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聊《你好,李煥英》。
影片上映第10天,內地票房累計破40億,在中國影史排名第6。
我探之前聊過,儘管電影在質量上有些瑕疵,但貴在純粹、貴在真誠。
賈玲也說過:我不是為了當導演去拍電影,是為了拍李煥英才去當導演。
想法簡單的賈玲,就這麼“意外”地成了中國影史票房最高女導演。

什麼叫驚喜,這TM就叫驚喜!
要說電影最大的驚喜,是影片中一個彩蛋。
有一場戲說的是大家在等一個工友回來,鏡頭一轉,打扮成工人的馮鞏滿臉委屈扔下行李:
親愛的工友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
一個鏡頭,一句臺詞,全場爆笑如雷憶。
馮鞏的客串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眾所周知,馮鞏是賈玲的師父。
賈玲和《你好,李煥英》的成功,離不開馮鞏的功勞。
>>>>如父如女
馮鞏和賈玲的緣分始於2001年。
那一年,馮鞏回到母校創辦了中戲相聲大專班,4000多人報名,錄取了34人,其中女生7人。
賈玲就是其中之一。
大專班畢業,賈玲就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姐姐在老家給賈玲找了一個公務員工作,生活安穩比什麼都強。
賈玲猶豫不決,是追求理想還是捧鐵飯碗?
馮鞏看出來賈玲不想回家,一連給她姐姐打了好幾個電話:
“要沒有錢吃飯,管她幾頓飯還是管得起的。”
馮鞏沒有食言。
剛畢業的賈玲成了北漂,一踏入社會就被難倒在房租上。
那時的馮鞏向她承諾:“先帶你們掙夠一年的房租。”
之後便帶著賈玲四處演出走穴。
當時同齡人的演出費大概是兩百三百,而馮鞏給賈玲他們確實三千五千的給。
碰上公益演出,馮鞏還自掏腰包補貼學生。
三個月下來,賈玲就在北京紮下了根。
她掙得錢,是馮鞏當初承諾的10倍(起碼有10年的房租)!
馮鞏和賈玲這對師徒,最經典的段子還得屬2011年春晚。
大年二十九,春晚導演組突然斃掉了賈玲籌備幾個月的節目,委託馮鞏帶句話通知。
馮鞏連忙打電話安慰:“年輕人,有一種勝利叫撤退。”
到了晚上,馮鞏帶上賈玲夢寐以求的紅酒、大閘蟹和麻將桌,親自上門安慰徒弟。
可是第二天,春晚導演組突然又把賈玲的節目提了上來,找上馮鞏給賈玲帶話。
這回馮鞏改了口徑:“年輕人,有一種勝利叫前進!”
世間最美妙不過虛驚一場(大年初一,馮鞏趕緊又把麻將桌給搬走了)。
一來二去,馮鞏折了三瓶紅酒十隻大閘蟹,無怨無悔。
不必渲染馮鞏是賈玲貴人,沒有他就沒有她如此這般。
他只是一個盡職盡責、力所能及為學生負責的老師。
而這,現如今已經很難得了。
>>>>春晚釘子戶
馮鞏被稱為春晚釘子戶,曾連續33個年頭登上春晚。
“看到馮鞏,就是過年”。
“馮鞏是我們一代人的年味”。
1986年,29歲的馮鞏和劉偉搭檔《虎年談虎》第一次登上了春晚舞臺。
《虎年談虎》
四年後,劉偉選擇海外發展,搭檔換上了剛憑“領導,冒號”火遍全國的牛群。
舞臺上的牛群七分憨直三分蠻橫,馮鞏則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兩人一合作就是13年。
經典作品《點子公司》《兩個人的世界》……針砭時弊又不濫作煽情,拿到今天也絕不過時。
2000年牛群棄藝從政。
春晚舞臺上,馮鞏身邊的搭檔從牛群換成了郭冬臨,從郭冬臨換成了牛莉、閆學晶……
真是流水的搭檔,鐵打的馮鞏。
期間代表作包括2000年《舊曲新歌》,時至今日還是B站鬼畜區的萬惡之源。
2005年馮鞏和朱軍合作的《笑談人生》。
兩人拿反煽情的手法大搞解構,諷刺春晚的煽情和說教,貢獻了最不春晚的春晚小品。
《笑談人生》
從鞏哥到鞏叔,透過春晚我們見證了馮鞏的身份變化,不變的是他在舞臺上的角色形象。
他在春晚舞臺上扮演過環衛工人、公交乘客、計程車司機……
歸根結底都是善良淳樸、樂於助人,有喜怒哀樂的草根老百姓。
他像是你不常走動的遠房親戚,常對你微笑的對門鄰居,或者乾脆就是你自己。
在馮鞏的相聲小品中你總能捕捉一種熟悉的情愫,大家管它叫生活。
《信任》
這些年大家對春晚的口誅筆伐總是不絕於耳。
有人說春晚不好看是因為說教,有人說是因為煽情——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表象。
問題的癥結在於春晚本該是中國觀眾的春節氣氛組。
觀眾想看到的是闔家團圓的家庭感和講述咱老百姓自己故事的親近感。

