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中國電影市場,是一個充滿魔力的神奇所在。每每在不經意間創造出令人咋舌的奇蹟,猶如中國水墨畫,看似漫不經心,卻總能於無聲處生驚雷。

賈玲的導演處女作《你好,李煥英》票房不僅是“炸街”,是“炸球”,即將要炸響全球,成為世界第一票房女導演。

目前,仍在上映中的《你好,李煥英》中國內地票房為40.26億RMB(6.2億美元),僅次於2017年由派蒂·傑金斯執導的《神奇女俠》(全球票房8.2億美元)。也就是說,只要觀眾們再賣賣力氣,讓《你好,李煥英》最終票房突破53億大關,賈玲就會加冕“全球單片票房最高的女性導演”。

深不見底的中國電影市場,不僅充滿活力,而且“胸懷寬廣”,尤其對年輕新導演,堪稱相當“友善”。

還記得上一個電影奇蹟《哪吒》嗎?導演餃子也是第一次拍動畫長片,出手就創造了50億票房的神話。更不用提像陳思誠(《北京愛情故事》4.07億票房)、郭敬明(《小時代》4.83億票房)等,作為新人導演的成績。

儘管這些新銳、半路出家非科班導演的作品的口碑和票房,未必完全成正比,甚至有些被罵得狗血噴頭。但都從側面反映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訊號,即電影市場的迭代和“革命”。這遠比票房更有意義。

還記得以前的電影和導演們嗎,動輒第五代、第六代的論著,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人,讓很多人從小學看到中學、大學;從無網時代看到抖音時代。

沒錯,他們是“科班出身”,但又能代表什麼,代表他們所輸出和認可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都是對的?不可能!想想在飛速變革的時代,Windows迭代了多少版,手機更換了多少茬?

不諱言,人是可以透過不斷學習,實現與時俱進的。但也不能否認,這種進步是有很明顯的“天花板”的,不能指望一群五六十、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引領思想、文化和審美的風潮,如果真是這樣,才是最大的可悲(凡這樣的領域,基本都必然落後)。

上一代(幾代)電影人的成績必須被肯定,但他們的話語權也必須被打破。不管是專業門檻、還是資歷門檻,都必須無條件打掉。而有能力完成這種新陳代謝的,只有市場,只有票房。這一點,最接地氣,同樣是野路子出身,從夾縫中成長起來的前輩馮小剛早就意識到了。

他在2019年電影《只有芸知道》票房受挫後,在社交媒體髮長文感慨“新銳導演生龍活虎”,而自己則是“英雄老矣”,這絕不是賣慘,而是真正的識時務。

再看賈玲、陳思誠、吳京一眾新銳導演的電影票房動輒十幾億、幾十億打底,無論喜不喜歡他們的作品,但最可喜的是,電影界完成了新老交替,以最決絕、最有說服力的真錢白銀,證實了電影圈的成功迭代,和壓抑不住的旺盛生命力。就像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在傳統曲藝界掀起的滔天巨浪一樣,別拿相聲大賽得獎說事,商演票房才是硬通貨,活得下去,活;活不下去,走。

此外,賈玲這部票房屈居第二,暫時落後《神奇女俠》的電影,在票房上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票房基本來自國內單一市場(國產電影大都如此)。反觀《神奇女俠》的票房結構,整個北美票房佔比不超過30%,海外票房裡,中國又佔了大頭。

這也反映了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論單一市場的容量,誰都是不中國對手(以後可能不止是電影市場),別小看這一點,背後意義很大。

大家會越來越習慣“中國最高的,就是世界最高的;中國最大的就是世界最大;中國最好的,就是世界最好的” 。這不是盲目自大,而是肉眼可見的客觀事實。 背後最真實的邏輯,就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再說一次,這並不是驕傲自負,不用怕什麼酸言酸語,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君不見美國人歷來如此嗎,NBA總冠軍得主,從來說自己是“we are the champion of the world ”,什麼時候見他們說過我們是“美國冠軍”。事實就是如此,實力它不允許低調。

票房結構反映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的文化輸出還有很大提高空間(這樣說是不是比較委婉?)。雖然我們可以不管某些酸葡萄言論,能全心全意服務好中國人民就算業界良心了。但還是要有點進取心不是,憑什麼都是好萊塢片子賺我們的錢(也許會慢慢改變),咱們為什麼不能反過來對他們“侵門踏戶”,畢竟不只是錢的事兒,還有“文化”輸出的大課題。

當然,這事也不能太逞強,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李子柒,認不清自己的實力,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

千萬別搞出各種八面討好、弄巧成拙的四不像電影,連服務中國人民的“基本操作”都演砸了,那真就啥也不是了。

1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頂配!劉德華梁朝偉再合作《無間道》編劇,這部戲的票房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