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屢屢被傳婚變,到底是捕風捉影、還是已成事實?全國的吃瓜群眾都在好奇著、等待著、打聽著,但這種咬碎牙齒和血吞的苦楚,恐怕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

吃瓜群眾只管瓜熟不熟,真正關心他的人才會看得長遠。

事實上,黃曉明在演藝之路上的掙扎與苦楚比起個人情感還要扎心,他的孤獨、無奈、矛盾和掙扎,或許從來就沒有人懂。

“教主”黃曉明的走紅,比他的同班同學趙薇和陳坤,都晚了一些。

1996年,趙薇、陳坤、黃曉明一起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也就是大家眼裡的“明星班”,因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他們很快就打成一片,被戲稱為“北電三劍客”。

大二那年,趙薇主演的《還珠格格》開播,“小燕子”紅遍大江南北,聲勢席捲全國。

大四那年,陳坤主演的《像霧像雨又像風》開播,外形帥氣、氣質憂鬱的陳坤躋身一線小生。

但沒關係,好飯不怕晚、良緣不怕遲,黃曉明也無需等待太久,接下來命運饋贈給他的,比大多數人都更精彩、更復雜,也更狗血。

因為關於他的“瓜”,讓大家津津樂道,且經久不衰。

2001年,一部《大漢天子》將黃曉明送上了頭牌小生的位置。可觀的潛力加上不錯的外表,讓他在演藝圈越走越順。

直到2006年,黃曉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事業巔峰。一部《神鵰俠侶》把他送上了一線。儘管這部作品譭譽參半,可這並耽誤黃曉明迎來事業高潮。

可到了2008年,《鹿鼎記》成了他“油化”的開端。而之後的《泡沫之夏》,則全面開啟了他“油膩+霸總”的戲路風格,也讓他幾乎成為全國觀眾的笑柄。

為了挽回名聲,黃曉明接拍了《風聲》,首次出演反派。練肌肉、學日語,用精湛的演技贏得一致好評。

2013年的《中國合夥人》更讓他一舉斬獲國內三大最高獎項,他成了最年輕的影帝大滿貫。

此後的黃曉明,並沒有乘勝追擊,朝著實力小生的方向用力。他反倒陷入了流量劇的怪圈,沉迷於霸道總裁的人設。

邪魅的笑容,做作的演技,對於偶像包袱的迷戀,讓一個“影帝”,創下了作品在豆瓣評分3.1的成績。

再後來,他成了綜藝常客,靠著“明言明語”又火了一把,可觀眾對他的偏見也越來越深。就連何炅都不禁好奇:“這怎麼會是我認識的黃曉明?”大眾也開始發問:他到底是“演員”黃曉明,還是“綜藝明星”黃曉明?

科班出身、影帝加冕,對於許多演員來說,黃曉明的高起點、好成績,讓人望塵莫及。可是多年來,被屢屢詬病的演技,卻逐漸代替了“演員”黃曉明的價值。

黃曉明在某次採訪中被問到:“用心做好一個演員、一個投資人、一個老闆,哪個是你最想用心做好的?”黃曉明的回答是:“對於我來說,我應該先要用心做好一個演員。”

能看得出,他對於演員和演技,依舊有追求,也想成為一個“好演員”。否則也不會有《中國合夥人》《無問西東》《救火英雄》中的表現。

可黃曉明為何總是被人遺忘演技?

縱觀黃曉明的演藝生涯,他的口碑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手裡,又一次次滿血復活。以至於他的演技忽高忽低,記得有網友形容他的表演和作品成績是“當你終於開始想要認可黃曉明的演技時,他就再一次用霸道總裁的表演,把自己打回原形。”

久而久之,觀眾不再記得他演過什麼好角色,只記得他霸道總裁式的誇張演技。“油膩”成為了黃曉明的代名詞,以至於觀眾對他的偏見無法改變。而《中餐廳》的出現,更是讓這種厭惡持續升級。再加上與Angelababy之間的感情成迷,屢屢為大家奉獻各種吃瓜素材。

