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娛樂圈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從網紅爭先恐後做明星,到明星爭先恐後的做網紅。
雖然本末倒置,但本質還是沒有變,大家都是為了錢。
但錢都可以賺,問題是你得怎麼去賺這個錢,站著還是跪著?
明星們或是跪著把錢賺了。
他們不能出任何差錯,一年到頭還需要趕通告,出門還必須戴口罩,談個戀愛還要藏著掖著,出個軌或者出個大新聞,基本上這職業生涯就到頭了。
網紅們或是站著把錢賺了。
這幾年,網紅其實很輕鬆,不需要趕通告,拍好看的照片集,時不時的與粉絲互動,什麼都可以做,反正只要不出現與男朋友的合照,就算是負面訊息漫天,也不妨礙他們把錢給賺了。
這不,電商TOP級別的網紅張大奕,人設又遭到了質疑與崩塌。疑似天貓Quattroporte夫人發文警告張大奕,不要靠近自己的老公,直言:「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
而張大奕並沒有任何迴應。
或許你也會好奇,張大奕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居然能夠引發如此巨大的爭議。
誰是張大奕張大奕是誰?
全網2000多萬粉絲,電商界的神話女王,
在女裝,美妝,家居,內衣四大產業創造了15億成就額的女強人,
是網紅KOL經紀時代的第一批頂部流量。
雖然備受爭議,但也的確是白手起家勵志故事的好素材。
1988年出生的張大奕,最初還是瑞麗的平面模特。
但是這個年紀出生的人,總是如此的幸運與生即逢時。
那個時候的微博剛起來,張大奕就靠著時尚博主的標籤,有了最早的支持者。
隨後又踏上了網際網路崛起與移動電商的第一班車,成為了頭部流量。
2015年,電子商務開始冒出頭,那個時候也還沒有網紅店的概念。
網紅開店,只要放一個商品出來,照片都沒有,價格也沒有,但能獲得幾千收藏與關注,就是沒道理。
而張大奕便是那隻領頭羊。
那段時間,新聞標題是這樣取的:
張大奕直播2小時賣貨2000萬,吸金程度完全吊打娛樂圈頂級明星。
當然事實上,張大奕的確做到了這麼大的業績,她的店鋪的產品也總是剛上架不到2分鐘就售空。
張大奕趕上了時代的早班車並把握住了機遇,造就了她的成功。
因此張大奕相比起其他網紅的成功,她作為初代網紅KOL的成名史其實並不算太容易。
張大奕成功之後,各種負面效應也迎面而來。
其中最大的便是她的打版CPB,
所謂的打版就是對一件先行的產品作為參考,換句話來說可以理解為“仿製品”,但並非盜版。
資本的力量成功之後,資本自然就找上了門來。
2016年的“雙十一”,張大奕的店鋪銷量破億,賣什麼什麼就是爆款。
隨後2016年11月17日,張大奕背後的如涵控股釋出了股票發行報告書宣稱:
以每股人民幣96.43元高價向阿里巴巴等五位投資者募資約4.3億元,其中阿里認購總額近3億元,然後控股投後估值31.32億元。
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在美國達納斯上市。
成為了網紅電商的第一股,並且是阿里巴巴唯一入股的MCN機構。
並且宣稱是國內網紅孵化的TOP.1,張大奕也成為了首位在達納斯敲鐘的網紅。
那天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原本上市是個好訊息,卻在上市之後大跌37.2%。
當時上市這件事情只是在投資圈裡邊鬧出了小衝擊,
但是卻在這件“緋聞”事發之後,投資圈的人認為,如涵能上市是她與管理層有著巨大的利益關係。
張大奕與如涵的關係卻是可以被查證的。
2011年,馮敏與妻子建立莉貝琳品牌,張大奕是店鋪裡面的模特。
雖然三人是合作關係,但彼此就是普通的業務來往,沒有很多交際,促使他們交際還是利益。
莉貝琳是個品牌,是做傳統供應鏈起家的,自建工廠,前端和後端都有深刻的了解,但是在那個年代苦於賣不出去貨,店鋪的運用成本也逐漸增加。
此時的張大奕也面臨到了瓶頸,她有粉絲但是還沒有辦法變現,於是三人一拍即合。
你有流量——我變現
2014年,張大奕的“店鋪”上線了,同年如涵控股成立了。
CEO馮敏持股27.51%;網紅張大奕持股15%,所以從這裡來看張大奕本身自己就是資本家。
但如涵,還是靠著張大奕撐起來的。
從剛開始上市估值的31.32億元到現在的24.3億元,如涵一直在虧錢。
他們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收入有5.77億,9.47億和8.56億,
但是卻如涵控股卻分別虧損了4013萬,8892萬,5750萬,
而張大奕的的收入卻站到了整個年度前三季的50.8%,52.4%和53.5%,
換句話來說,這家公司的這家公司本身收入分配比例或就不健康,網紅帶貨養活了自己,可公司卻在虧損。
誰扮演的角色
當然在未來或許如涵會賺錢,但現在如涵已經落在薇婭和李佳琦幕後團隊的後面。
他們的孵化體系還有待考證與檢驗。
從現階段的結果論來看,如涵的或商業模式不成熟,上市僅僅1年便虧損了7.02億元。
促生投資的負責人或需要擔一定的責任。
至於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她到底飾演者怎麼樣的角色,我們無法得知。
但是從張大奕與疑似天貓Quattroporte夫人,這兩人的身份都很特殊,如果實錘就是天貓Quattroporte的話。
那麼毫無疑問,無論緋聞是真是假。三人特殊的身份,難免不給人異想天開的空間。
群眾對於八卦的訊息是隨意的,是不帶有任何目的性的。
在輿論的戰場下,方向肯定是圍繞著肯定是張大奕有沒有走後門,這件事情背後到底會不會有錢權或者其他關係的來往,都會被媒體無限放大,被吃瓜群眾們所談論。
畢竟看熱鬧不嫌事大,當事人想要避免謠言的轉播都需要拿出有力的的證據出來。
對了補充一個瓜:
張大奕在某平臺上晒自己小禮物的時候裡面有葉酸,而這個葉酸是早期孕婦專用的維生素。
至於到底有沒有孩子,這個孩子到底是誰的,這背後到底到底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這個問題或許只有等本人親自回答才知道了。
作為觀眾,還是保持冷靜與理性,默默等待著真相大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