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相信豆瓣評分嗎?
作者 | 語境
編輯 | 園長
歷經近3年,畢志飛狀告豆瓣一案終於塵埃落定。
“法界定爛片”“豆瓣不鎖分的話會更低”“別拍電影了,好好做個影評人吧”......網友在話題下向畢志飛喊話。
這並非是第一次影視劇主創對豆瓣評分提出質疑,但畢志飛卻是以一紙訴狀起訴豆瓣的第一人。
自帶“話題體質”的畢志飛對待判決結果態度誠懇、心態良好。他在微博發聲,判決結果已於2020年11月得知,他接受各種各樣的批評。
同時他也特別強調,此前要求豆瓣方迴應的“影片評分有從2.0變為2.7的過程,隨後很快顯示為暫無評分”,在法庭得到迴應為“豆瓣接到投訴做出的人工隱藏處理”,說明自己並不是“無理取鬧”。
畢志飛微博的部分迴應
起訴豆瓣,是碰瓷還是較真?一切起源於畢志飛的處女作電影《純潔⼼靈·逐夢演藝圈》(以下簡稱《逐夢演藝圈》)。
2017年9月22日,《逐夢演藝圈》在國內上映。在豆瓣,電影評分持續走低,讓它以2.0(現為2.2)創下低分紀錄 ,一時成為了豆瓣“史上最爛電影”。
這部被畢志飛認為“十年磨一劍”的電影處女作,從海報、主題曲、人物角色到電影本身,皆被全網群嘲。2500萬的投入和233萬的票房,嘔心瀝血的製作和鋪天蓋地的惡評,這些巨大落差讓畢志飛錯愕,也讓他將矛頭直指豆瓣。
首映當天下午,畢志飛透過電影官方微博@電影純潔心靈,首次與豆瓣正面交涉,控訴其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他在微博寫下“一個青年導演花十二年心血認認真真給中國拍電影,被豆瓣一天毀了”,並以三個驚歎號結尾表達自己的憤怒。
除了耗時耗力的投入,畢志飛對電影的信心還來自於上映前的一次專家研討會。
這次研討會的主辦方之一是北京大學影視與戲劇研究中心,它也是《逐夢演藝圈》的聯合攝製方。當時,來自名校和權威機構的20多位專家教授都給予這部電影高度評價。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委、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副書記許柏林說,“我認為每一個鏡頭都很給力,每一句臺詞啊,都很到位。”
畢志飛曾解釋說,“觀眾要是仔細想一想,那些專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媒體也在,他敢這麼幹,要麼就是傻,要麼就是瘋了。”
電影在上映4天后撤檔,但畢志飛卻一直活躍在社交媒體,繼續高調地為自己的電影賣力宣傳,而且開始“主動出擊”。
2018年1月22日,畢志飛以電影出品方的身份正式起訴豆瓣公司,並索賠1元及要求判令豆瓣公開說明情況。
“我經歷了電影業極其荒誕和令人細思極恐的事情。”
如今,敗訴的畢志飛沒有當初那麼強硬和執著了。
他在微博大方迴應了“起訴豆瓣被駁回”一事。現在的他認為豆瓣評分是國內最具有參考價值的評分網站,可能也會在不久到豆瓣寫影評,與大家交流。
近期,畢志飛還上線了自己的新動畫短片《魔親》。在判決書被公開披露前夕,他在談及《魔親》時,坦然接受網友對豆瓣2.6分短片“巨大進步”的評價。也正面表達了自己“越來越喜歡豆瓣”,認為豆瓣上有一批“真正熱愛影視,喜歡和敢於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觀眾”。
釋出迴應的一小時後,他還參加了毒舌電影“連麥聊電影”活動,分享了自己觀看春節檔七部電影的感受。
“豆瓣一星”的多種可能“從我的觀感來看,我認為他不一定是出於自我炒作,而是非常虔誠地相信自己拍了個好作品,如果被鎖的分數是五星,我不相信他還會一直上訴。”一位豆瓣使用者談及他對畢志飛起訴豆瓣的看法。
他還形容,這種感覺就好比一個人開了一家餐飲店,他發現有人給店裡打了差評,暗自忖度,這會是一個普通的顧客嗎?不可能,他一定是其他店派來抹黑我的。
有沒有在豆瓣刻意“抹黑的人”?答案是肯定的。
2019年開年最火影片《流浪地球》就曾因為“一星運動”事件而轟動全網。
這樣的行為非但沒有成功收買這些支持者,反而點燃了“憤怒的火藥桶”。水軍發起的“一星運動”引發了另一場“一星運動”,大量流浪地球的粉絲組成“復仇者聯盟”,在應用商店上展開差評攻勢,豆瓣App評分一度跌破2分。
其中,豆瓣大V“掉線”作為《流浪地球》事件的焦點人物之一,曾因為其將四星改一星的行為被群起而攻之。
看片會結束後,他和往常一樣寫下自己真實的感受,有對電影可圈可點之處的讚賞,也有對國產科幻電影突破自身的驚喜。但他發現自己的高贊熱門評價,“被其他人拿來作為攻擊性的武器,背離了我的初衷。”“掉線”說。
