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在2017年柏林電影節上推出紀念電影拍攝三十週年海報

《莫里斯的情人/墨里斯的情人/莫里斯/情難禁Maurice》(1987)被譽為英國“同性愛”電影的開山之作。由於表現了強烈的性意識而在保守的英國遭到強烈爭議。影片的製作者導演詹姆斯·伊沃裡James Ivory與製片人伊斯美爾·麥錢特Ismail Merchant本身即是一對同性伴侶。本片不僅標誌著詹姆斯·伊沃裡“文學電影”風格的形成,也是他所有影片中最受爭議的一部。作為同性愛電影,整部片子都沒有激情場面,但令觀眾心中的激情難以平伏,這種享受比性愛更為舒服。

《莫里斯的情人》改編自愛德華·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的作品,起用英國小生三人組——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飾演莫里斯)、休·格蘭特Hugh Grant(飾演克萊夫)、魯伯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飾演亞歷克)主演這個三角關係的同性愛故事,在當年這類題材還算新鮮時引起相當的轟動。本片以華麗而浪漫的筆觸來呈現英國社會的一段禁忌情緣,俊男的組合與優美的景色互相輝映。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劇照:休·格蘭特Hugh Grant飾演劇中克萊夫(右)和詹姆斯·維爾比 James Wilby飾演劇中莫里斯(左)。

1913年,英國著名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寫下了頗具自傳色彩的小說《莫里斯的情人》,然而直到他身故後,這部同性愛小說才得以出版。1987年,英國唯美派電影公司Merchant-Ivory將原著小說搬上了大銀幕。影片製作之精細、畫面之醉人、演員演技之精彩,成為一座後來基情電影很難超越的珠穆朗瑪峰。

英國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1879年1月1日生於倫敦,他的父親是建築師,福音派教徒,強調一個人應有道德責任感。母親則比較隨和、寬容。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特幼年時父親去世。少年時,愛德華·摩根·福斯特進入肯特郡坦布里奇學校學習。這是一所“公學”,其經歷讓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後來對英國“公學”十分反感,因為在這種學校裡訓練出來的學生“體格發育好,頭腦也比較發達,但心靈卻不健全”。後來,愛德華·摩根·福斯特進入劍橋大學,與新實在論哲學家穆爾和古典學者狄金遜交往,生活在一種自由主義、懷疑論、崇拜南歐和古代文明的氣氛中,他的關於個性自由的人文理念由此開始形成。在這期間,他愛上了同班同學H.O.Meredith。此人即後來小說《莫里斯的情人》中主人公之一杜恩的原形。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英國版DVD封套

1913年,愛德華·摩根·福斯特訪問了英國詩人兼同性運動先鋒愛德華·卡賓特的住舍。作家是這樣描述《莫里斯的情人》的創作過程的:“肯定是我第二次或第三次去訪問那座神舍時,點燃了我創作的火花。他(指卡賓特)和他的同性戀人喬治·梅里爾一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激發了我的靈感。喬治摸了一下我的後背──就在臀部上面輕輕地碰了我一下。我相信他對很多人也是這樣,但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如此異常,我至今仍記憶猶新,就好像牙齒掉落後留下的空處給人的感覺。心理的感受與體格的興奮一樣強烈,而我背部那一小塊的感覺似乎未經思維就進入了我的腦子。當時發生的一切一定是受了卡賓特瑜迦般的神祕所配合,我也就在那一刻感覺到了表達的衝動。”“我回到我母親養病的哈羅加特後,馬上動筆寫《莫里斯的情人》。以前從來沒有一本書是這樣寫成的。小說大體上為三個人物,並以其中兩個人的團圓告終。這一切都自然地湧出筆端,思路毫無障礙。小說於1914年完成後,我有選擇地給幾位朋友(有男有女)看了一下,他(她)們都很喜歡。”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劇照,休·格蘭特Hugh Grant飾演的克萊夫終於結婚。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在部隊任文職。他曾於1912年和1922年先後兩次遊歷印度。1917年,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在亞歷山大港認識了英俊的電車司機默哈默德·艾爾·阿多,兩人的戀情持續了兩年。1930年,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又結識了28歲的警察羅伯特·巴金漢,兩人的情誼維持了40年之久。這些情感經歷對他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走上創作之路後,福斯特成為盧布姆斯伯裡派的一員,代表著整個這一派的精神,強調愛、同情、敏感、美的創造和享受、追求知識的勇氣,實際上是流行在上層知識分子中間的一種人文精神。他反對基督教,但不反對宗教精神。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主要成就是6部小說、2部短篇小說集、幾部傳記和一些評論文章。他的長篇小說幾乎都是反映英國中上層階級的精神貧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試圖通過掙脫社會與習俗的約束來求得個人解放。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作品語風清新淡雅,雖然人物的個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運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預測。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的拍攝現場,休·格蘭特(左)正在等待拍攝。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84)、《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1985)、《天使不敢駐足的地方》、《莫里斯的情人》和《霍華德莊園/此情可問天Howards End》(1992)都被成功地搬上了銀幕,使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作品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流傳。雖然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20世紀初英國的社會狀況,但其間表達的自由、平等與人道的精神對剛剛進入21世紀的人類社會卻仍然具有實際的借鑑意義。

