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前段時間,毛曉彤因為“手刃碰瓷前男友”上了熱搜。

毛曉彤在四年前,撞見前男友陳翔和演員江鎧同共處一室。

沒有歇斯底里,沒有爭執不休。從抓包到收拾東西,再到搬出公寓,毛曉彤僅僅用了4個小時。

事情發生後,毛曉彤息事寧人,給陳翔留足了體面。

沒想到,在這之後,陳翔小醜跳樑般地曲解事實,誣告是毛曉彤策劃陷害他。

面對這種卑劣行徑,毛曉彤霸氣甩出一段當年和陳翔的錄音。態度果決堅定,邏輯縝密清晰,沒有再給對方任何狡辯的機會。

一直以來,毛曉彤都讓人覺得溫婉可人。此事一出,網友紛紛為她的堅毅利落拍手稱快。

不僅如此,擺脫了渣男的毛曉彤並沒有沉溺在傷痛中,而是開掛一般的青雲直上,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進了觀眾的心裡。

這時,人們才理解了金星在節目中的那句:“這個小姑娘挺有意思的,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毛曉彤之所以如此果斷鏗鏘,是因為她一直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正如《我的內在無窮大》這本書所寫:我們一生的機遇,除了受外部條件影響外,更多是由我們所不知道的自己選擇和創造的。

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對人生的規劃就越清晰。

哲學的終極三問,始終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其實這三個問題,“破題”的關鍵,是第一個問題。因為我們一旦能夠回答“我是誰”,後面的兩個問題相對來說就簡單了。

那麼,我們究竟是誰呢?我們以為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嗎?別人對自己的認知,一定不準確嗎?我們究竟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呢?

在《我的內在無窮大》這本書中,作者張沛超老師作為資深的心理治療師,透過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課,帶領我們走入內心深處,探索內心中的每一個未知角落。讓我們在面對迷茫與困頓時,聽從自己的本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認識自己,是一切迷茫與痛苦的解藥。

01 在關係中 重新認識自我

國內精神分析界的“泰山北斗”曾奇峰老師曾說:“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想要真正地認識自己,就要將自己放在關係裡。

弗洛伊德心理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心理防禦機制,因為幾乎任何一個行為,都會涉及到防禦。很多人際關係中的煩惱,正是因為我們的心理防禦機制過於僵化和刻板。

當我們面臨挫折或衝突而焦慮不安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用某種方式來調整自己內心的衝突,好讓自己沒有那麼難受和痛苦。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使用的防禦機制。

投射

蘇東坡曾和法號佛印的高僧一起打坐。

蘇東坡問佛印:”師見我打坐之時,如何?”佛印答道:“你打坐時,像一尊佛!”東坡聽後,哈哈大笑:“我看你打坐時,像一攤大便!”佛印聽後,輕輕一笑。

後來,蘇東坡的妹妹知道這件事後,一語點醒蘇東坡:“一切所見相,皆心中所思。法印心中有佛,所以說你像佛,而你說他像大便,你心中有什麼?”

這個故事,說的就是投射。

我們的內心其實是以投射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換句話說,我們只會看到自己身上有的那部分,而不會看到自己沒有的部分。

正如張沛超老師在書中所說:我們對周圍人的印象,都是經過了我們的投射和加工的。

就像我們討厭一個人,是因為我們自己身上有和他一樣的特質。但潛意識中,我們認為那種特質是“不好的”,於是我們把這種“不好”投射到他人身上,這樣我們就不焦慮了。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一個讓你特別討厭的人,那是因為他身上讓你不爽的特質你自己也有,只是這些特質是你做不到、不敢做、不允許自己做的。

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我們會無意識地用看似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

比如,同事說了一句讓你很難接受的話。你不想和他發生衝突,於是就安慰自己“算了,他就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

再比如,你很想在孃家過春節,但老公不願意。於是,你就告訴自己“不回去就不回去吧,結婚了就應該多遷就對方。

透過這樣的自我遊說,把事情說成是合理的,就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平和,不要面對矛盾。

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就是指,你將某件事轉到了它的反面。

比如,你明明很多事都很想反叛,但卻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

又或者,你明明性情暴躁,卻總是表現得彬彬有禮,守時冷靜。

當然,那種明明很喜歡一個女生,卻經常欺負,攻擊她,也是同理可證的。

透過觀察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就會發現自己在關係中的樣子。我們為什麼會敏感多思?為什麼會拖延成癮?為什麼會內向自閉?

