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你看了嗎?
反正我是看了....
去之前,沒有做過任何預習,本以為就是賈玲和沈騰從電視跳到大熒幕重新秀把CP而已,
沒想到,一場電影,搭上了我一包紙巾。
讓我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
但我也看到了從電影中噴湧而出的真誠。
賈玲說:“我認為這部電影對得起我對媽媽的感情。我把心掏出來了,給你們看。”
顯然,這種掏心掏肺,深深的刺到了我們的內心。
電影中有太多讓人淚奔的瞬間,我感受到了自己眼淚的滑落,也聽見了旁邊人的抽噎,很難說我們的眼淚是因為劇中的故事,還是因為這一切讓人聯想到自己的母親。
“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也曾是個花季少女。”“有時我一直想,如果我媽生的不是我,應該過得比現在幸福吧。”“我未來的女兒啊,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還有,電影結尾處賈玲的反轉,讓我們淚腺(線)徹底失守。
母愛常常是我們情感的軟肋,更別提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春節。
這個春天,很多人選擇相應國家號召,原地過年,第一次不能回家過年,第一次感到周遭喜氣洋洋、張燈結綵的氣氛和自己無關,積在心中的對父母對家人的思念,急需一個出口。
這個時候,溫情的《你好,李煥英》提供了共情的契機。
賈玲說,對母親的突然離世,多年都無法釋懷。而且“越成功就越失落,越成功越想她。”直到完成這部電影,她才覺得能彌補這麼多年對母親的愧疚。
熒幕中的親情,讓觀眾潸然淚下,也讓餘味流淌至我們每個人的現實生活,讓人思考如何不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發生。
早在以前,其實我就一直盤算著想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可以帶他們看看世界,但看看自己的收入現狀,每天都想著先在加班幹一段時間,在存他一筆再說,而這一拖就拖到現在,但薪水照舊,無法突破。
新的一年,我想和爸媽的對話再不以“等我有時間”、“等我有錢了”開頭,
而是想說,在給我兩年時間,我會用行動、努力,讓你們會因為我而更高興!
……趁他們還在,趁一切還來得及。
馬上就是元宵節,不論你可以回到父母身邊,還是要等待下個假期才能踏上歸途,都提前祝你佳節快樂,闔家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