《小棉襖》
從中我們看不到家庭,也看不到生活,反而更懷念馮鞏的親切。
沒有哪一句問候比“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可想死你們了!”更具感染力和號召力。
樸實無華的大白話經他之口說出來,沒有油膩沒有煽情,只有喜感。
誰會想死我們?
親朋好友,自己人唄。
一句話拉近了熒屏內外觀眾和演員的距離,提醒你不要忘記遠方朋友一年一度的掛念。
2019年,馮鞏春晚“畢業”,首次在除夕夜美滋滋地和家人吃上了團圓飯。
事了拂塵去,深藏功與名。
春晚的舞臺,讓賢留給了年輕的後浪。
其中就包括,2010年登上春晚舞臺而一夜成名的賈玲。
春晚舞臺是師徒事業交集的中心,也是藝術傳承的第一根接力棒。

>>>>相聲影帝
聊到師徒的藝術傳承,就該聊聊第二根接力棒——電影。
隔行如隔山,喜劇人跨界演員偶爾有成功案例。
比方說《一代宗師》中大開大合,霸氣外露的趙本山。
《一代宗師》
喜劇人跨界導演往往是大型車禍現場,不論趙家班、德雲社還是開心麻花,都難以服眾。
春晚《笑談人生》節目,馮鞏曾經在朱軍面前耍貧:
相聲界我影視演得最好,演員界我導演導得最棒,導演界我編劇編得最巧,編劇界我相聲說得最逗。
《笑談人生》
這真不是自黑。
如果說中國真有位喜劇人成功跨界,既能演又會導,那個人就是馮鞏。
先聊表演。
馮鞏早期經常和黃建新(《黑炮事件》《建國大業》)導演合作。
黃建新看重的是馮鞏喜劇人出身,但除了偶爾幾個小包袱,沒有一點喜劇痕跡的表演。
1993年,兩人合作“城市三部曲”之一《站直囉,別趴下》。
黃建新的社會寓言中,馮鞏飾演了一個代表中國文化界,懦弱不幸的小知識分子。
馮鞏第一次得到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的榮譽。
《站直囉,別趴下》
1996,兩人再次合作《埋伏》。
這回他轉型為悲劇角色,演出了在荒誕世界中堅守的格格不入,得到了金雞獎提名的認可。
《埋伏》
馮鞏演員生涯巔峰還得屬1998年《沒事偷著樂》。
這回馮鞏演的是貧嘴張大民,一個在貧窮與不幸中,仍然熱愛生活的小老百姓。
演得有多好,我舉個例子,單說這場吃麵戲在整個華語影史都佔有一席之地。
這部電影也幫助他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個金雞影帝——相聲影帝這還是獨一份。
《沒事偷著樂》
再聊導演。
馮鞏主要導演作品有三部,前兩部值得一看。
2007年《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講述底層三輪車師傅,圍繞三個女人間酸甜苦辣的生活。
典型的馮鞏故事,沒有轟轟烈烈悲歡離合的小人物,只要慢慢熬,總會迎來好日子。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同年還有一部《別拿自己不當幹部》,講述紡織廠小幹部,堅守崗位卻在職場四面受敵。
不說別的,光說電影以底層視角諷刺官場現形記的視角,也是20年來難得的經典。
《別拿自己不當幹部》
不管是導還是演,馮鞏這套“馮氏喜劇”都繞不開——小人物。
這些電影中有現代中國少見的現實主義,他擅長捕捉小人物的生活氣息和人生百態。
這些小人物身上,既有傳統的正直善良,也有被世俗沾染的軟弱油滑。
馮氏喜劇並沒有單純強調幽默,他更在乎與歡笑交織的是芸芸眾生的苦中作樂。
《站直囉,別趴下》
馮鞏作為導演表達的中心思想簡單、純粹:
他就是在歌頌生活中那些堅韌、勇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小人物。
他歌頌的,是被稱為平民老百姓的我們自己。
《沒事偷著樂》
對於非科班出身的馮鞏來說,可以說他技術不過關,拍的是“小品電影”。
但無可否認他在電影中對於觀眾的尊重,對於社會現實的真摯熱情。
而這,不正好也是《你好,李煥英》成功之處嗎?
電影優劣,一脈相承。
說《你好,李煥英》繼承了馮鞏電影,絕不為過。
>>>>春晚之後再看馮鞏
退出春晚,馮鞏反而活躍多了。
你能在短影片平臺看到他拍的小段子。
你能在地方春晚看到他搬出來經典口頭禪。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面對現實:
馮鞏彩蛋全場爆笑後,小朋友會問這個爺爺是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不認識馮鞏了。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聊這個“過氣”明星呢?
是因為他的電影和小品啟發每一個小人物堅韌樂觀地活著,享受拼搏付出換來的平凡幸福?
還是因為他曾代表過的那段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其樂融融而又簡單樸素的春晚記憶?
或是兩者都有?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年到頭,還是想再聽他說一句: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
《最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