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聊一個特別的連環殺手。
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先後毒殺十幾名白人揹包客,不僅搶走受害者的隨身財物,還盜用他們的身份,為自己製造不在場證明。
即便被捕,他仍能透過賄賂、裝病、下毒等手段,幾次成功越獄。
這個連環殺手,就是被稱為“比基尼殺手”的查爾斯·索布萊。
最近新出的一部短劇,詳細講述了他的犯罪經歷——《毒蛇》。
查爾斯是印度、越南混血兒,幼年時父親拋妻棄子,母親改嫁了一名法國軍官,他因此獲得了法國國籍。
然而,查爾斯並不喜歡在法國的生活,少年時期就叛逆無比,後來學會了盜竊、搶劫、販毒,犯罪足跡遍佈越南、阿富汗、希臘、土耳其、泰國、印度等國家。
到了1975年,查爾斯的犯罪活動升級。
獲取對方信任後,查爾斯便命人在飲料中偷偷下藥,在對方毫無反抗之力時,將受害者帶去荒郊野外溺斃、焚燒,奪取他們的財物與護照。
為了掩人耳目,他會盜用受害者的護照,帶著女伴出國,一方面混淆警方視聽,一方面物色新的受害者。
由於相當一部分受害者屍體被發現時穿著比基尼,所以查爾斯被人稱為“比基尼殺手”。
他的慣用伎倆,就是利用人格魅力,騙取受害者的信任。
劇中基於真實案件,詳細刻畫了他的犯罪手段——
比如,有個叫特麗莎的女揹包客,因為厭倦了世俗生活,帶著自己的全部財產,準備去尼泊爾出家。
![](http://timg.juduo.cc/2021/02/e7031e384447467a8779e5274c2538e6.jpg)
但在遁入空門前,特里莎決定最後瘋狂一把,跑去泰國抽菸、喝酒、蹦迪,解鎖所有的好奇心。
![](http://timg.juduo.cc/2021/02/25236663ecf1450eab764fec4323d3d7.jpg)
然後趁其不備,在飲料裡下了大量鎮靜劑,再帶去海邊溺斃,製造揹包客醉酒溺水的假象。
還有一個涉世未深的法國小哥多米尼克,被查爾斯長期投餵瀉藥,搞得整日虛弱無力。
![](http://timg.juduo.cc/2021/02/f7601d4d60854ea8ad3a5ac1c8201afc.jpg)
查爾斯藉此收留他為“馬仔”,打理豪宅的日常。
直到多米尼克發現自己的護照被換上了查爾斯的照片,才意識到掉進了壞人的陷阱。
不過,查爾斯並不慌忙滅口,而是故意向多米尼克透露,自己在警察高層有人脈,給他這種小遊客安個罪名輕而易舉,嚇得多米尼克一度不敢反抗。
與此同時,查爾斯還盯上了一對荷蘭小情侶,兩人回國就要結婚,正打算買戒指。
因為死者面目全非,身上沒有身份證明,所以泰國警方立案後一直沒有任何進展。
但這個死亡事件,引起了荷蘭外交官赫爾曼的注意——他曾接到過來自荷蘭的尋人求助,稱有兩個年輕的揹包客已經與家人失聯兩個月。
本著對同胞生命的負責態度,赫爾曼不顧荷蘭大使的反對,執意展開調查。
也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狡猾的“比基尼殺手”才露出了破綻,最終入獄。
![](http://timg.juduo.cc/2021/02/6573956280104721ab9955ca6ef597ca.jpg)
值得一提的是,《毒蛇》既真實還原了犯罪事件,也透過打亂時間線、切換敘述視角的方式,增添了劇情的懸疑感。
畫風復古又帶感,從頭到尾散發著70年代的東南亞風情。
在環環相扣的劇情中,劇集也對這個連環殺手進行了一系列深度剖析。