《莫里斯的情人》是愛德華·摩根·福斯特最有爭議的一部小說。他在寫作《莫里斯的情人》時,戴衛·赫伯特·勞倫斯的《查太萊夫人的情人》已經被禁,奧斯卡·王爾德也被送上法庭。在這種時候,《莫里斯的情人》要想公開出版,可能性幾乎為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就曾疑慮重重地在他的手稿上這樣寫道:“即使能出版,但值得嗎?”這中間,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幾易其稿,生怕別人因此誤解他的作品。為此,他甚至鄭重宣告:《莫里斯的情人》一書只能在作者去世後發表。

1969年,英國取消了對同性愛行使的處罰。1970年,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去世。1971年,《莫里斯的情人》這本完成於1914年的同性愛小說終於在半個多世紀後正式出版。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幾十年中陸續創作但從未發表的同性愛短篇小說集《生命來臨》也隨後出版發行。《莫里斯的情人》與《生命來臨》的發表使一些保守的評論家大跌眼鏡,因為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倡導的自由、平等與人道的思想是令人無以辯駁的,但作者對通過同性愛的正面描寫來表現同樣的思想時,對世俗的陳見卻提出了嚴厲的挑戰,使一些人無以適從。除了把《莫里斯的情人》歸為失敗之作以外,另一些評論家索性避而不提這部愛德華·摩根·福斯特最重要的作品。

1984年,英國著名導演大衛·裡恩David Lean將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作品《印度之行》成功地搬上了銀幕,為他的藝術生涯劃上了一個漂亮的句號。此後,同性伴侶伊斯美爾·麥錢特和詹姆斯·伊沃裡的電影公司將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作品《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也改編成了電影,之後,他們又陸續將小說《莫里斯的情人》成功地搬上了銀幕。

圖為:在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中,正式起用英國小生三人組——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飾演莫里斯)後左、休·格蘭特Hugh Grant(飾演克萊夫)後右、魯伯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飾演亞歷克)前排

英國導演詹姆斯·伊沃裡1927年生於美國加州伯克利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他先在俄勒岡大學修美術,之後又進南加州大學學電影。上世紀60年代初,詹姆斯·伊沃裡去印度拍紀錄片,在那裡結識了他後來事業上最重要的夥伴、製片人伊斯梅爾·麥錢特和生於德國的猶太女劇作家魯絲·普羅厄·賈布瓦拉Ruth Prawer Jhabvala。此後,詹姆斯·伊沃裡與伊斯梅爾·麥錢特組成了MIP電影公司,專門拍攝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藝術電影。他們三人的合作長達40年之久,因而有著“銀幕金三角”的美稱。《莫里斯的情人》是他們銀幕生涯的一座里程碑,這部影片奠定了詹姆斯·伊沃裡“文學電影”的基本風格。除《莫里斯的情人》外,他們拍攝的著名影片還有根據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小說改編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莊園》以及《告別有情天/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1993)、《布里奇夫婦Mr. and Mrs. Bridge》(1990)、《畢加索的情人Surviving Picasso》(1996)、《傑佛遜在巴黎Jefferson in Paris》(1995)、《金碗The Golden Bowl》(2000)等。

