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人群中,我便成了人群。我所講述的就是一部發生人群中的電影。
群的我常常會想,那些每一個,每一個匆忙經過的人,都經歷怎樣的生活。過往的和未來的那些無數穿過我身邊的人群,是什麼將我們聯絡在了一起。當你發現自己並不是這個世界的主角之後,就應該想想是什麼讓我們的命運彼此息息相關。
電影從六個不同的時空,六個彼此獨立又相互影響的故事,在時空的長河中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樣的一部電影。大量蒙太奇手法的鏡頭切換,使影片程序在時空與人物中跳躍,形成龐大的故事構架與精神核心。
1850年,南太平洋,美國律師亞當·尤因在船上被不明寄生蟲病折磨,回國途中他用旅行日記記錄下自己所見聞的殘酷景象;
1931年,蘇格蘭,落魄青年羅伯特·弗羅比舍為音樂大師記錄曲譜,受到半本旅行日記的啟發創作出了恢宏壯闊的交響樂《雲圖六重奏》;
2144年,新首爾,餐廳服務員克隆人星美-451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和反抗人類,她在人類圖書館看了一部飛躍老人院的電影;
人類文明衰落後的未來,夏威夷,牧羊人扎克里對高科技文明的先知人心懷敵意,他的部落唯一相信的女神叫星美……
這些就是影片大概劇情,不同的人物、場景和事件在時空中更迭變幻,不變的是每個主角身上都帶有彗星形狀的胎記。它像亙古靈魂的烙印,將人性中的反抗精神與善的光輝代代延續,最終織成一幅瀚璀璨的雲圖。
影片透過六條線索同時推進,每個故事精彩到可以拍成獨立的電影。隨著影片的推進每一個故事也走向尾聲,不過並沒有結局。誰能保證凡事都得有結局呢,有時候恰恰沒有結局才更讓人期待。
律師攜妻子奪門而出,而至今,黑人依然遭到不平等的對待,他的日記給作曲家青年帶來了創造靈感。
費羅比舍因愛飲彈自盡,今天的同性戀者依然在聲討自己的追求同性愛情的權利。
出版社將自己的經歷拍成電影,影響了未來的許多的人和事。
星美無法避免地將走上被銷燬的道路,而她的思想卻傳遞了下來,讓未來種族分離後的人類重新走在了一起,繼續講述著那顆遙遠的星球上的無數的故事。
回到文章開頭,究竟是什麼讓人群中的人們彼此相聯呢?讓人類歷經滄桑地傳承下來?我想這部電影給出了完美的解答。
善意,這種善意無關乎善良、慈悲,或者種種的愛心,而是源自於人類的本性,是我們作為一種獨特的物種存在的原因。這種善意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反抗精神,讓我們的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中艱難前行,永不熄滅。
我想說《雲圖》是一部清新獨特的科幻片,或許是這種獨特讓許多人不曾聽說過,或則有的人只以他的演員表作為影片的最大亮點(不得不說第一次看時演員表的確讓我驚訝)。
不過它的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今天仍然在人類中存在的詬病。種族問題,同性戀問題,核汙染,等等,正如電影中所說,總有人要做出犧牲,才能讓新的理念為人們所接受。他沒有刺激精彩的打鬥和恢宏的場面,只在敘述著每一個主人公艱難的命運,以及他們微小的力量所放射出的偉大的光輝。
就像這風雲湧動的太平洋上,誰能想象殘酷的黑奴貿易竟然理所應當地延續了三百多年呢!?
——無論你做什麼,都不過是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水
——沒有眾多的水滴,又哪來的汪洋呢?
又有多少人打破界限向不平等的制度宣戰,成了汪洋裡的一滴水。
這部電影打動我的同時也加深了我的一個觀念——電影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起碼可以改變每一個認真看了電影的人。
每個主人公的言行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下一個主人公,最終直到影片落幕,影響了熒幕外我們。這種善意以一種微小的影響傳遞著,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電影外,真實的我們,也成了茫茫人海中的主人公,成為了被影響和影響別人的人。
“思科史密斯,每天早晨我會沿著司各特紀念塔的臺階拾級而上,一切豁然開朗。真希望我也能讓你看到這種明亮。勿念,一切安好。一切都那麼完美,真的太好了。”
“所有的界限都是常規,等著被打破。一個人可以打破所有的常規,只要他想到這樣做”
我感念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一切,自由平等,善意和理想主義,雖然我自己做不到,但我努力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一切,起碼從改變我自己開始。
借電影結尾時的一段話,作為整篇影評的結尾。
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人類宏大的歷史和空間裡,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是這些微小的善的信念,使得人性的種子即使在最險惡的環境中,仍能夠得到儲存,經過時空的洗禮,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某個世界,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