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春節檔大混戰

陀螺的春節檔私人測評

前言

這好像是十多年來我第一次遇上春節檔,過去十多年的春節基本上都是在法國或者柏林電影節度過的(這麼說了之後被好多人提醒,說我這樣說很凡爾賽......)但我主要是想說,春節檔對我而言的確是個很新鮮的事。

所以這幾天我像跑電影節一樣,一口氣把春節檔六部最受關注的電影都看了,總共花了602元(不包含路費和家屬票),平均下來每部100元,比聖丹斯線上影展每部片貴六元。

其實在看這六部片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產生自我懷疑,比如經常發現自己看不懂電影在演啥,get不到全場觀眾在笑啥。或者看完後上豆瓣,發現大家評分都給得很寬鬆,那我是不是也需要用特殊的評價標準去對待春節檔國產電影?

但看完這六部片後,我覺得在這些電影之中其實已經可以形成一個相互對照的評價標準,我只需要去設定一個參照,其它評分就都能出來了。

這個參照就是《刺殺小說家》,也是我個人覺得今年春節檔我看過的這六部裡,最好的一部。

下面是對春節檔這六部片子的一些個人觀後感。循例希望大家不要罵我,不要吵架。祝大家新年快樂~

刺 殺 小 說 家

導演: 路陽

編劇: 陳舒 / 禹揚 / 秦海燕 / 路陽主演: 雷佳音 / 楊冪 / 董子健 / 於和偉 / 郭京飛 / ...型別: 動作 / 奇幻 / 冒險片長: 130分鐘

豆瓣評分:7.1

陀螺個人打分:6

《刺殺小說家》是春節檔我覺得“最電影”的一部(某幾部不能叫電影),這可能主要得益於導演對影像的把控(包括動作戲排程以及轉場設計等),對於這樣一個可大可小的題材來說,實屬不易。現實和虛構兩個世界的視覺構建很鮮明,美術設計和特效製作都達到了國產電影的某種高度,虛構世界有種豐都鬼城般的鬼魅邪氣,現實世界又有近科幻的寫實感,尤其是土味X戰警極為亮眼。但又不同於同檔期其它特效片,《刺殺小說家》不會讓人覺得特效氾濫成災辣眼睛,除了影片最後那場高潮大戰戲,過於遊戲化的影像和動作設計成了大型拉垮現場(讓人想起索尼PS遊戲“戰神”或者“旺達與巨像”),看的時候幾乎感覺有人拿著手柄在操控主角。

當然《刺殺小說家》最大的問題是出在劇本層面,兩個世界的平行敘事在大多數時候都在引導觀眾去相信去尋找之中存在的某種連繫或互文,所以當影片最終揭曉並不存在高概念的奇幻設定,一切只是現實中的犯罪陰謀時,觀眾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情感回報。我沒有看過雙雪濤的原著,但影片似乎想要在兩個世界之間形成更為深層的互文,在同時還要構建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兩組人物關係的同時,顯然有點顧此失彼,導致敘事節奏和重心有時會出現失衡的問題,“刺殺小說家”這一動作目的甚至會形同虛設,觀眾會突然不知道某一場戲的邏輯、作用和觀看它的意義(此時就會無聊得拿起手機)。

我記得路陽導演說他覺得這個行業人才太多,像他這樣的人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踏實去做好每一步才行。這一點其實透過《刺殺小說家》能看得出來。就像我們能看到《你好,李煥英》背後的真誠一樣。

你 好,李 煥 英

導演: 賈玲

編劇: 賈玲 / 孫集斌 / 王宇 / 劉宏祿 / 卜鈺 / 郭宇鵬主演: 賈玲 / 張小斐 / 沈騰 / 陳赫 / 魏翔 / ...型別: 喜劇片長: 128分鐘

豆瓣評分:8.3

陀螺個人打分:5

首先我想說的是,如果嚴格點來看,《你好,李煥英》並不是一部“合格”的電影。它主要勝在這份真誠和真情實感,賈玲講述了她對母親以及母親對她的愛,從創作角度來看無可指摘,的確很動人。

但是影片在劇本創作以及拍攝技法等層面,其實和之前開心麻花電影是相似的,即把電影小品化了。一方面劇作套用穿越型別,但笑料卻又並沒有立足於此,反而依賴於不同角色的小品式抖機靈笑料,例如鬼剃頭、划船放屁以及大部分臺詞設計等等,與主角想要改變母親生活和命運的核心穿越行為完全割裂開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鴻溝。在這鴻溝之中又加入了沈騰、陳赫等相對更為豐富多面的角色,讓主角及其母親這對核心人物顯得更為扁平且敘事工具化,導致小品質感的強化。導演技巧就不多說了,就算放在新導演裡面,這麼拍其實也無法達標。