圖為:在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拍攝現場,導演詹姆斯·伊沃裡James Ivory(左)給演員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右)說戲。

莫里斯和亞歷克是愛情裡的英雄,肯定自己、肯定愛人、無畏無懼、追求幸福;一個人禮儀談吐也許取決於他的出身和教育,但是一個人的精神層次卻不全部來源於出身和教育。當年克萊夫啟迪了莫里斯,他對希臘文化的崇拜和肯定化解了莫里斯對基督教盲目的認可和信仰;但是最後卻是他先退出了戰鬥,丟失了自己當年勇於反抗的精神,委身於自己當年反感的一切;而莫里斯的路程卻剛剛相反——從迷失到堅定,從逃避到勇敢。莫里斯說過:行動大於言語。不管你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你做不到最終也是失敗者。而亞歷克不可能受過這麼高層次的文化薰陶,他不懂什麼希臘文化,沒聽過什麼《會飲篇》,他不知道怎麼引經據典的去駁斥教堂對他的束縛和壓迫,去駁斥當時教會和當權者對基督教義的誤解和曲解,就像在劍橋克萊夫對莫里斯鏗鏘有力的反駁和質問一樣,但是他卻做到了這些所謂高等知識所表達的精髓,著實的反抗了教堂對他的責難 、社會對他的威脅,無畏於表達對莫里斯的感情,最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前程,追隨莫里斯一生的冒險,一生的反抗和一生的幸福。這就是希臘文化對同性愛的讚美化為實際行動的最高表現,也是對莫里斯精神追求的完美迎合。

圖為: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劇照,休·格蘭特Hugh Grant飾演的克萊夫結婚後,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飾演的莫里斯(左)和魯伯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飾演的亞歷克有了新的進展。

克萊夫絕非柏拉圖戀愛的代表,他用精神戀愛解釋了相愛時的謹慎冷靜和大段大段不知所云的理論探討,又用精神戀愛作為反對莫里斯和亞歷克的最後籌碼,他對莫里斯和亞歷克的肉體結合感到不齒和噁心,他甚至想把眼前這個正在講述這段荒謬愛情的“怪物”揍扁再遠遠逃離,最後壓制這股衝動的竟是自己身為上流社會、政治人物的修養和自己因無性婚姻而對肉體結合的模糊概念。很難想象當年那樣一個崇尚希臘文化又冷靜智慧的克萊夫為何會改變得如此決絕,讓人無奈的明白,上流社會和祖業的傳統才是他根深蒂固的觀念,而那些所謂的反抗和愛情,不過是年少輕狂的一縷淺薄的青煙,所謂的精神戀愛,不過是他藉口逃避,“棄暗投明”的笑話一場。他就這樣丟下了那個正在正視自己正視人性勇往直前憧憬幸福的莫里斯,那個在莫里斯手背上的輕輕一吻沒有將他帶回過去帶回愛情的力量,正如他說的,他也許沒有忘記過去,卻真的不想再提,甚至他從安娜那裡感到的熟悉的熱情和快樂,需要努力的回憶才依稀記得這種感情的上一個來源是誰。莫里斯最後精彩的演說真實的展現了克萊夫的所作所為。

圖為:在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電影首映禮上,導演詹姆斯·伊沃裡James Ivory(右二)帶著三位主演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左一)魯伯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左二)休·格蘭特Hugh Grant(右)出席。

