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往年的沈騰,到今年的賈玲,我們的喜劇電影開始追求“只要感人,別的不管”這種模式,劇情亂七八糟,但人物命運十分感人。《你好,李煥英》就是這樣一部片子。類似有的人寫詩,其實一開始他只有一句半句比較精彩,架不住他就圍繞這一句半句,不斷向外延展。這好聽一點叫“詩眼”,其實,除了“詩眼”,都是廢話。
每一個人都特別想知道父母親年輕時是怎麼過來的,怎麼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傻小夥子、傻丫頭,變成一個處變不驚的中年人?不見得。賈玲的意思是,在小孩子眼裡,父母親從一開始就是勞勞碌碌的中年人,豈不知他們也曾年輕過,轟轟烈烈戀愛過,失敗過……作為兒女,想幫助父母親最大程度挽回失敗,奪取不曾屬於他們的勝利——這一切看似溫情脈脈,實則沒有根據。時過境遷,常理是:新的一代總是向前看、向前爭取更大的成功的多,向後看、期望挽回損失的少。想挽回老一輩人的損失,老實講,這個念頭我沒有過。
有年輕人一事無成,覺得慚愧,甚至心裡在想,父母親是不是對自己已相當失望……這種情況肯定存在。不排除有的父母親喜歡比天比地,常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比,但多數父母親,在養大孩子的同時,都一步步走向了接受命運安排,從內心裡希望孩子只要快樂、獨立就行。競爭的痛苦,只有過來人、親歷者才能體會,從感情上來講,他們是不願逼迫孩子們上前線、拼刺刀的。父母和孩子,彼此感到慚愧,是多慮了,是一種不太健康的感情。
一切不平等來自於自我、內心的不平等。總是替自己的媽媽感到委屈,夢想穿越回去,盡一己之力,幫助媽媽減輕生活負擔,改變命運,甚至不惜打擊別人的媽媽,破壞別人的生活,這就是內心的不平等,一切不平等的根源。承認現實,往前走,不但是責任,更是義務——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天賦,也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機會。
2021-2-21 於北京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