當然影片最亮眼的設計,便是結尾處類似於皮克斯電影(參考《玩具總動員3》《瓦力》《尋夢環遊記》結尾)透過視角反轉締造的情感高潮,原來主角的付出都有被看到被理解到,這是學到了精髓且極其奏效的情節設計。只是可惜影片在處理這個部分的時候還是顯得過於臃腫氾濫,閃回、慢動作、面部大特寫等等,不像皮克斯電影那樣輕巧且餘味繚繞。

不過很能理解如今《你好,李煥英》在口碑和票房上的勝利,相比較春節檔其它幾部片,這樣的真誠和真情的確難得且動人。但還是希望大家(尤其影迷和電影從業者)高口碑和高票房的盛況中能意識到,真誠真情或許是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能單靠真誠真情就成為一部佳作(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會出現很多販賣真誠真情博口碑票房的電影)。

“看哭全場”同樣如此(儘管我也有淚目)。

新 神 榜 :哪 吒 重 生

導演: 趙霽

編劇: 沐川主演: 楊天翔 / 張赫 / 宣曉鳴 / 李詩萌 / 朱可兒 / ...型別: 動作 / 動畫 / 奇幻片長: 116分鐘

豆瓣評分:7.4

陀螺評分:5

《哪吒重生》是春節檔這六部中我最後看的,可能是我對國產動畫快要徹底失去了興趣,而且從物料來看,網紅錐子臉式的主角也實在讓人毫無觀看慾望。

但看了後其實覺得還行,勉強可看,至少比《姜子牙》好點。影片的人物和故事主線都足夠清晰,最大亮點當然是角色設定和美術設計,是對封神的一次極具創新意識的嘗試,搭配參考民國的年代背景甚至有種“無主之地”式的廢土朋克感。

但《哪吒重生》的問題和《姜子牙》也有相似之處,分鏡太碎,鏡頭運動太追求炫目,以至於人類眼睛沒有足夠時間攝取到畫面上的資訊量(更不用說“享受”了)。而毫無敘事節奏的堆積動作特效場面則消減了電影感增強了遊戲感(《刺殺小說家》最後大戰也有這個問題)。

人 潮 洶 湧

導演: 饒曉志

編劇: 饒曉志 / 範翔 / 李想主演: 劉德華 / 肖央 / 萬茜 / 程怡 / 黃小蕾 / ...型別: 喜劇 / 犯罪片長: 119分鐘

豆瓣評分:7.3

陀螺評分:4

其實我之前因為饒曉志導演還挺期待《人潮洶湧》,但看了後是巨型失望。一個殺手和一個群演在意外中互換了身份,殺手因為失憶以為自己是窮困潦倒的群演並邂逅了愛情,而群演則意淫式地盡情享受著殺手的富裕生活(現金、豪車、豪華套房)。從現實邏輯來說,互換身份這種事在到處都需要掃臉掃碼的國內就行不通,更不用說兩人還出入醫院面對過警察,所以在改編的接地氣層面,這個現實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從一開始就懸在電影中,始終讓觀眾無法信服這個設定。

但影片更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在創作意識上,這其中包含了對幽默視聽化的理解、對情懷/迷影梗的使用、對女性角色的創作以及後期調色的處理。《人潮洶湧》在這四個方面都顯得較為落後,比如我是一個不怎麼使用抖音的人,但我幾乎每天都能會聽到身邊人看抖音時傳出《喜劇之王》“我養你啊”那段經典配樂。《人潮洶湧》不僅一次而是多次使用這段音樂作為所謂的幽默段子和“迷影梗”,還要加上卡帶/被中斷的塑膠且過時的綜藝音效來製造尷尬笑料。

在影片大多數時候,我感覺導演的敘事節奏和對敘事語調的把控都是錯誤的,這就導致在觀看影片很多段落時,觀眾會出戲,會走神,會覺得尷尬無聊,因為導演沒能精準傳達某種情緒或者說操控觀眾的注意力。

侍 神 令

導演: 李蔚然

編劇: 張家魯主演: 陳坤 / 周迅 / 陳偉霆 / 屈楚蕭 / 王麗坤 / ...型別: 奇幻片長: 120分鐘

豆瓣評分:6.1

陀螺評分:3

我以為我國電影產業量產視覺垃圾奇幻大片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結果先有《晴雅集》後有《侍神令》,都是把特效奇觀氾濫成了令人疲倦的視覺垃圾。相比之下《晴雅集》還要稍微好點,因為《侍神令》從頭到尾都在炫耀特效,無論是法術還是那些沒有任何個性與記憶點的CG角色,剛開始還有點新鮮感,覺得美術不錯、特效也可以看,過一會兒就厭倦了,因為這是其唯一能給觀眾看的有價值的東西,沒有其它了。

