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熊貓堂和花開半夏的兩組訓練生,由一家經紀公司在同一天推出,你會更關注哪一個?”對於音樂導師李榮浩丟擲的這個問題,舞蹈導師Lisa、青春助教虞書欣和眾多訓練生都選擇了前者。
使用者對團體選秀的審美疲勞,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節目的同質化和偶像的標準化。而看完《青春有你》第三季首播的兩期內容會發現,節目試圖打破一切對於訓練生的固有標準,找回偶像男團應有的真實、實力與熱愛。本季的slogan“用自己的路子,跟世界過招”,既代表了119位訓練生用各自的方式拼搏的態度,也是愛奇藝試圖打破行業現狀的一次努力嘗試。
用真實表達跟媒體過招《青春有你3》首期開頭,以為要跟導師見面的訓練生,卻迎來了與30家媒體的集體見面會。媒體人手一份資料,向依次步入會場的選手提問。
為什麼要設定這樣一場媒體見面會?正如提出者PD李宇春所言,以《青春有你》為代表的團體選秀來到第四年,不論是觀眾還是媒體都有很多問題,媒體見面會的舉辦勢在必行。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訓練生展現的必然是最真實的自我,他們的語言、肢體動作等細節都會暴露出獨特的個性態度。整場“拷問”下來,給導師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選手不在少數。
第一組出場的兩位訓練生,陳譽庚貼心地為弟弟邱丹峰解圍,又果斷拒絕媒體跳女團舞的要求,鮮活立體的形象就此樹立。來自時代峰峻的李俊濠緊張到腿抖,連說話都顛三倒四,被大家稱為“喜劇人”。有點拽但又直言自己跳舞拉胯的阿煜,為很多沒有被提問的練習生抱不平的陳俊豪……這些頗具少年氣的表現,像極了還在校園或初入社會的你我,引發廣大年輕使用者的共鳴。
大眾印象中的偶像團體,謙虛禮貌是最大特質,而那份專屬於年輕人的勇敢無畏,真實個性的表達卻鮮少被看見。《青春有你3》展現出年輕人朝氣蓬勃的青春面貌,有效彌補了偶像行業中“少年氣”的空白。
而在這樣一個需要公開發言的場合,擁有強大心理素質和語言天賦的選手,則有著另一種記憶點。唐九洲“偶像門檻低是件好事”的發言坐實“學霸”身份,艾克里裡就為什麼來選秀等話題應對自如,表示“我享受團隊表演時的走位,成團唱跳是我遵從內心的選擇”;高一百直言團體中需要一個邏輯跟表達清晰的人,很多偶像都做不到這一點……這些得體、大氣的溝通姿態,讓大眾看到了屬於年輕人的那份自信。
在以往選秀節目的流程中,初評級被看作是訓練生與外界的第一次正式碰面。觀眾先看到選手的舞臺能力,再通過後續的真人秀部分來了解個體的不同特質。雖然這一順序已經被實驗過多次,但可能並不是一次性認識百餘位訓練生的最佳方式,“臉盲”的問題依然存在。而《青春有你3》將個體表達前置,經過此次見面會,百餘名訓練生的群像塑造有了初步成效,這也是《青春有你》系列一貫的優勢所在。
用全開麥舞臺跟彼此過招偶像團體出道後被詬病的另一個問題,是實力的欠缺,假唱、划水甚至成為與偶像繫結的關聯詞。即便在認真對待舞臺的情況下,也會更注重跳而非唱,為數不多的“全開麥”成為值得上熱搜、被粉絲吹捧的資本。對於偶像缺乏實力這一點,《青春有你3》在賽制規則上做出了創新嘗試。
作為《青春有你》系列第一個沒有經歷訓練生體系、也沒有成團經歷的PD,李宇春提出了第一條原則:全開麥。聽到這句話的不少訓練生都露出了驚訝乃至慌張的神情,但也有人表示提交的就是全開麥伴奏、從第一天開始就在練習全開麥。而不論是否做好準備,訓練生都迎來了初評級考驗。
本季初評級採用同一主題下對決的形式,只保留ABC三個等級,沒有達到及格線的全部歸入新人班,新人不再指代訓練時長,而是以實力來界定。第一組出場的熊貓堂、花開半夏,分別帶來了團隊第一支單曲。熊貓堂《辣辣辣》的副歌和舞蹈動作成功洗腦了導師和選手,隨後演繹的《Kill This Love》更是帶動了全場氣氛。頂著壓力登場的花開半夏,也用出色的表現獲得了認可。
《青春有你3》用全開麥舞臺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選手的實力,導師也用專業嚴格的標準進行把控。經過導師長時間的商議,在聲樂領域達到極致而沒有展示舞蹈的魏宏宇,拿到了首個A等級。梁森、孫瀅皓、羅一舟、段星星、餘景天等A班選手同樣都擁有不俗的實力和獨特的風格。
