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40億了,成為中國影史第6部票房破40億的電影,導演兼主演賈玲則透過真誠的表現,收穫了一波波的好口碑,也贏得了觀眾的信賴。

雖然賈玲的母親已經去世好多年了,但認為自己“長這麼大,還沒讓我媽高興一次”的賈玲,終於給了母親一個自己心裡也能說得過去的交待。

01 要想成功,要學會以成長型思維來思考

賈玲的成功並非偶然,雖然她在舞臺上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但能走到今天,背後也付出了很多的艱辛與努力。

18歲時,賈玲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失利,為了實現自己的演藝夢想,她一邊做服務員一邊備考,第二年考中了中戲,陰差陽錯的進入了喜劇表演班。

雖然後來賈玲喜歡上了喜劇表演,但社會是殘酷的。大學畢業後,賈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接不到活兒,日子過得窮困潦倒。

那段時間,賈玲住的是北京東四十條衚衕裡的地下室,接7塊錢的演出,連吃一個星期的饅頭就鹹菜。

雖然日子灰暗看不到盡頭,但賈玲憑藉著自己對於喜劇的熱愛,還有對自己的信心,一步一步被大眾所認識,成為了大家喜聞樂見的女喜劇人。

在得到觀眾和舞臺的認可之後,賈玲也沒有放棄努力,選擇跨界拍電影,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拍出了賀歲片黑馬——《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

賈玲的成功,對於普通人也有借鑑意義,那就是人要學會以成長型思維來思考問題。

當面對競爭、失敗、挫折等問題時,你的應對方法反映的就是你的思維模式,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比如,同樣是考試失利,固定型思維的人可能會把原因歸咎於自己不擅長、老師挑刺等原因,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總結原因,找到自己的薄弱點,進行攻克,不斷提高自己。

不斷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便是思維方式的選擇。

02 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努力的意義

被稱為籃球之神的邁克爾·喬丹,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籃球天才。

高中時期的喬丹,又瘦又小,身高只有170cm,並且被教練從一隊降到了二隊。如果喬丹是一個相信天賦多過努力的人,那或許籃球界就會少了一位傳奇人物。

但喬丹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努力可以使人的能力得到提高,不會因為當下外界對自己的評價而放棄。

他曾說過一段膾炙人口的話:在職業生涯裡,我投失了9000+次投籃,輸了300場以上的比賽,26次投失了人們期待我能投入的制勝球。在我的一生中,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這就是我最後成功的原因。

人的能力雖然是和遺傳因素有關係,但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則會影響能力形成的速率和程度。

固定型思維的人習慣於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是固定的,是不可改變的,能夠取得成就是因為自己足夠聰明。

當面臨挑戰或者是新事物時,他們或者為了保證自己在別人心中的“聰明”的形象,或者擔心因為已經付出了努力卻沒有成功,而不能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會選擇固步自封。

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人的能力像是橡皮筋,是有可塑性的。他們喜歡挑戰,不害怕失敗,挑戰和機遇來臨時,會不斷透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還記得傷仲永的故事嗎?天資聰穎的方仲永,未曾識書具,五歲時便能作詩,然而他的父親將他當做賺錢的工具,沒有讓他繼續學習,不過七年的時間便“泯然眾人矣”。

天賦固然重要,但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擴充套件自己的能力圈,才是成功之道。

03 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喜歡就事論事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事都做不好!”

“這都做不好,你還能做點什麼?”

相信很多人曾經都被父母或者領導、家人這樣責罵過吧。其實,這樣的責罵,也可能出現在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上。

試想一下,當你熬夜做的方案,被領導否決,選擇了其他同事的方案,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固定型思維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時,或許會產生這種想法:我真沒用,通宵做的方案,不如人家輕輕鬆鬆寫的方案。甚至會將我失敗了這一事件,變成我是一個失敗者的身份標籤。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去研究對方的方案比自己好在哪裡,自己的方案有哪些不足,從而在日後不斷攻克這些缺陷。他們習慣於就事論事,不會對自己進行人身攻擊。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

在日常生活中,刻板印象隨處可見,比如女孩子數學肯定不如男孩子好便是很常見的刻板印象。

當固定型思維者遇到了刻板印象,只會加重人們的刻板印象。

要想擁有乘風破浪的人生很簡單: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學會以成長型思維來面對問題,持續學習,不斷努力,勇面挑戰,不斷向外拓展自己的舒適圈。

願你百年之後,也可說出“我這一生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全部潛能”。

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喜劇界的老牌勢力以及新興勢力,大碗娛樂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