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有一期節目中,有一個環節是互送禮物。容祖兒收到的是沙溢準備的禮物——1個保溫杯。
但是這個保溫杯的來歷可不簡單。
沙溢一邊抹眼淚一邊感動地說,其實,這是安吉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給我的第一個禮物。
那天,也不知道安吉怎麼知道的父親節,就說要我帶著他一起去商場轉轉,然後和我說今天是父親節,想買個東西送給我。
我就問他,“你有錢嗎”?安吉從口袋裡掏出了50塊錢,然後和我說“爸爸,我有這麼多錢,你看看能買什麼”?
我特別感動,就和安吉說“那就給爸爸買個水杯吧”。
聽沙溢說完,容祖兒趕緊說“那這個我不能要,這個太珍貴了,我不敢要”。
沙溢趕忙擺擺手,認真地說,你留著吧,這是安吉對我的祝福,我也想讓這份祝福一直傳遞下去。
看著那個曾經連路都不會走的小不點,一天天地長大,長大到懂得用自己的零花錢給自己買禮物,為人父母的沒有不動容的。
孩子用零花錢買的禮物、孩子第一次送自己的禮物,這份心意真的太珍貴、太有意義了。
所以儘管理解沙溢想讓幸福傳遞下去的初心,我還是覺得心裡有點怪怪的。
畢竟,說實話,即使是我們大人,如果我們知道,別人把我們精心挑選送給ta的禮物,又回頭轉送給了別人,心裡也還是會很失落、很難受的。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我一個朋友。朋友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個子躥得高,以前給他買的小腳踏車對於他來說,就有點小了。
所以朋友又給他重新買了一輛,那臺舊的呢,就一直閒置在家。
有一次閒聊中,朋友得知鄰居正在給4歲的女兒看腳踏車,就主動提出如果對方不介意,願意把自家那臺小腳踏車送給對方。
朋友兒子放學回家,一看原來停小腳踏車的地方空了,趕緊跑過去問媽媽,“媽媽,我的小腳踏車呢”?
“哦,我把它送給鄰居阿姨了”。
朋友兒子一聽急了,“為什麼呀?那是我的腳踏車,你怎麼不經過我同意就送別人了呀?”說完氣呼呼地跑進自己房間去了。
朋友也一下子愣住了,她壓根沒想那麼多,就想著反正這臺車放著也不騎,還佔地方,剛好別人有需要,那就送出去好了。
萬萬沒想到兒子會發這麼大的火。等過了一會,朋友估計兒子氣消得差不多了,就去找兒子又聊了一下這件事情。
聽完朋友的解釋,朋友兒子放低聲音說“媽媽,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只是覺得那臺腳踏車是你和爸爸買給我的,它是屬於我的,你要把它送給別人,應該先和我說一下……”
朋友想了想,孩子說得確實有道理,這畢竟是屬於孩子的東西,自己竟然擅自做主送給了別人,的確不太好,所以很認真地給孩子道了歉。
朋友兒子也很大方地表示原諒媽媽,並且兩人達成協議,以後處置兒子的東西的時候,一定會先提前問詢兒子的意見。
說到這方面,我覺得在《媽媽是超人》裡,霍思燕對嗯哼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我們思考借鑑。
有一次,節目裡安排了一個專案是愛心義賣,可以把孩子們一些不常玩的玩具賣出去,然後把這筆錢捐給生病的小朋友。
霍思燕先讓嗯哼把玩具按照常玩和不常玩分類整理好。
等到收拾得差不多了,霍思燕就和嗯哼商量“我們把你常玩的玩具留下來,把不常玩的捐給更需要的人,你願意嗎?”
嗯哼一聽要把自己玩具送人,立馬就不開心了,滿臉寫著不願意。更是直接憤怒地和媽媽表示:“我真的不願意”。
霍思燕看到兒子滿臉的拒絕,沒有生氣地大喊大叫,指責他“你怎麼這麼小氣、這麼自私……”
而是繼續耐心地開導他,和嗯哼介紹了“玩具漂流”的故事。並且很認真地和他說“你的東西你有自己決定的權利”。
然後等到嗯哼心情稍微平復一點後,又提出建議,我們可以先去看看。
到時候如果你願意的話,就把玩具捐給更需要的小朋友。如果不願意,也可以把它們再帶回來。
嗯哼聽完媽媽的建議,很爽快地答應了。
等到了玩具拍賣會,很多小朋友都對嗯哼的玩具很感興趣,主動詢問霍思燕。
但霍思燕指著嗯哼說“老闆說了算”,示意小朋友們需要問嗯哼。
嗯哼看到這麼多小朋友喜歡自己的玩具,也變得越來越高興,最後主動同意把這些玩具都賣掉。
霍思燕在整個過程中的做法,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她從始至終,都是以一個朋友、一個平等的身份在和嗯哼溝通的。
她很重視嗯哼的想法,所以不會越過孩子,直接自己做主。
不管是不是要捐玩具?還是決定要捐哪些玩具?都是提前徵求嗯哼意見,和孩子商量著來的。
當嗯哼不同意的時候,也沒有直接強硬地批評,而是和孩子共情,耐心引導,告訴孩子這樣做可以幫到別人,但同時也尊重孩子說不的選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親戚朋友帶孩子來家裡玩,孩子看上了自家娃的玩具,很多大人可能礙於面子,就直接“大方”地送給對方了。
但自家娃不幹了,哭得昏天暗地的,這時候很多父母不僅不會安慰,還會指責孩子“不要這麼小氣,你還有那麼多玩具呢……”
其實,每個玩具對孩子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儘管在我們大人眼裡,可能覺得都是些毛絨玩具啊,可是在孩子眼裡,這些玩具就像ta的朋友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而且,說到底,這些玩具都是屬於孩子的啊,所以是送人還是不送,究竟怎麼處置,最恰當的方式,就是尊重孩子,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