“主客顛倒”的現狀,讓各種新聞,掩蓋了他想要成為“好演員”的意願。就像“明言明語”雖然火遍全網,但用力過猛的黃曉明,讓大家無法理解到他想做一個好店長的初衷一樣。

這種“不理解”就像大眾對他的固有印象一樣:大家只想看到“想”看到的,但未必會選擇“應該”看到的。更像是一個犯過錯的人,被冤枉的時候,任憑他如何辯解,誰又會去聽他的理由是什麼。

演員張譯曾說:“我是堅守底線的,不參加真人秀。”同為演員的黃曉明何嘗不知道“明言明語”和頻頻現身綜藝,是在消耗自己作為演員的神秘感。

沒有時間去沉澱自己,於是才有了飄忽不定的演技表現。本就不是天賦型的演員,黃曉明更多的是靠力氣和臉演戲,就連金庸先生也曾說過他“表演太過浮誇”。

黃曉明曾被問到“如果把你比作動物的話,你覺得自己像什麼?”黃曉明的回答是“我希望自己是匹馬,或者是頭狼,但我覺得自己現在更像個騾子。”

一語成讖,如今的黃曉明真的像個騾子——既沒有馬的自由,也沒有狼的霸氣。像個圍著磨盤來來回回的騾子,以為是前進,不過是原地踏步。

正因如此,讓放在他身上的榮耀,也看起來沒有多少說服力。如果他的影帝頭銜實至名歸,恐怕也不會有段奕宏冷面相對的新聞了。

黃曉明曾在獲獎時說到“我想做一個百年老店式的演員”,可是身處娛樂圈的明星,哪一個能“獨善其身”。流量、話題、熱度、粉絲,單拎出任何一個元素,都足以影響到一個明星的“生死存亡”。

一方面在竭力想要證明自己是個“好演員”,一方面又屈從於耗費演員價值的綜藝;一方面,竭力想要用作品和演技扭轉大眾印象,可另一方面,大家似乎並不買他努力的賬。

黃曉明自體的矛盾,加上大眾的不解。大家只想索取他身上創造出的話題,卻不想去理解他。越想要做到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越想要得到大眾認可,可外界越無法感同身受黃曉明的努力和改變。

藉由程鳳台的一句臺詞:人活著就是身不由己,就是孤獨,就是求而不得。這或許才是黃曉明最真實的內心感觸。

在接受易立競的採訪時,黃曉明曾說道“演員成功真的不一定是本身,很大因素在於製作團隊。有時候一個人是無力迴天的。”

對於這番話,有些人或許會說“至少演員有選擇角色的權利”。眾所周知,除去演員身份,黃曉明還是一名“商人”。

黃曉明經常為了人情接爛片,但實際上,他接的是爛片嗎?

不,他接的是人脈。在娛樂圈行走,人脈和人情是至關重要的。

欠了人情要還,否則對黃曉明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更何況對於有著強大商業版圖的黃曉明來說,人脈就是機遇。

這倒也讓我們想起了,當年為了幫助嘉行傳媒完成對賭協議的楊冪。不為名,只為利的結果,就是淪為了“爛片女王”。

在演員身份上,從作品質量、口碑等方面來看,楊冪輸了;可在資本角度來看,嘉行傳媒市值飆升,楊冪贏得漂亮。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名和利總要擇其一。

在資本操盤下,與資本捆綁的黃曉明,或許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的身不由己。可他們也親手操作了自己,將自己送上話題榜單,享受著輿論和資本帶來的紅利。

從被追捧到全網嘲,從當紅一線到懇請導演用自己,從自信開始變得有些卑微。

黃曉明曾說:“我對別人好沒用,當我不行的時候,他們誰都不幫我”。這就是娛樂圈的殘酷和現實。曾經制作方求著他拍戲,如今輪到他求別人,別人還不一定給面子。

黃渤曾說:“當你功成名就的時候,身邊全是好人”。

相對的,屢屢被觀眾嫌棄的黃曉明從頂端墜落後,有人視你為草芥,也是一種群像。不被理解的“苦”,幾乎是每個公眾人物必須面對的事情,想要擺脫只有一個途徑:用演技證明,用作品說話。

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梁朝偉劉德華到底誰咖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