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電影《普羅米修斯》是科幻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2012年的電影作品,相信喜歡《異形》的觀眾都了解這部電影,算是《異形》前作,斯科特知道的《異形》系列電影還是很受科幻迷的喜愛,《普羅米修斯》與其他《異形》電影不同的是,它不是主要講述異形與人類的鬥爭,而是探討了人們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電影所描繪的場景都發生在21世紀末。
01
電影中的21世紀末,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高度發達,克隆人技術和宇宙航行早已實現,不再是夢想,與此同時,許多科學家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尋求人類起源的祕密與真相,說到底,人類還是“好奇心”比較重。
電影中人們帶著理想去到了那個未知的太空星球,科學家伊麗莎白和查理深信人類不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而是覺得人類可能是來自一個遙遠星系的外星人創造的。
普羅米修斯飛船是他們夢想起飛的地方,而這個飛船的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徵意味,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提坦神普羅米修斯創造的,他是宙斯的堂表兄弟,他的知名事蹟包括,人類創造者之一(創造了人類好的部分),為人類盜取天火,以及被流放的普羅米修斯。
總體來說他是神族中的不安分分子,而最終也被流放受苦。
他就像是人類的教師一樣,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讓人幸福滿意的,他都會教人類。
02開頭出現的“工程師”,無疑就是人類的普羅米修斯,而他來到遠古地球,我們很容易能理解,他是一個被文明流放的人,從此我們可以推論,地球實際上是工程師的流放地。
影片除了給我們展示了飛船上一些個體的個人理想,還有一個集體的理想,那就是“尋找上帝”。在西方世界裡,大家都認為上帝造就了世間萬物,特別是創造了人類,給了大家賴以生存的環境,西方人信仰上帝,相信上帝與他們同在,而那趟外星之旅就是每個人的尋根之旅,有著很特別的意義。
雖然大家想通過尋找造物主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電影中人類到達外星球后的種種現實時刻都在考驗他們對理想的堅持,當科學家受到了有毒物的威脅因此斃命後,劇中女主伊麗莎白的愛人查理也因為機器人大衛從外星球帶回飛船的有機物多感染出現了變異,最後被飛船上的人燒死,這兩處死去的鏡頭都非常慘烈,兩位科學家苦苦掙扎,查理為了不連累其他人在愛人面前被活活燒死,這是一種現實。
伊麗莎白想實現死去愛人的理想,但肚子裡的異形卻迅速膨脹,她“剖腹產”那一幕應該是年度最難忘鏡頭之一,雖然感嘆伊麗莎白的勇敢和堅強,但看完後還是有點“噁心”,觀眾能夠感受到伊麗莎白的無助和孤獨,這又是一種現實殘酷的表現,獨自一人,只能這樣。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都知道,人類並不孤獨,人類與外星生物的接觸也是科幻電影中的經典橋段,電影中的科學家們就是帶著他們的想象來到了外星球,他們渴望與那個未知的文明進行交流,每個人都是滿懷希望,甚至在伊麗莎白告訴他們不同帶槍的時候,他們還天真的一位這個星球上的生物會友善的對待他們,而理想與現實碰撞之後,我們面對的就是殘酷。
03
誰也沒想到《普羅米修斯》居然挖了那麼大一個坑,除了否定掉人類一直堅信的進化論,反而製造了更多的疑問,雖然影片告訴觀眾異形是如何來的,但我們卻不知道人類自己是怎麼來的了,電影內在的隱喻也和斯科特之前的片子一樣晦澀,雖然劇情簡單,但他要表達的東西卻有很多,可以說《普羅米修斯》是斯科特所構建外太空世界的真正史詩,而且是剛剛開始。
就像是斯科特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此片並非異形前傳,而是異形時間線之前的一個新的起點,可以看出他的野心,是為了開啟一個全新的系列,所以電影的格局從本質上就很大,到處挖坑相信總有一天會填上。
影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雖然不知道大家心中的結局是什麼,但每個人的都不一樣,伊麗莎白最後通過普羅米修斯號和地球人留言,讓人類不要來這個星球,當時的時間是公元2094年的新年,這個結尾也頗有象徵意義,伊麗莎白帶著她的理想飛向另一個星球,這個充滿死亡的星球也是她新夢想開始的地方,而這一天正是新年的第一天,這也象徵著新的希望,相信導演在結局想給觀眾傳達一個資訊,那就是——希望。
其實我最佩服這部電影的還是道具和場景,據說電影中的太空艙什麼的都會懂,抱臉蟲是內建機械骨架會動的實物。異形也會動是真的……太佩服道具師和化妝師了,這個電影連綠幕都用的很少,太硬核了。
04雖然說神話不是科幻,但在《龍馬神燈》一書序言中提到“神話,是古代的科幻;科幻,是今天的神話。”這個看上去很有哲理的推斷,也被序言作者“深表贊同”,在我看來,這個論斷只能那說到事實的一部分,離神話的本質還是有點距離的。
神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是歷史,雖然有想象的成分,但都事出有因,《普羅米修斯》讓科幻躍入了形而上的神話領域。依我的理解“普羅米修斯”在影片中不是什麼神的名字,也不是英雄的名字,應該只是飛船的名稱罷了。
結語“普羅米修斯號”的旅程,是一個尋找智慧的旅程,就像長久以來人類探索生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