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要問國慶期間,哪部電影最火?毫無疑問,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我和我的祖國》。 這部獻禮祖國的電影,在上映第一天就拿下2.9億票房,並將在英國25座城市的35所影院放映574場。

影片由七個故事組成,分別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七位導演來執導,每個故事選取的人物和角度都不相同。

《我和我的祖國》火爆國慶

很多觀眾表示,在《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中,徐崢導演的《奪冠》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故事將鏡頭聚焦到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回顧了1984年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歷史瞬間。從一條衚衕去對映一個時代,以小見大,感情真摯動人。

整部短片在輕鬆搞笑的同時又不乏緊張感,情節把控的張弛又度,讓觀眾的代入感很強。再一次證明了徐崢的導演能力。

其實說起徐崢,大多數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有想法的好導演,有演技的好演員。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成名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曾經因為“禿頭”一度陷入迷茫。因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而自卑,因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差點與演員失之交臂。

從他的成長經歷中,有著成功需要具備的這3點特質。

01、學會放下,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那是在徐崢上大學時。

剛上大學的山爭哥哥,曾經也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甚至當時他還能憑藉飄逸的長髮去做發模,當真也是一個校草級別的存在。

有頭髮的徐崢

但他透露,到大二時,頭髮就開始一把一把往下掉。他甚至還跑去問父親,是不是把禿頭遺傳給了自己。

他父親回答說到“我是45歲以後的事情,你怎麼20歲就開始禿了。”

徐崢與父親的對話

徐崢還提了一個非常非常有“深度”的問題:

你們知道20歲禿頂跟45歲禿頂的區別嗎?就是如果你是45歲以後開始禿頂,那你仍然是一個優雅的男士,你禿的名正言順,理直氣壯。但你20歲就開始禿頂了,你就是一個鬼鬼祟祟的小人。

他在大學宿舍裡做「頭皮治療」時,生薑和生髮水的味道會飄遍整個樓道。這時就會有很多同學敲臉盤大喊“大家注意了啊,徐崢又開始治頭髮了啊!”

當生髮水被打翻到桌子上時,甚至還有同學起鬨,“你們說桌子會不會長毛呢?”

很多人都笑了,但笑過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股心酸猛地湧上心頭。對一個從小立志要當演員的人,20歲遭遇禿頂,無異於一個天大的打擊。

但比這個“天災”更讓他可怕的,是“人禍”。是身邊人戲謔似的玩笑,是陌生人異樣的眼神,他幾度陷入絕望。

“難道我就當不了一個演員了嗎?難道我的夢想就要離我遠去了嗎?”

終於,在糾結了很久、被折磨了很久之後,一個聖誕節的早晨,他走進一個學校後巷的理髮店,決定剃一個光頭。

在和師傅鬥智鬥勇了半個小時候後,終於在滿頭的白色泡沫中出現了一條金光大道,瞬間,他感覺自己重獲新生了。

“我突然發現,那個煎熬了那麼久,折磨了那麼久,令我夜不能寐的頭髮問題,不就是剃個光頭、半個小時5毛錢的事兒嗎?”

所以,很多時候,學會放下比想盡辦法去掩飾更重要。面對那些已然存在的困難和缺陷,與其活在別人的評判裡,遮遮掩掩、惶恐不安,還不如學會放下,坦然地去面對。

扎西拉姆·多多曾經說過:放下不是放棄,隨緣不是隨便。

02、量的積累,質的飛躍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後必然有其刻骨的拼搏。以及拼搏背後的邏輯:學習的邏輯、生活的邏輯、人生的邏輯。

古往今來,眼看著多少人起高樓,又眼看著多少人樓塌了。徐崢深知,只有好作品才是關鍵。

於是,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徐崢加入上海人藝。一待就是6年,一路從龍套演到臺柱子。

大風始於青萍之末,厚積才能薄發。

在蟄伏許久之後,他迎來了《春光燦爛豬八戒》。劇中,徐崢和小陶虹二人都憑著精湛的演技一炮而紅。當時,這部劇火遍大江南北,在湖南衛視的收視率最高達到23.42%,被報道稱為是“一不小心掀起了神話劇熱潮的序幕”。

走紅之後的徐崢,並沒有憑藉超高人氣,過度消費自己去大把撈金,而是更加踏踏實實地研究各類角色的表演技巧,思考著以後要走的路。

此後,除了“豬哥哥”,他還塑造了很多個經典電視角色:亦正亦邪的李衛,大智若愚的朱允炆,調皮又善良的“當婚大男”等等……

一個個紮實的表演,讓徐崢成為了收視率的保證。

但他對藝術的追求和渴望,遠比外界透過角色所了解的要更加強烈。

每一個追夢的少年,都是偏執的夢旅人。

2006年,徐崢參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瘋狂的石頭》。在這點自己爭取來的為數不多的戲份中,他把一個市儈陰毒地產商“馮董”表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印象深刻。

《瘋狂的石頭》中的徐崢

此後,徐崢在電影熒幕上許多個鮮活的角色接踵而至:從《無人區》裡小有名氣但利慾薰心的律師“潘肖”,到《心花路放》裡滿肚子花花腸子的大齡青年“郝義”;從《催眠大師》中性格孤傲、專業幹練的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再到繞不過去的“囧”系列。

在一次次試煉中,在觀眾的眼皮底下,他把自己淬鍊成了中國影視界的一塊“金字招牌”。從電視劇的收視率保證,變成了電影的票房保證。

創作過程中,他與導演文牧野不斷探討表演基調,打磨劇本。表演過程中,他拋掉慣用的表演技巧,迴歸了一個純粹演員的狀態,徹底將自己置身於角色當中。

他曾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表現:“130場戲,演一個爛人。還挺過癮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真正的國民度、號召力,是靠作品積累起來的。

正是日復一日的努力,正是對自己和角色的高要求,正是對本心的堅持,徐崢從一個萬千人中的“禿頭”,逐步蛻變成了一個世界知名的導演。

一路走來,是執著和夢想,支援著他前進,也帶給他豐碩的成果。

而又有多少人,還沒等到夢想照進現實,就被現實吞噬了夢想?

03、不要因為他人的界定,影響對自己的判斷

在《春光燦爛豬八戒》讓徐崢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時,苦惱也隨之而來。

徐崢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嚴肅的、專業的、受人敬仰的演員,但現在,一上街就被人喊“小豬八”。雖然他知道,這是觀眾喜歡他塑造的角色,但心裡仍然不舒服。

他用很長一段時間來思考“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經過不斷的追問與反思,他找到了答案:接受全部的自己,努力地、用力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會再因為他人的界定,而影響對自己的判斷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非常容易陷入別人界定的人設中。

比如,上學時,經常有人對我們說:“你文采這麼好,以後真是個學文科的料”。工作後,又有身邊的人說,你這個“鐵飯碗”特別好,千萬別轉行,這個工作多穩定啊!

一個這樣說,兩個這樣說,直到很多人都這樣說。

但我們真的用心問過自己嗎?到底喜歡什麼?以後要學什麼?人生要往哪個方向走?到底哪些東西能帶來成就感?

這些問題,才真正能決定未來的高度。

《明朝那些事兒》最後說: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千萬不要在小有名氣時過度消費名譽;

千萬不要在迷茫無助時失去真實自己;

千萬不要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要知道,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以後可以笑著調侃自己的過去。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佟麗婭聲稱是“全班最醜”,曝光年級照後,網友:堪稱神仙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