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3年郭德綱出生於三大相聲發源地之一的天津,因為父親、姑姑、姑父等親戚基本都在公檢法系統,本可以子承父業。但滿腦子就是說相聲的郭德綱,酷愛民間藝術,常常到家附近的俱樂部裡聽戲,跟著一些老藝人學習京劇。
執拗不過兒子的綱爸不得以託關係找到相聲大師常寶華的弟弟常寶豐為其開蒙學習相聲,期間曾受白全福,高英培等前輩的指導、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姊妹劇種。
童年郭德綱
1987年,14歲的郭德綱離開了學校的郭德綱輾轉於各場子打雜,謀求登臺說相聲的機會,但由於四處碰壁。無奈之下,綱爸又託人到紅橋區文化館工作,因為郭德綱嘴很勤快,對老演員特別熱心,求知慾很強,雖然年紀不大,說話辦事卻有點像相聲行裡的人。在文化館期間,頭腦靈活學活快的郭德綱不久便被借調至天津市曲藝團說相聲,成為了一個所謂“體制內”的專業相聲演員。
1988年春,15歲的郭德綱跟著一個朋友去北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他不知道,他們和千千萬萬類似的人,有一個統一的稱謂:“北漂”。 每天在小劇場門口蹲著,最慘的時候連饅頭都啃不起,可都咬牙堅持了下來,就為了混出個模樣。朋友在團裡有些關係,兩個人也還算順利地留在團裡,偶爾也能去四川、河南演出。
就在全總說唱團準備為郭德綱和陶大為辦理工作手續、調動人事關係時由於某些原因戛然而止了,郭德綱只能離開北京,重回天津曲藝團的青年隊。後來在一次小品演出中,有一個演員因為發高燒不能演出,楊志剛就讓郭德綱臨時救急,扮演一個農村老鄉,郭德綱演得還不錯,從此楊志剛就培養郭德綱為小品隊的業餘演員,一邊演小品,一邊教他學相聲。
楊志剛 郭德綱
轉眼到了1991年初,楊志剛藉著文化局招合同工的機會,把郭德綱招進了文化館,既當辦事員,又在小品隊當演員。但是有一天忽然東窗事發,文化館財務發現有些報銷憑據上存在虛假簽字的情況,有人假冒文化館書記李玉林的簽名報銷,一查,全是郭德綱乾的,數額高達一萬多。這件事在當年的文化館人人皆知,畢竟一萬塊錢不是小數目。最後透過各種操作,文化館方面還是幫助郭德綱將貪汙數字下降到了四千多,並沒有公事公辦。
這其中郭德綱父親的職業恐怕也起了不少作用。經過這件事,楊志剛在文化館栽了大面兒,畢竟是他的徒弟犯事,對於連續三次被評為天津勞動模範的楊志剛來說面子上實在掛不住,於是他讓郭德綱頻繁寫檢查。但在郭德綱看來,這是師父對自己的折磨,後來在他的書裡,他認為這是楊志剛在故意折騰他。最後被認定的冒領金額是3100多,郭德綱事後承認的金額就是這麼多,後來經過文化館書記的協調,念在郭德綱還年輕,只是退賠了事,但是條件是繼續為文化館工作3年。
可以想象,這個時候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兩人的關係已經開始有了裂痕,原因也很好理解,你楊志剛都不講情面舉報我了,我怎麼可能還對你有感情?
