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你好,李煥英》票房不斷重新整理紀錄

2月12日,大年初一,喜劇演員賈玲導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正式上映。

2月18日,票房突破30億,成為了中國影史第12部票房破30億的影片。

2月21日20時,電影上映10天,累計票房突破4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6部票房破40億元的電影。

毫無懸念,賈玲已憑藉此片成為中國電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頗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電影導演,居然會在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檔期春節檔裡撥得頭籌。

劇情演繹弘揚偉大母愛

《你好,李煥英》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是源於劇情的真實性,其本身就是根據賈玲的人生經歷改編,同時又充分體現了母女間的真實情感;二是擊中了所有人內心深處的痛點,既呈現了母親的舐犢情深,也展現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情。

賈玲19歲考上中戲,靠上學期間打零工賺的錢給媽媽買了一件綠色皮大衣,但因為尺寸太小,媽媽又寄回去讓她換。但新衣服還沒有寄到,母親卻意外離世。

那一年,賈玲19歲,母親李煥英48歲,卻永遠陰陽兩隔,母親成為賈玲心中永遠的痛,也成為她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電影的劇情十分簡單,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開始階段被電影情節頻頻逗笑,但看到後來都忍不住潸然淚下,無數次失聲淚奔。

電影用溫情而真摯的藝術手法呈現了細膩、無私的母愛,母女間那份簡單、純粹的真摯情感,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那根脆弱的神經,觸碰到觀眾內心柔軟的地方,讓全國億萬觀眾為之動容。

李煥英是現實生活裡無數母親的縮影,展現了母親的平凡和偉大,讓全體觀眾深刻體驗母愛的無私與深沉。

賈玲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

賈玲原名賈俞玲,1982年出生於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父母都是普通化工廠的工人,家境並不富裕,但她的父母卻十分恩愛。小賈玲還有一個大她5歲的姐姐賈丹,姐妹倆都是瘦高個,大眼睛,小梨渦,笑起來特別可愛。

小賈玲搞怪逗樂的性格,常常逗得母親李煥英十分開心。賈玲長得甜美,小時候是個標準的假小子,小男孩爬樹、掏鳥蛋的事情她都一樣不落地幹過。

9歲時,賈玲喜歡上父親的拖拉機,死纏硬磨讓父親教她開拖拉機。父親犟不過她,簡單教了她開車的要領,結果,天資聰穎過人的小賈玲居然還真就學會了。

小時候,賈玲調皮好動,但每當看中央電視臺的《曲苑雜壇》節目時,她卻總能安靜地坐在電視機前,看得入迷。賈玲會學節目裡的鳥叫,也會模仿薩克斯、小號等她沒從未聽過更從未見過的樂器的聲音,而且學得惟妙惟肖。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分吧,既然女兒喜歡,善良樸實的父母二話沒說,堅決無條件支援賈玲學習自己喜歡的事情,於是賈玲走上了學習“表演”的職業道路。

表演求學的艱辛歷程

2000年,18歲的賈玲第一次考表演學院,但卻落榜了。賈玲覺得父母供自己上學不容易,自己沒考上很丟人,自己沒臉回家。於是,賈玲隻身留在北京打工,在飯店當服務員掙錢,準備第二年接著參加考試。

2001年,賈玲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吸取了前一次考試的教訓,這次考試賈玲除報考了常規的戲劇表演專業,還多報了一個冷門的專業喜劇表演。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賈玲2個專業都考上了。

但此時賈玲的父母犯了難,因為姐姐賈丹當年也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而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只能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

賈玲是幸運的,她有一位善良無私的好姐姐,姐姐賈丹毫不猶豫地將繼續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妹妹。特別是在母親去世後,姐姐賈丹擔負起母親的角色,她安慰妹妹賈玲說,“就是天塌了,也有姐姐頂著,你安心上學”。賈丹自己省吃儉用供妹妹讀書,每個月寄生活費,陪伴支援賈玲越過人生一個又一個難關。

關於專業的選擇,賈玲錯過了中戲打給她的電話,學校又將電話打到賈玲家,是母親李煥英接的電話。由於李煥英說話帶有口音,賈玲陰差陽錯地就從戲劇表演專業轉錄到了喜劇表演專業。