誠然,對克萊夫而言,我們不能說放棄4代家業,放棄傳承先輩榮譽和地位的責任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克萊夫並非一個殘忍的魔鬼,甚至於,他可以在那條世俗道德的路上走得理直氣壯,譴責和傷害對他是不公平的,對於他從那個充滿希望和自由的啟迪者變成這樣一個殘酷現實的經典縮影,更多的應該是無奈和傷感,正如他恍惚間看到他的old Cambridge man,沐浴著Sunny,一揮手帶出校園5月的光音。

小說裡對亞歷克的描寫不算多,電影就更少,但是小說中對他的塑造雖然理想化,但是卻並不單薄。除了表達了同性愛的坎坷以外,還表達了一個貫穿中外歷史的現實問題——階級問題。克萊夫和亞歷克,他們都死死的被束縛在階級這個概念裡。小說裡沒有說明克萊夫突然轉變性向的原因,但是電影裡給出的推測和設定,那就是恐懼。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 Maurice》(1987)法國FSK版DVD封套

上層階級的克萊夫害怕失去現有的階級利益,失去現有的階級身份、名譽和政治前途,從而放棄了愛情。莫里斯所在的中產階級,虛偽、躲藏和諂媚,要為生計而笑臉迎人,又要為維持身份而裝腔作勢。而亞歷克,他渴望擺脫飽受欺侮的僕人地位,發展自己的商業前程。甚至要從底層階級邁向中層階級,從而獲取他一直嚮往的尊重和身份。

就像他自己說的 “我來自於一個受尊敬的商業家庭,雖然我不幸地被粗俗地養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像狗一樣對我” 。這樣的個性促使所有人都認為他桀驁自恃,促使他在主人克萊夫隆重登場的場合也能驕傲的站立,促使莫里斯忍不住這樣評價他“亞歷克無異於任何一個紳士” ,必然,對於這三個人而言,要堅守同性的愛情都需要放棄和犧牲。客觀來講,作為上層階級的克萊夫,犧牲要更大一些。因為他既得利益要更多一些,從理性和現實的角度來說,克萊夫的決定並不應該被過多的譴責,但同時這也從階級這個角度反映出,克萊夫不可能和莫里斯達到肉靈合一的愛情境界,甚至是不可能達到他所標榜的精神合一的境界,除了他們本身的性格相距甚遠以外,還有不可無視的階級限制。

圖為: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劇照,詹姆斯·維爾拜 James Wilby飾演劇中莫里斯(左)和魯伯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飾演劇中亞歷克(右)。

同樣的階級限制存在於莫里斯和亞歷克之間,他們曾因為階級的差異互相傷害,互相誤會,又因為真愛而統統化解。莫里斯對中產階級醜惡面目的反感和欲求擺脫,追求幸福的渴望,加上亞歷克反身份的驕傲,骨氣和對尊重與被尊重的嚮往和追求使他們的結合具有凌駕於階級之上氣勢,莫里斯珍惜亞歷克這樣一個誠實善良又熾烈的愛人,決定要放棄自己的工作和身份,與愛人幸福的生活在錢財、地位、階級之外。

他說他敢於為此見任何人,面對任何事,跟隨亞歷克一起承受生活的艱辛,挑戰一切反對他們的力量,對幸福和愛情的嚮往戰勝了亞歷克對階級和身份的追求進而化為對未來的憧憬和勇氣,放棄了與愛情相悖的一個所謂體面富裕的前程,與莫里斯一起,無畏無懼無怨無悔的逍遙於那片依稀可見的青蔥綠林。從而看來,勇於對抗階級束縛,釋放人性,執著追求的是莫里斯和亞歷克,那個完全服從於階級和束縛的克萊夫最終和他們徹底的分道揚鑣。莫里斯和亞歷克終於千山萬水,肉靈統一。

圖為: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劇照,休·格蘭特Hugh Grant飾演劇中克萊夫(前)和詹姆斯·維爾拜 James Wilby飾演劇中莫里斯(後)。