正因為此,3年期滿之後郭德綱毅然決然地離開文化館準備再度前往北京發展。郭德綱多年後接受採訪談及此事回憶說當時楊志剛對郭德綱的父親說:郭德綱離開文化館得餓死!這話對當時的郭家父子打擊相當大。不過此事兒並沒有完,爆發還要到2006年。
也就是在同年,一次天津紅橋文化館舉辦的活動中,郭德綱遇到了業餘演員胡中慧,這對情竇初開的男女幾乎一見鍾情,愛的狂熱讓他們相識僅僅半年就走進了婚姻殿堂,這一年,郭德綱正好21歲。結婚後為了夢想,郭德綱二進北京,到處瞎撞,一次在民族宮看演出,出來之後已是晚上十一點多了。他順著長安街從西往東走,一直走到前門大柵欄。把鞋都磨破了,乾脆把鞋跟都踩塌了接著走。終於走到一個破舊的小旅館,就住了下來,住一晚十八塊錢,後來他回憶說旅館房間的屋裡甚至有樹。在那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買票迴天津了。殊不知很快就會再回來,他與北京有不解之緣。
二、相聲界一直有句老話:北京是出處,天津是聚處。這句話的意思是,相聲界有名的演員在北京,有能耐的在天津。
1995年,郭德綱身上揣著幾千塊,下定決心要混出人樣的郭德綱再次來到了北京,“哪怕頭破血流、折斷腿,回來之後,這輩子我不冤,至少給兒孫樹立個榜樣,這是支撐我的一大信念,不成我也得去試試。”這是他當時的想法。前兩次分別在1988年和1994年,一直沒人搭理他。這次也不例外,時北京的文娛圈,又豈是那麼好混的。初來乍到的郭德綱,受到了無數的白眼和冷嘲熱諷,理想中的拼出一片天根本遙遙無期。
郭德綱演出
就在夫妻兩個困窘的第二年,兒子郭麒麟的降生再次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艱難,撫養孩子的壓力,以及絲毫沒有期望的未來。都讓胡中惠難以再接受面前這個男人,又經過幾年時間的拉扯,兩人最終還是選擇分手。拋棄落魄的郭德綱,撇下4歲的郭麒麟,胡中惠遠走日本,離開了這個充滿了痛苦和掙扎的地方。
這樣,郭德綱一直忍耐著,他不知道自己期盼的那個明天何時會到來。住在青塔,在河邊的一間小平房中,屋裡只有一張床和一把椅子。後來輾轉海淀、通州、大興等地,哪裡房租低就去哪裡;他還常常沒錢交房租,房東在外面連踢帶罵,他躲在屋裡不敢出聲。
那時候他窮,不僅房租有時候交不起,連吃飯都是問題。他到市場買了一捆蔥,再買點掛麵,把麵條都煮爛。每天就把這些麵糊熱一熱就著大蔥吃。
他在劇團唱戲,本答應一個月給一千塊錢,可他唱兩個月也沒給一分錢。他離劇團很遠,車胎爛了,一路上打三回氣都捨不得補。後來腳踏車沒法騎了,就只能坐公交車。
一次時間太晚沒了公交車,他就走回去,就是在那一晚,郭德綱哭了。郭德綱說自己到北京只哭過這一次,他看不見光明,也不能回家,前途迷茫。輾轉多次,他開始在茶館中說相聲。
1997年,郭德綱去河北保定演出,碰見紅遍天津的大鼓名角王惠,她師從大鼓泰斗駱玉笙,14歲就舉辦過個人專場大鼓演出。郭德綱沒想到她竟如此年輕,比自己還小一歲王惠平和樸實,給郭德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演出轉場時,郭德綱熱情地幫王惠拎行李箱,照顧她上下車,這些細緻的舉動令王惠心裡暖乎乎的郭德綱與王惠開始了來往,誰有什麼演出,都會邀請對方去捧場。
王惠
有時去外地演出,也會為郭德綱爭取一個名額。活潑開朗的王惠像一縷陽光,將郭德綱心頭的苦悶和陰霾驅散,與她在一起,郭德綱感到生活從未有過的美好。他知道,自己已經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王惠。但他畢竟離過婚,還有個兒子,而王惠的情感世界還是一張白紙;另外她是天津的名角,他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相聲演員,兩人之間嚴重不對等。