《我的內在無窮大》告訴我們:瞭解了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就會在關係中,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02 高情商的核心 是對情緒的瞭解和覺知

蔡康永曾說:“高情商,不是迎合和容忍,而是可以好好和自己相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每每說到高情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如何說話別人才愛聽,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怎樣做別人才舒服。

張沛超老師指出:想要擁有高情商,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系統有非常深入的瞭解和覺知。

我們所感受到的很多情緒,其實都是底層情緒的次生情緒。

煩惱的背後是恐懼和焦慮

不知道你是不是經常把“好煩”掛在嘴邊,感覺很多時候負能量滿滿。

事實上,煩惱的背後是怕。這種怕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怕必須做而不想做的事,二是怕做不了想做的事。

所以,當我們再聽到自己說出“好煩”的時候,可以試一試問問自己“我在怕什麼呢?”

如果我們不理清煩惱背後的恐懼和焦慮,它們始終就會跳出來,我們的煩惱就會無休無止,沒有盡頭。

憤怒的背後是脆弱

憤怒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他人的盛怒,一種是對自己的鬱怒。不管是哪一種憤怒,背後往往藏著脆弱。

正因為自己的內心比較脆弱,沒有被很好的照顧,才會總是擺出一副防衛的姿態。

每一次憤怒,都是一次修復和照顧自己的機會。只有我們的傷口真正痊癒了,才會看到自己的脆弱,消化自己的憤怒。

指責的背後是絕望

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衝突都來自相互指責。

指責是和討好完全相反的姿態。是指一個人為了自我保護,不斷抱怨和指責他人或環境。

然而,當一個人指責對方時,內心通常會湧起很多悲傷。他之所以指責,是因為他已經忍無可忍了。

所以,往往指責他人的人,內心其實都很絕望。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看見,改變就會發生。

有陰影的地方,必有光。

當我們讀懂了自己的情緒,內在世界將會變得光明。

03 人生的地圖 在自己的手上

雖然自我探索是一場需要勇氣的“英雄之旅“,但是,《我的內在無窮大》這本書透過系統的分析,以及詳實的工具告訴我們,認識自己其實並沒那麼難。

1.自我探索工具:人際同心圓

我們可以在A4紙上畫一個同心圓。在最裡面的一環,寫下和自己關係最密切的人的名字。在外面的第二環寫下一個稍微遠一點的人,以此類推,多畫幾環。

這些人可以是我們的親屬、喜歡的人、討厭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偶像等等。

然後,我們可以對每一個被寫在同心圓裡的人做一次深入的探尋,也就是在他們身上尋找自己的特質。

如果你足夠勇敢和強大,就會發現,不管是和你相似的特質,還是和你完全相反的特質,其實都是你自己身上同樣具備的部分。

2.思想實驗:撕掉標籤

首先,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所有標籤,比如公司的副總、孩子的父親、父母的孩子等等。

然後,依次對著每個標籤說出“我不是”。同時,用心體會否定標籤時自己的感覺。如果你在否定哪個標籤的時候,感到非常不舒服,那麼就保留它。

最後,看一看這這個能之上留下了哪些標籤。問問自己:哪些標籤幾乎是我生命的全部?為什麼這幾個標籤對我這麼重要?如果撕掉這個標籤,我還剩下什麼?

書中的每一種方法,都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修煉。

作者指出,這些方法和實驗對我們的影響,可以超過30次比較專業的心理治療的效果。

三毛曾說:“人生在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我的內在無窮大》這本書不僅讓我們學會聽從內心,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也使我們我們突破重重關係的束縛,找到自我價值。

正如作者所說:“只有真正瞭解了自己的體系,才會放下那些該放下的東西,才能做那些該做的事情。”

願我們都能做自己的知己,始終眼中有光,心中有火。在這僅有一次的旅程中,活出自洽而精彩的人生。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官媒表揚宋小寶《發財日記》,口碑勝過《唐人街探案》有三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