由於從小目睹法國殖民地軍隊的暴行,查爾斯對白人尤其仇恨,來到法國後,他因為棕色面板遭遇種族歧視,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
少年時期,他曾屢次回到東南亞投奔生父,但每次都鬧得不歡而散,逐漸變得爹不疼、娘不愛。
可以說,不論在歐洲還是亞洲,查爾斯都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他也曾嘗試過娶妻生子的普通人生活,但沒多久就又走上犯罪的道路,策劃實施了一起珠寶盜竊案,一度在印度鬧得沸沸揚揚。
可見,當時的他已經失去了正常人的共情能力,犯罪不過是他博取關注、彌補成長缺憾的一種手段。
而查爾斯之所以選擇對白人揹包客下手,也並非偶然。
上世紀70年代,嬉皮士文化大行其道,一批批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逃離精神貧瘠的中產家庭,來到神秘的東南亞尋找極樂之地,用自己的方式對抗主流文化。
但這批年輕人的所作所為,在查爾斯眼裡,不過是白人的另一種帝國主義。
他之所以能夠屢次得手,正是抓準了嬉皮士過於單純的弱點,透過各種光環閃耀的人設,騙取他人的信任。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查爾斯·索布萊的手法算不上高階,甚至完全無法被後人模仿。
因為一旦碰上無死角監控、嚴格的出入境管理、精準的生物資訊識別技術,分分鐘都會露出馬腳。
但是在當年,執意追查案件的荷蘭外交官赫爾曼,卻在調查中步履維艱。
劇中花了不少篇幅,從他的視角刻畫了追捕“比基尼殺手”的過程——
他先找到泰國警方,請求派人調查失蹤的兩個荷蘭揹包客,但對方僅僅表示了“哀痛”,讓赫爾曼自行調查。
之後,赫爾曼聽別國的外交官說,曾有一個法國女人跑遍了各國大使館求助,稱一個珠寶商下藥並搶劫揹包客。
赫爾曼打了N通電話,終於找到了那個法國女人——查爾斯的女鄰居。
在女鄰居的冒死幫助下,赫爾曼第一次拿到了查爾斯和同夥的照片,並在他的豪宅裡找到了兩位荷蘭死者的遺物,以及行兇使用的毒藥。
女鄰居甚至提供了豪宅的平面圖,以便警方開展逮捕行動。
然而,儘管掌握了不少證據,警方也逮捕了查爾斯,但沒多久,查爾斯就賄賂獄警,趁著夜色悄悄逃走了……
可以說,面對這樣一個身份多變、黑白通吃的殺人犯,身在明處的赫爾曼根本不是對手。
因為這個案件,他多次被荷蘭大使痛罵,幫助過他的人也因為各種挫敗而責怪他。
但赫爾曼越是堅持調查,越加堅定了伸張正義之心。
終於在2003年,他等到了機會——
自大的查爾斯出獄後,在法國過了一段逍遙日子,又出於某種原因來到尼泊爾刷存在感,他自信即便被捕,警方也會因為證據不足而放人。
但他沒想到,赫爾曼把多年來整理的重要證據,全都交給了尼泊爾警方,最終使殺人罪名成立。
劇集播出時,這位冷血的“比基尼殺手”仍在坐牢。
片尾部分,導演給觀眾補充了案件相關人員的近況。
這其中有成功逃離魔窟的法國小哥,有冒著生命危險蒐集犯罪證據的女鄰居,有堅持追捕真兇的國際刑警。
而當年一根筋緝兇的外交官赫爾曼,至今仍在整理查爾斯·索布萊案件的檔案,並開放給公眾查詢。
相信在這部廣受好評的劇集播出之後,會有更多的人想要了解這個惡毒的“比基尼殺手”,赫爾曼先生可有得忙了。
不過我相信,赫爾曼先生會因此而無比欣慰的。
當年就是他用自己的執著和不放棄,對抗著警察的官僚主義與不作為,才讓我們在如此黑暗的連環殺人事件裡看到了人性的微光,而如今,這份光終於可以讓更多的人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