐就會身體不適。
然而,依託於這樣的連線設定,最後赤發鬼雖然被殺死,但李沐並沒有受到影響,同時,路空文也並非是唯一可以擁有小說改變現實能力的,關寧也可以續寫結局。
這就導致路空文一角的存在,變得意義不大。
二,小說影響現實是巧合,李沐為何還要痛下殺手?
小說如果沒有影響現實的作用,李沐的種種不適僅僅只是他的心裡作祟,而他之所以對路空文起了殺心也是因為自己曾經殺了路空文的父親。
以這樣的設定推進或許後續的種種情節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釋,但是反過來看李沐的做法就顯得有些生硬。作為集團大boss的他,明知路空文沒有對他產生懷疑,甚至路空文也過得相當悽慘以寫小說度日,然而李沐卻還要趕盡殺絕。
而李沐的手下精英無數,為何選擇一個外人插入事件中,就更加讓劇情變得迷惑。在一部原本就設定複雜,且充滿疑點的影片中,如果沒能夠最終解釋清楚,那麼只能是把一個好故事講爛,特效再好也救不了。
楊冪“工具人”,打戲是唯一看點在《刺殺小說家》前期宣傳階段,楊冪產生的流量效應是最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她抽菸的冷豔或是為打戲親身上陣的敬業精神,都是片方拿來做重點宣傳的。
然而,宣傳時是工具人,放在電影中一樣如此。
楊冪飾演的屠靈並不是一個壞女孩,儘管她抽菸打架,但是她還有一個令人心疼的身世,那就是被家人拋棄的孤兒。這層身份讓她對尋找女兒的關寧沒有好感,甚至滿是憎惡,這一點令觀眾無法理解。
首先,關寧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女兒,有一絲線索都會盡可能地抓住,並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與拋棄屠靈的父母有本質的區別。其次,被拋棄的屠靈更憎恨的應該是拋棄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一個為尋女兒而不擇手段的人。
以屠靈的精幹程度,以及她對於關寧女兒內心深處的同情,自然是會產生對李沐能夠找到關寧女兒線索的事心存質疑,但是從她接到命令找關寧,再到後來被他的親情感動,從而進行了人物的反轉,都沒能夠看出李沐設計的這個騙局。
然而,屠靈的反轉也讓人有些意外。如果說她是一個像表面一樣冷血的人,那麼最終反轉有些解釋不清,如果她不是個冷血的人,那麼對於身世相似的路空文,她卻沒有表現出一絲同情。
總的來看,楊冪在電影中除了貢獻幾場刺激的打戲鏡頭以外,並沒有太多的作用,這一角色的設計在電影中頗為多餘,並沒有讓觀眾感受到這個角色的不可或缺。對比於和偉飾演的李沐和雷佳音的關寧,董子健的路空文,完全不存在小說與現實建立連線地點。
只能說楊冪這一角色沒有給我們太多的驚喜,更像是李沐和關寧之間傳遞資訊的工具人。
令人尷尬的梗,何時才能玩出新花樣2021年的春節檔電影,幾乎每一部都在頻繁使用老梗,以《唐探3》最為油膩,將各種觀眾們司空見慣的笑點帶上顏色,甚至最終還將懸疑引入了親情結尾,打了一把溫情牌。
賈玲的《你好,李煥英》雖然口碑爆棚,但其中也使用了不少曾經在小品中看過的包袱,缺了幾分新意,多多少少有些刻意。
沒想到,《刺殺小說家》的梗更是令觀眾尷尬至極。電影前半段一直是以懸疑為主,整體的基調較為嚴肅,而到了後半部分卻突然轉變無厘頭風格,各種玩梗加搞笑。
比如會放電的男人,卻不知道有絕緣體可以阻電,以往使用超能力對戰也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難不成他和對手都是文盲?
而注射藥水便會加快速度,也讓人不自覺地聯想到漫威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們,實在是令人跳戲。不過這並不是唯一給觀眾超級英雄的既視感的情節,後期與赤發鬼打鬥時的藍光也是很有超級英雄影片的感覺。
還有“代表月亮消滅你”這樣的老梗用在電影中,更是令人尷尬到窒息,很顯然這就是電影為了搞笑而刻意設計的臺詞。換個新花樣博觀眾一笑也就罷了,隨處可見的老梗實在是不夠高階。
或許是為了迎合春節檔閤家歡的氛圍,才會在前期重敘事,後期重氣氛,但是卻導致影片給人一種不倫不類,新增太多元素但又避重就輕的感覺。作為一部懸疑影片,如果純粹地講故事或許更容易讓觀眾有代入感。
結合懸疑和喜劇的,《唐探3》一開始就定下了這樣的基調,如果拋開人物的油膩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次不錯的融合。
再加上前作的基調相同,也不會讓觀眾覺得突兀。反觀《刺殺小說家》,小說和現實的玄幻設定,就很難讓喜劇無縫銜接的融合到其中,自然搞笑的臺詞和老梗,會讓觀眾更為尷尬。
國產電影想要做融合,並不是只出現在今年的春節檔電影中,不少國產影片都出現了類似的問題。熟悉的梗被多次使用,甚至強行插入,很容易讓觀眾的代入感減弱。
雖然路陽的前作《繡春刀》大獲全勝,但很顯然《刺殺小說家》沒有辦法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