電影的涵蓋量終小於原著,包括三個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變化歷程,克萊夫似乎少了些冷漠多了點懷舊,莫里斯卻被傷害得還不夠深,刪減了他對肉慾的難耐和內心的邪念,似乎顯得更加正派和可憐,卻漂白了現實對一個肉體凡胎的扭曲和摧殘。同樣,也包括社會背景的真實和複雜,電影裡弱化了階級的概念,省略了不同階級明刀暗箭的碰撞,含糊了不同階級典型的言談舉止和生活作派,比如莫里斯在克萊夫家裡受到的隱約冷落和輕視,比如所謂的高層階級在享受亞歷克血汗服務的同時,竟泰然安坐無情冷血的挑剔他靈魂缺陷的醜惡嘴臉,比如亞歷克在莫里斯船房失約、拒不回信之後,渴望被尊重、渴望與一位紳士、一個愛人平等相處的強烈表述和譴責。

電影裡也淡化了亞歷克對人性自由和釋放的態度,只有從他半夜翻窗、倫敦求愛的行動表現他對人性的坦然和大膽,而亞歷克本人卻實實在在的說過:“這是人性,你不能要求我違揹人性。”這是一句相當有力的自述,雖然被隱藏在一篇雜亂憤慨的書信中,被用來解釋於亞歷克對女人的慾望,但深層次的,這卻是兩人勇氣和堅定的重要來源。

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英國版海報

亞歷克是一個不真實的存在,在那樣一個禁錮的時代,那樣一個卑微的地位,居然是這樣一顆誠實善良、勇敢驕傲的心,居然是這樣一番對“人性”驚世駭俗的理解和表白,以至於讓人無法編纂他的過去,推測他的成長,所謂的不可追溯性,這樣一個人是作為作者心理補償的存在,只有這樣一個不真實、不可能的人,才能在那個時代成全一段同性愛、跨階級戀情的happy ending,對克萊夫以及他所代表的勢力狠狠的抽上一鞭。

《莫里斯的情人》中兩位男主角詹姆斯·維爾拜和休·格蘭特由於在影片中完美的表演組合,而雙雙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多年後,當《莫里斯的情人》的DVD發行時,在其中的花絮中,休·格蘭特回憶自己拍《莫里斯的情人》的時候時,說那時候自己還在牛津讀碩士,有點壓力,有點怕學校裡的人另眼看他。但是他弟弟鼓勵他去拍,他弟弟在銀行工作,他自己住他弟弟家,他弟弟跟他說拍一部這樣的片子才算是真正的演員。休·格蘭特和詹姆斯·維爾拜之前見過,詹姆斯·維爾拜之前唸的是一個戲劇學校,這個學校和牛津大學的戲劇社有聯誼合作過一些實驗電影,所以兩人搭過戲,認識的。

休·格蘭特Hugh Grant和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為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拍攝的造型裝照。

詹姆斯·維爾拜聽說另一個主演可能選休·格蘭特的時候就主動聯絡休·格蘭特了,休·格蘭特就放下心,決定接這部戲。(裡面休·格蘭特還回憶了戲劇社時第一次見詹姆斯·維爾拜的情景,好多細節都記得,感覺他對詹姆斯·維爾拜很有好感,那麼多年了還記得那麼清楚)

他們拿到劇本後就很積極地排練,在休·格蘭特的弟弟家,有一次排那段就是放假回來兩人靠在一起擁抱貼臉那段,休·格蘭特他弟正好下班回來,給嚇壞了。

還有詹姆斯·維爾拜和魯伯特·格雷夫斯拍在旅館的那段戲,他們趟床上演到一半的時候床塌了,詹姆斯·維爾拜說整個劇組都笑瘋了。(有那麼激烈嗎?)整個採訪很棒,這三個曾經的帥哥都老了,滿臉皺紋,當年在銀幕上那麼美,休·格蘭特很動情的說這是他一生拍過的最好的電影,而且他和詹姆斯·維爾拜對對方都由衷的欣賞和讚美,真的很美好!

休·格蘭特Hugh Grant和詹姆斯·維爾拜James Wilby為電影《莫里斯的情人/Maurice》(1987)接受雜誌的宣傳訪問。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今天早上8點!這群國際音樂大咖要雲直播演唱會!你確定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