但當王惠要把嫁給郭德綱的想法告訴父母的時候,王惠父母是堅決反對的,因為當時郭德綱和德雲社還在起步階段,而王惠為了幫郭德綱度過經濟困境,曾經把父母給買的夏利車賣掉,幫補郭德綱。當時還只是女朋友的身份,王惠能做出如此舉動,讓郭德綱覺得王惠是“天底下最好的一個善良和單純的人”。
2001年袁鴻正在籌備做臺灣賴聲川的劇場相聲,想擴充套件到海峽兩岸相聲交流上去,於是袁鴻開始留意北京和天津的相聲。斷斷續續看了兩年郭德綱的劇場相聲之後,袁鴻推薦郭德綱參加了2003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郭德綱為符合“電視相聲”標準,花了1個小時創作了《你好,北京》參賽―――這是北漂以來,郭德綱的相聲第一次跟電視走得這麼近。“可惜決賽他抽籤抽中第一個出場,得分並不是很高,所以組委會給了他一個特別獎。”
也就是這一年,侯耀文與老搭檔石富寬共同觀看全國相聲大賽,在節目中第一次見到尚顯青澀的郭德綱。雖說那時的郭德綱颱風有些不穩,但無論是相聲功底還是嗓音條件都是一流的,侯耀文門下弟子眾多,卻鮮少有如此聰慧的孩子,那一刻,侯耀文就動了收徒的心。
2003年,德雲社正式註冊成為“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了德雲社的正常運營,郭德綱做編劇,做主持,甚至還要去到大街上做真人秀,讓人24小時當猴看。郭德綱張文順每天堅持演出,但那時候,誰知道德雲社是啥玩意?沒名氣就沒人氣,沒人氣就沒錢賺,眼看要倒閉了。
觀察了郭德綱一段時間後,侯耀文認定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關門弟子,兩人就此確立師徒關係,郭德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侯耀文衣缽的繼承人。為表決心,侯耀文不僅收郭德綱為徒,還特意舉行了收徒儀式。相聲界向來注重師承關係,三個響頭,一杯香茶,一聲師父,拜師大禮完成後,師傅與弟子的名字便會緊緊綁在一起。相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這兩個頭銜足夠為郭德綱開啟門路。這一訊息傳出後立馬引起了相聲界的震動和一眾反對聲。有說他糊塗的,也有說他老了犯痴呆的,甚至還有人說他收徒“晚節不保”的。
郭德綱 侯耀文
可侯耀文心裡拎得清,郭德綱的的確確是個人才,相聲這一行唯獨不能缺了他。有了侯耀文親傳弟子的名號,郭德綱總算可以在相聲界大展拳腳,圈裡招惹他的人也少了。
不僅如此,侯老爺子還親自為他走關係通人脈,從曲藝協會到北京電視臺,郭德綱認了個遍。當他知道德雲社還欠了一屁股租債時,還直接拿出用塑膠袋包裝完好的五萬塊現金給了他。
老郭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即便是自己的師傅,更何況這五萬塊錢也不是小數目。他拒絕了侯老爺子的好意,連連道歉,稱自己拿了這個錢就再沒臉在相聲界混了。但侯耀文卻一臉嚴肅地對他說:“德雲社是相聲對接觀眾的口子,不能讓它垮在咱們手裡。”進入相聲界幾十載,侯耀文自然清楚郭德綱的處境有多難堪,也知道收下這位弟子的同時也會被罵名纏身。可即便如此,侯耀文還是力排眾議讓郭德綱何成為門下弟子,這足以說明他的收徒之心有多堅定,也可見郭德綱確實是一位難得的相聲演員。
郭德綱說過,侯耀文老師就像給他重生的父親一般。當然,侯耀文的眼光沒有錯,郭德綱也挺爭氣,2005年便靠著自己的本事火遍了全國,侯耀文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對於老郭,侯耀文幾乎是能幫則幫,不能幫也得找人託關係給幫了。
郭德綱這幾年摸爬滾打,從無到有,他知道自己的徒弟懂得其中的心酸和苦難。
下期我們聊:《“德雲天王”郭德綱:論罵街,我是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