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為劍,寫天寫地寫華年;落棋為子,點兵點將點江山。
01
《你好,李煥英》的票房順利突破了40億大關。
截止我寫稿時,《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已經直逼42億,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50億票房差不多穩了。
其實,到現在格子仍覺得這一切很不可思議。
很難相信,一部低成本的電影,憑藉“真誠”兩個字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格子最早去看《你好,李煥英》時,票房尚且不足5億,哭成了淚人,很喜歡這部電影。
但即便如此,我也萬萬沒想到,它能達到如此驚人的成績。
它為我們傳達的一個浮在明面上的資訊是:
子欲養而親不待。
然而,即便如此,在春節過後的返工浪潮裡,我還是在千萬“恭喜”的高呼聲中,聽到了無數“留守父母”的哭聲。
02
時光多瘋狂,好像翹首以盼過年還是昨天的場景,今天便已背上行囊背井離鄉,身後只留爹孃落魄的身影。
而昔日熱熱鬧鬧,歡聲笑語的老家,也再一次重歸寂靜。
對於即將返工的年輕人而言,離別時心裡的不捨,都會在踏上征途,戴上耳機,重回城市,照常上班時被拋之腦後,煙消雲散。
可是,別忘了,留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不會。
他們的圈子很小很小,小到可以一門心思撲地在你的身上,可是你不行,你的心思要分給工作,分給生活,分給老闆,分給同事,分給朋友,分給愛人。
最後,也便沒了多餘的心思,分給千里之外的老人。
而這些千里之外的老人,如果能像“留守兒童”一樣會哭會鬧的話,那麼大概會和下面這一幕一樣:
在河南,一個留守兒童,在得知父母要返程復工時,追在車後面,又哭又鬧又跳,哭得撕心裂肺,老人費盡力氣地抱住孩子安慰。
孩子心裡是滿滿的不捨,哭著喊著,爸爸媽媽別走。
而留守在家的老人,又何嘗不是呢,只不過,他們經歷了一輩子的歲月蹉跎,哪怕有天大的不捨,他們也得憋在心裡,也得逼著自己理解你。
孩子不懂事,可以哭可以鬧,但他們不能。
在大大小小的村子裡,你很容易看見三五成群的老人,圍著牆根坐在一起,曬著太陽,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盡顯孤獨,場面極其心酸。
而這些耄耋老人裡面,我們的父母,赫然在列。
我曾在河南鄭州遇到過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她每天都會在早上6點多,戴著帽子,穿著棉衣,拎著一兜零食,坐最早的環城公交,然後和我相遇。
好幾天,我都以為,她或許和我有著一樣的忙碌。
後來,她上了新聞,我才知道:
那時的她,已然是84歲的高齡,她早早起來趕上最早的公交,不是為了去某一個地方,而是在車上枯坐一整天,從眼瞧著太陽昇起再眼瞧著太陽落下,直至司機下班來提醒她。
她便拿起胸前的卡片,上面寫著自己兒子的電話,拜託司機幫助給兒子打電話來接她回家。
她有5個孩子,幾年前,老伴去世,兒子將她從農村接來,和自己住在一起,但兒子白天要上班,家裡只有她一個人。
所以,她寧願來公交上枯坐整整一天,也不願一個人在家。
她說,房子裡實在太安靜了,靜得可怕,我一個人待在裡面,有一種捱時間的感覺,像是在數著生命一點一點流逝,等著死亡的到來。
這一番話,令人聽了很難受。
可是別忘了,她這尚且是在省會城市鄭州,那麼,那些留守在落後村子裡的空巢老人,又該是何等的孤獨?
曾幾何時,他們拼了老命,盼天盼地希望兒女早日長大,減輕些肩上的負擔;
時至今日,他們望眼欲穿,翹首以盼千里之外的兒女回家,為自己驅散些孤獨。
03
總有人在問,為什麼節儉了一輩子的父母,在年老時,卻熱衷於幾千幾萬地去買騙人的保健品?
在《老有所依》裡有這樣一幕:
一個生活無憂無慮的退休老人,有兩個女兒,但整天忙於工作,覺得她有足夠的錢,便鮮少過問。
這讓老人覺得倍感孤獨,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個賣保健品的女孩刻意接近老人,像親閨女一樣,一口一個奶奶的喊著,逢年過節發簡訊問好,平常又是提醒老人多穿衣服,又是送水果,送溫暖的。
於是,老人狠狠心,拿出來6萬塊錢,買了保健品。
沒幾天,女孩徹底消失,老人尋到公司裡,發現人去樓空。
發現被騙後,老人失魂落魄地坐在院子裡發呆,哽咽著說:
你倒是再多騙我一會兒啊,我女兒還沒回家呢,只要你願意陪著我,騙我點錢又怎麼了?
你瞧,一向嗜錢如命的父母,一向買菜時為了幾毛錢幾分錢爭執的父母,為了對抗孤獨,竟能卑微至此。
董卿曾說:
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為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深以為然,尤其是對家裡的老人而言。
這兩天,我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了許多春節返工離家的影片,拍攝水平也就那回事,但偏偏總能戳人淚腺,哪怕隔著螢幕。
我看到,有老人雙手扒在兒女的車窗前,嘴上咧著大刺刺的笑容,滿眼卻是不捨的神情,嘴上喊著“走吧走吧”,背地裡卻硬生生將落寞埋在心底最深處。
我還看到,有老人在送兒女上車後,一直佝僂著腰站在原地招手告別,直至車輛消失在路的盡頭,才願意轉過身來,一邊回家,一邊抹著眼淚。
這些場景,這些畫面,不需要多高超的拍攝水平,更不需要多頂尖的剪輯技術,隨後一拍下來便能催人淚下。
它們和引爆全網持續刷屏的《你好,李煥英》一樣,貴在真實,貴在真誠。
格子也希望,你看完《你好,李煥英》的眼淚,不該僅僅停留在心裡,停留在網路上,更應是落實在行動上。
我知道,這個時代,太多太多的人,有著身不由己。
放下工作,養不起家人,拿起工作,陪不了家人,總想著再等等,等賺夠了錢,等有了時間。
可是,我還是想說:
不要等。
想辦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