其實我國這些最頂級的電影人們可以回頭看看《指環王》及其幕後花絮,它作為好萊塢奇幻史詩電影的開創性作品, 其特效量到底有多少,實景實拍佔了多少。無論技術再怎麼發達,人眼和人心仍然能區別虛假和真實。《侍神令》這樣號稱頂級特效打造的特效大片,特效鏡頭量佔了全片90%以上,而整部片就像由一段又一段的特效動作戲拼貼而成,這些段落之間串連著鋪滿配樂且空洞虛假的對白戲,所有演員都在面無表情擺pose,就像整部片都端著,看不到“人”。

因此可以說《侍神令》從頭到尾都是虛假的,不管上演著看似多麼宏大的特效大戲,演員看起來多麼撕心裂肺,最終也都只是氾濫到令人厭倦的奇觀奇景(這點倒和《晴雅集》相似)。

電影的確始於火車進站的視覺奇觀,但不能成為電腦程式堆積出來的視覺垃圾。同樣不管我們投資再多,技術團隊再怎麼牛逼,如何講好故事,如何塑造人物,這仍然是做出商業佳作最基本且最關鍵的能力,否則堆再多特效也無濟於事。

唐 人 街 探 案 3

導演: 陳思誠

編劇: 陳思誠 / 張淳 / 劉吾駟 / 蓮舟 / 嚴以寧主演: 王寶強 / 劉昊然 / 妻夫木聰 / 託尼·賈 / 長澤雅美 /...型別: 喜劇 / 懸疑片長: 136分鐘

豆瓣評分:5.8

陀螺評分:3

其實說實話,《唐人街探案3》的娛樂觀賞性絕不是春節檔最差,個人感覺比《侍神令》和《人潮洶湧》都要好點,至少它足夠熱鬧、五花八門,又有文化獵奇和日本全明星卡司。因此就算劇作本身的割裂(前後兩段就像兩部不同的遊戲/電影)、敘事混亂(對幽默喜劇和探案懸疑兩個型別混搭的失敗)以及浮誇表面的符號拼貼(聖鬥士之類),但是大投資和頂級團隊的製作還是保證了一絲絲的可看性。

但《唐人街探案3》最敗好感的地方,或許在於其自我意識過剩,整部電影不再是一部電影,而是自吹自擂洋洋得意的大型營銷廣告(當然影片本身那些植入廣告就已經足夠辣眼睛),這種膨脹、自滿甚至自戀的態度溢位了大銀幕,讓觀眾和影迷感到不適(與《你好,李煥英》溢位的真情實感恰好相反)。

除此之外,在影片本身質量就不怎麼好的情況下,《唐人街探案3》中對女性角色的輕蔑態度以及大量低俗笑料成了雪上加霜。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路人女護士被一群男人暴打,惹得影院內全場大笑。其實早在李非的《命運速遞》中,就出現過娘炮同性戀被男主暴打的笑料,這都屬於創作者(可能)無意識的冒犯。但這種冒犯必須得指出來,說出來,讓更多商業電影創作者知道,對於很多人(尤其是家暴受害者)來說,這並不好笑(同時也需要讓更多普通觀眾知道)。

並不好笑的還有王寶強的角色和表演。可能第一部的時候還能勉強延續“囧”系列的裝瘋賣傻逗觀眾笑,這都十多年過去了,他還在以相同的方式演同樣的角色,創作者也絲毫沒有想要豐富這個角色的意圖(肢體騷擾長澤雅美飾演的角色另當別論),所以當託尼賈飾演的傑克賈對唐仁說“Shut up!!!”時,或許說中了無數觀眾影迷的心聲。就真的,閉嘴吧。

當然《唐人街探案3》更像是為春節檔定製的春晚大銀幕節目(再說一次,不是電影),這也是為什麼它必須要在春節檔上映(和《囧媽》相似),脫離這個檔期它就沒有存在意義了。

所以《唐人街探案3》把自己包裝成了春節檔必選全家歡大片,結果觀眾得到的則是這樣一席摻雜了“嘔吐味”(恰好有場戲是唐仁暈船嘔吐)的年夜飯廚餘物時,評分反噬其實應該是意料之中的。

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星際穿越》:希望很偉大,但絕望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