“一星運動”的出現意味著,打分除了代表著使用者對作品本身的客觀態度,也成為他們表達的立場的一種方式。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透過“一星”對抗粉絲控評的流量亂象,和流量有關的電影,常常難逃被盲打一星的情況。這背後,是網友對資本討好流量的積怨已久和負隅頑抗。
2020年極具爭議的明星肖戰,曾是“一星運動”的風暴中心。去年2月,從肖戰粉絲的惡意舉報AO3起,事件開始發酵後引起各個圈層的共同抵制。由肖戰參演的影視劇,在豆瓣都經歷過“一星過境”,成為各路抵制者的靶心。參與者希望透過打分讓“資本”看到消費者的“態度”。
在沉寂許久後,2020年11月,由王大陸、李沁主演,肖戰擔任男二號的古裝劇《狼殿下》突然宣佈開播,且在當晚上線全集直通結局,相關詞條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狼殿下》豆瓣評分兩極化
有意思的是,這種宣洩情緒或表達立場的思維方式,也曾帶來對豆瓣評分的反向操作。
2018年《愛情公寓》電影上映後,很多使用者重新給《逐夢演藝圈》打上了五星:“我只是為了把分拉高,高過愛情公墓。”《上海堡壘》上映後,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看完《上海堡壘》,覺得之前對畢導太苛刻了。”
豆瓣評分到底代表了什麼?作為一個註冊使用者達2.2億的平臺,豆瓣有著活躍的內部圈層以及較強的向外爆破力。
“掉線”從2010年開始在豆瓣寫影評,也因此認識了很多電影行業內的朋友,甚至由此獲得了一些工作機會。在《流浪地球》事件之前,他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使用者”會引發一場“蝴蝶效應”,自己的發言先是在豆瓣站內引起熱議,而後又經歷了全網第二次發酵。“如果是在微博,一個粉絲剛過萬的使用者根本微不足道”。
在“掉線”和其他一些電影愛好者看來,豆瓣評分不是電影公正質量的體現,也不是觀眾客觀看法的體現,而是自由言論的體現。再客觀的影評人,也無法避免被主觀因素影響看法。情緒化的評分並不可恥,但日後會對自己的“任性之舉”更加謹慎。
而面對豆瓣分數“不再純粹”的問題,“掉線”自己並未覺得豆瓣社群的氛圍受到很大影響。
“本身以流量為賣點的影視劇,路人不關心,影評人更不會看,最後留下的只有粉絲;而對於熱度高、現象級的作品,流量並不是作品的決定因素,對於一部十幾億的電影,粉絲的躁動只是小打小鬧。”
影評人小陳(化名)有類似的感受。“電影愛好者願意特地開啟一款軟體給電影評分,有的時候甚至不惜通宵寫下幾千幾萬字的長評,這意味著他對這部電影一定是有個人想要表達的東西,通常不會被場外因素左右。”
場外因素對評分影響的最大爭議在於,在“被重視”和“被權威”的豆瓣平臺,評分容易高估或者低估了一部電影,不但扭曲了群眾的客觀評價,還牽扯到影片背後的商業利益。
DT財經曾透過大資料分析豆瓣評分和電影總票房的關係,得出的結論是豆瓣評分高低對最終票房的關係,真的沒有人氣等其他因素作用那麼大。
儘管如此,豆瓣評分依然是業內人士非常看重的指標,也有一定的商業影響力。
“僱傭水軍刷分的確可以‘忽悠’一撥人進電影院,先營造一個電影不錯的假象。現在還有一個方法是,片方為了繞開評價系統提前預售,先賣個幾個億票房。等到電影分數一開,票也賣完了。”但小陳認為,無論前期營銷動用了哪些手段,都不能成為一部電影叫好叫座的決定性因素。
2021的春節檔就是很好的例證。儘管萬眾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在預售時憑藉IP一騎絕塵,但映後口碑急轉直下。相比之下,賈玲的真誠之作反而成為春節檔黑馬,目前《你好,李煥英》在春節檔的電影中獲得最高豆瓣8.1。
據貓眼專業版2月19日資料顯示,《你好,李煥英》票房已經突破34億,直追《唐探3》的38億票房,排片率也位居當日第一。
正因為豆瓣評分和片方的商業利益的密切關係,為了保證獨立平臺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豆瓣建立了系統的反水軍機制,也在出現新的風波後,不斷進化反作弊措施。
豆瓣方面一直強調,豆瓣從來沒有,以後也不會有任何形式在電影評分上的商業合作。
豆瓣相關負責人表示,豆瓣評分設計初衷是為了發現更有趣有用內容。製作宣傳方任何用力過猛的包裝、水軍刷分或者反調所激起的社會矛盾,最終都會陷入一場不能自制的悲劇中,豆瓣也不希望成為“戰場”。
“豆瓣從來都不是一個裁判,也不是一個裁判平臺。”就像創始人阿北早期在《豆瓣電影評分八問》中說的那樣,“我確實不知道除了拍好電影,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