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電影《你好,李煥英》全國爆紅。2月21日,社交媒體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其票房已突破38億。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目前的良好勢頭,預計該片總票房有望突破50億元,喜劇演員賈玲也一戰成名,成為我國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這部電影根據賈玲母親的真實故事改編。賈玲是湖北襄陽人,故事原型發生在襄陽市宜城縣(現宜城市),可影片裡的人物多是東北口音,這引發了很多人的疑惑。然而,這並不是刻意製造的喜劇效果,其背後承載著一段曾經波瀾壯闊的歷史—“三線建設”。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對此感到陌生,這段從國家前途命運考量的建設歷史,改變了我國的工業格局和工業化程序,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軌跡。
上世紀60年代,周邊形勢異常緊張,美國駐兵東亞,對我國不斷襲擾,而北方無險可守,壓力最大,蘇俄在邊境屯兵百萬,空軍的超音速轟炸機和陸軍的坦克隨時可以長驅直入,打到北京。險惡的環境,使得最高層不得不思考準備打仗,進而提出“大打、早打、打核戰爭” 的戰略思想,全面進行戰備。
1964年5月至6月,高層召開工作會議,最高領袖在會議期間指出“在核戰爭時期,沒有後方不行,要考慮解決全國工業佈局不平衡的問題,加強三線建設,防備敵人入侵。”所謂三線,其實是按照我國地理及區域特徵,從戰備角度劃分的。一線是沿海地區,二線是中部地區,三線是後方地區。具體而言,三線包括雲、貴、川、渝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的西南三線;陝、甘、寧、青四省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晉西等地區的西北三線,共涉及13個省區,即通常所說的“大三線”。
當時,決策者考慮的是最極端的情況,蘇軍南下,東北、華北的工業區淪陷,我們退守雲貴川,利用在大後方部署的相對完整、門類齊全的交通能源、基礎工業及國防工業體系,保持我們的工業化程序不至於被徹底打斷,然後積聚力量,實施反攻。
1964年8月,中共開會討論三線建設問題,決定:三線建設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證,新建的專案都要擺在第三線。會後,以備戰為核心的三線建設就匆匆上馬。此後,國家共投入2052億元資金和幾百萬人力,歷時15年之久,在西南、西北13個省區建設起來以國防工業、基礎工業為主的近2000個大中型工廠、鐵路、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和科研院所,改變了我國的經濟版圖。
電影中,李煥英上班的勝利化工廠的原型是國營東方化工廠,現為湖北宜城東方化學工業公司(兵器工業集團525廠),該廠由兵器工業集團375廠(遼寧慶陽化工有限公司)聯合805廠、845廠和255廠援建,其主要產品是火藥、炸藥。
東方化工廠是從60年代中期開始建設的,工廠的領導與技術骨幹以375廠調過來的為主,他們的家屬也大多一起搬遷到湖北。在當時,東北確實是國內工業最發達、物資供給豐富、生活條件優越的地區。所以,包括賈玲父母在內的那些東北工人能夠舉家搬到鄂西北的這個山溝裡,真的是做出了很大犧牲。
當然,電影實際的取景地是襄陽衛東廠,也是一個三線小廠,主要生產民用起爆器材。
上述東方化工廠、衛東廠只是三線建設的一個縮影。當時的湖北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國家投資了二汽、江漢油田、葛洲壩等重點工程,另有大大小小几十家軍工企業的遷建及新建。可以說,湖北至今還享受著三線建設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