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節目,總愛跟時代死磕。
我們越快,它越沉穩。
我們越輕浮,它越厚重。
可能今天廠長不提,它播完了也不會有人知道。
跟看完忍不住安利的好片好劇一樣,這檔好綜藝,廠長也想替它留住你們。
因為它值得。
它就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
《典籍裡的中國》
總檯一出手,第一集豆瓣評分就直接飆升到了9·4。
講真,大眾審美現在逐漸提高了,作品好不好,他們心中自有一杆秤。
但這部綜藝的出現,它的成功不在於評分有多高,而是給大眾傳達的一種信念。
那就是文化自信!
說實話,在大家紛紛拿起手機,IPad,遊戲機的時代,想要大家重新開啟書本,啟用文字,感受經典文化。
這不是一件易事。
畢竟有有網友說到,看了第一期節目以後能讓我這個九零後想去翻翻尚書。讓年輕人燃起興趣,大概是這個節目最大的目的吧。
是的,節目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大家開啟書本,啟用文字,感受經典文化。
節目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典籍中《尚書》《論語》《孫子兵法》《楚辭》《史記》等流傳千古、享譽中外的經典名篇。
為了讓觀眾更好的感受到經典文化帶來的魅力。
它將融合電視文藝拍攝,戲劇拍攝,電影拍攝三種拍攝手法,綜合運用環幕投屏、AR、實時跟蹤等技術手段,完成了戲劇表演在電視節目中的電影級呈現。
可以說是,用 360 度沉浸式舞臺化場景將每一部經典,都被精心改編成電影級別的話劇。
請來的全都是實力派演員,倪大紅,吳樾 ······
國產綜藝終於告別了流量明星,擁抱演技絕佳的老戲骨,光是這點就值得鼓掌。
無論對喜歡名著,還是喜歡戲劇和綜藝的觀眾來說,都是一場文化盛宴。
該節目的用心,我們從細節就可以感受得到,不僅事先準備劇本研討會。
就連服裝細節也是做的十分精緻。
既然是文化節目,那點評嘉賓的水平就十分關鍵。
《典藏裡的中國》請來的是國際《尚書》學會會長錢宗武,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啟發三位專家學者。
他們深入淺出,生動幽默的分析和品讀,
讓經典跳出了時代,變得讓年輕人易於理解,從而引發出當代讀者和觀眾的深刻共鳴。
比如第一期節目《尚書》,主創團隊前後就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醞釀,打磨。
諮詢了65位相關專家,查詢了68本相關書籍和上千篇論文,整理了幾百萬字的資料,劇本前後修改了53個版本,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尚書》版本。
在該版本中,我們所熟悉的撒貝南不再擔任主持人的身份,而是作為“當代讀書人”的身份與倪大紅所飾演的“護書人”伏生。
展開跨時空的對話。
在該片中,倪大紅把伏生給演活了,用網友的話來說,他連眼袋都在演戲。
這不是他第一次演花甲老人了,早在2006年豆瓣9.7的《大明王朝:1566》中。
當年46歲的倪大紅出演80歲的嚴嵩,就把一個逢迎聖意,大奸似忠的嚴閣老刻畫得入木三分。
如今再次飾演古稀老人,倪大紅不同於盛氣凌人的嚴嵩,他把伏生對書的那種至高無上的感情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
每一個動作都極其緩慢而有力。
伏生視《書》如命,縱然亂兵刀劍相向,天降大雪,也不忍《書》損毀一絲一毫。
亂世之中《書》未能保全,伏生自責嗚咽,當他說出這一句的時候:
“說來不是我捨命護《書》,是我妻、我子、我全家捨命護《書》!”
他強大的舞臺感染力,直接讓撒貝南淚流滿面。
“在舞臺上和倪大紅老師對上戲的那一刻,彷彿真的是穿越千年。伏生對於《尚書》的崇敬之情,讓我的眼淚一下子就奪眶而出了。”
是的,這就是戲劇的感染力與文化相碰撞的共情之處。
有人說,《典藏裡的中國》為什麼選《尚書》作為節目的“開篇”?
那是因為《尚書》被稱為“政書之祖,史書之源”,構建了華夏文明最早的知識體系。
用它來作為開篇,啟發大家對經典文化的崇尚是再合適不過了。
但這類節目,無論評分再高,安利得再精彩。
真正去看的人,肯定寥寥。
甚至可以說,他們總在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節目沒有任何噱頭。
撒貝南的開場詞,是一段普通到有點過時的話: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幾千年來,祖先一直記錄我們的歷史,講述我們的故事。
這裡的每一部典籍,都凝聚著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們時代守護,薪火相傳,讓精神的血脈延綿至今。
開啟典籍,對話先賢,知道我們的生命緣起何處,知道我們的腳步邁向何方,以新的方式讀懂典籍,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一起品讀《典籍裡的中國》。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一起品讀《典籍裡的中國》。
節目的內容是“文字”。
一種我們每天都接觸,但鮮有人重視的載體。
它藏在鋪塵的史籍,書刊,報紙,雜誌,信件裡,幕後的人絞盡腦汁試圖把古老的文字重新煥發魅力。
但給人的感覺卻是聽起來都很“悶”,看起來很“枯燥”。
但如果沒有這類致力於文化傳播的節目呢?
我們的身邊,會剩下什麼——
硬煽情,事後捉對吐槽、粉絲打亂戰的“重聚”;
以醜為榮,以不專業為趣味的偶像營。
不尊重人,只滿足明星人設輸出的真人秀。
把綜藝的價值理解為熱度,嘉賓理解為被擺弄的工具,形式被扭曲成虛假的“表演”。
且,我們逐漸習慣了這樣的荒誕。
真的甘心嗎?
我們彷彿活在一個真實的楚門世界,而《典藏裡的中國》就是在低聲告訴你——
那裡有扇門。
你,要開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