賈玲知道此事後非常生氣,回家就找母親理論:“我學了這麼多年表演,你給我報了一個相聲班?我一竅不通,就認識馬三立啊,我這形象也不適合搞喜劇啊。”

當時的賈玲長相甜美,是位標緻的美人坯子,梨渦淺淺,確實具備拍戲演電影的實力。

而且,相聲專業是中戲開辦的第一屆,沒有培養教育經驗,教學效果和發展前景不明朗。賈玲接受不了,不想屈從於命運開的這個玩笑,於是拉著姐姐賈丹去中戲門口找老師,各種求人折騰。

後來,學校因此事再次出現烏龍,喜劇表演班以為賈玲調進了戲劇表演班,戲劇表演班以為她被喜劇表演班錄取了,所以兩邊都沒有給賈玲發錄取通知書,賈玲有點兒慌了神。

經過這麼一折騰,賈玲也不再挑專業,就認命了。喜劇就喜劇吧,於是賈玲就進了馮鞏與中央戲劇學院合辦的第一屆相聲大專班。而喜劇這條路,正是母親李煥英為她挑選的。

當年,中戲開辦喜劇表演班,是為了培養相聲界的新生力量,馮鞏、姜昆、侯耀文等相聲老前輩第一次在中央戲劇學院開設大專班,學制2年,賈玲這批學員也就成為了相聲歷史的書寫者。

入學後,賈玲很快就喜歡上這個專業,並經常與母親李煥英分享學校的各自事情。母親調侃賈玲說,等她出名了掙到錢,讓她給家裡買臺冰箱。可能覺得冰箱太貴會給女兒太大壓力,李煥英又改口說還是買件皮大衣吧,自己想要一件。

賈玲一直把母親說的這句話放在了心上,進中戲一個月,自己賈玲就省吃儉用,攢下錢給母親買了件皮大衣。但由於事先沒問好尺寸,母親穿上不太合身,賈玲又讓母親把皮衣寄回北京,想給母親換個尺碼。

但沒等賈玲把換好的皮衣帶回家,母親就發生了意外。母親坐在父親運送稻草的車後面,由於稻草鋪得太高,車拐彎時母親不小心摔下車當場喪命。

表演事業步入正軌

當時,賈玲的經濟條件仍然十分窘迫,在北京住著10平米的地下室,冬天陽光都照不進來。為了躲房租,賈玲曾一個月都黑著燈,不敢出門;為了賺錢,賈玲接過7塊錢的演出;最困難的時候,賈玲變賣了自己的隨身聽,用賣來的20塊錢苦撐了整整一個星期。

後來,馮鞏得知賈玲經濟上的困難,既生氣又心疼,責怪她“你怎麼從來不跟我說,我帶你先去掙 1 年的房租”。馮鞏說到做到,賈玲那一年掙了五、六萬元,足夠她支付10年的房租。

直到2010年,賈玲終於迎來了事業上的轉機。在馮鞏的推薦下,賈玲搭檔白凱南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表演了相聲作品《大話逗捧》,全國觀眾第一次認識了這個微胖帶梨渦的新面孔。

2011年,賈玲和白凱南再次登上春晚舞臺,表演了《芝麻開門》,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個說相聲的女生。

2016年,賈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簽下張小斐、許君聰、何歡等演員,表演的班子慢慢固定下來。同年,賈玲參加了《喜劇總動員》,每期都要喜劇人搭檔一位跨界明星。

偉大母親成就優秀女兒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中寫道: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於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決定於有什麼樣的母親。女性的特質決定了母親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有人說,“女人是家庭的風水”,“好女人至少可以成就三代人”。

李煥英就是這樣一位女性,她將家庭經營得十分溫馨和睦,讓女兒們習得了敢於直面困難的毅力和勇氣,懂得親人間互相的謙讓和關心。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在李煥英的操持下,一家四口卻活出了厚重的家的味道。

成功後,賈玲為姐姐賈丹在老家買了2套房1輛車,給父親買了1套房1輛車,唯獨對母親,只有一生都彌補不了的遺憾。

賈玲說:“越成功,就越失落,越成功,就越想她。”這就是賈玲對母親的真實情感。

作為母親,看到女兒的成功和幸福,即使遠在天國,也會十分欣慰。

6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春節檔有的在神仙打架有的在無能狂怒,侍神令發律師函也無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