比如餘景天勇敢挑戰自己的實力還不能輕易駕馭的《Uranus》,全程參與服裝、舞臺、歌詞、動作設計,展現了穩定的唱功和流暢有力的舞蹈。梁森顛覆性地演繹《Moonlight》,一段個人風格極強的拉丁舞和臨場應變能力更獲得了導師的一致好評。不因選手的人氣或過往經歷所幹擾,只對實力進行評判,才是選秀節目應有的標準。
當偶像團體站在聚光燈下,觀眾很容易停留在對他們外貌的關注上。再加上團體表演注重整齊、標準化,個人的優勢特點或實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都會被掩蓋。長此以往,便會成為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中“曇花一現”的存在。而《青春有你3》引導市場迴歸對偶像真實唱跳實力的關注,幫助每個訓練生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並給予他們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用熱愛與堅持跟夢想過招隨著近年來國內選秀產業的發展,偶像的運作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但與此同時,節目的選人標準也變得模式化,認為偶像就必須受外貌、身材、年齡所限制,追求“千篇一律”的外表,進而導致了大眾審美的固化。而《青春有你3》用尊重包容的態度擴大選角範圍,讓大眾看到了男團更多的可能性。
從公佈參加節目以來,“非典型男團”熊貓堂就在網上引發了強烈爭議。在看到眾多不友善的言論後,他們依然表示青春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被他人影響,會繼續嘗試更多的東西。這份堅持與熱愛,也鼓舞著與他們擁有相同特質的人。
可以發現,節目的選拔範圍並不侷限在偶像經紀公司,不少選手都頂著過往經歷的標籤跨界而來,比如網紅艾克里裡,舞者劉雋、草魚,rapper張思源、王浩軒等等。相比體系裡出來的訓練生,他們想要成為偶像男團的信念並無差異。擁有900多萬粉絲的艾克里裡,在拍攝短影片時期就抽空去學習舞蹈和聲樂,確定要走男團這條路後,他停更短影片全身心投入,才得以在節目中用原創作品《Thank U》打動眾人。
在偶像團體趨於同質化的市場,不論是經紀公司還是選秀節目推出的團體,很多都大同小異,在登臺表演過後也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青春有你3》倡導多元價值,選手們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與記憶點,能夠被觀眾記住並喜愛。團體選秀節目的核心是由觀眾票選出道團體,從這一點來看,《青春有你3》讓更多帶有不同特質的選手入局,本質上也是在給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只有朝著多元化的方向前進,行業才能持久發展。
雖然這一季節目進行了多重創新設定,但我們依然可以窺見《青春有你》系列一直不變的精神核心,那就是尊重每個個體想要成為偶像的權利,給予他們平等的機會,帶領觀眾看到人物的差異與成長。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是團隊和集體努力協作的結果,而我們往往會忽視整個過程中個體價值的實現。只有當個體價值得以實現,才能夠更好地擁抱集體,使得最終組成的團體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結語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青春有你3》試圖將行業存在的問題逐一擊破。沒有千篇一律的外形,讓個體找回被團體掩蓋的獨特魅力,用全開麥考核展現訓練生的實力,最重要的,是賦予每個想要成為偶像的少年展現自我的權利。正因如此,節目得以在受眾注意力被搶奪和稀釋的當下,喚起市場與觀眾的熱情,引發巨大的話題與強烈的情感共鳴。
— THE END —
作者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