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得跟鬼一樣的電影?
(一)影片戳中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我們父母那一代的人感情並沒有我們細膩,他們覺得這就是生活並不算吃苦。
昨天全家總動員去電影院看了一下,時長2個多小時,瞟了一眼旁邊的媳婦以及母親。媳婦是笑得嘻嘻哈哈,哭得稀里嘩啦。出來問了一下母親電影怎麼樣?母親說影片還可以,但是她幾乎全程都在不停地觀察身邊的人有沒有哭,唯恐錯過該落淚的環節,顯得自己冷漠無情。
其實《你好,李煥英》這部片子戳中的是我們這一代跟賈玲同齡以及更小的年輕人,因為父母那一代的人感情並沒有我們細膩,他們覺得這就是生活並不算吃苦。藝術會讓我們的內心更敏感細膩,而他們那一代的人從小沒受過什麼藝術的感染。賈玲不過是抓住了年輕人的矯情而已。無非是賈玲版媽媽再愛我一次。出道即巔峰。以後她很難再創電影的輝煌了。當一門藝術,一個非科班出身的人第一次就創造了歷史性輝煌,也就意味著這門藝術的受眾者淚點有多低,興趣有多低。普羅大眾平時經歷的情感有多荒漠。說白了就是觀眾有多好騙。時間會給李煥英電影以公正客觀的評價。這電影不錯,但目前的評價太拔高了。反過來,許多科班高手拍的電影卻沒有獲得應有的票房和評價,足以證明我國觀眾的欣賞水平的提高還有很大的空間。再說了,主要是今年票價貴啊,票房不高才怪了。
(二)摒除電影的缺點,這部小品式的電影充滿了溫馨和笑感。
總長120多分鐘,前100多分鐘幾乎都是以喜劇的形式展現,充滿笑感,簡直就是一部低配版夏洛特煩惱,後20多分鐘是影片的精華,影片到了高潮,劇情出現反轉,前面所有的喜劇都變成真情的鋪墊,小酒館裡閨蜜的真心話大冒險翻轉變成了母親對自責孩子的安慰。“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到底是真話,還是希望孩子不要自責的偉大的母愛呢?這一切都留給了觀眾去品味。
總的來說,《你好,李煥英》真的是笑中有淚,溫暖感動卻不過分煽情,它正是這個春節最需要的電影。真正做到讓觀眾笑的同時還能笑中帶淚,這不是靠技巧,她是真掏心掏肺,心無雜念,真正做到態度決定一切。這真的是她的人生,她的遺憾,她的渴望,普通觀眾在電影院裡看到這種故事,根本抵擋不住,笑著笑著情不自禁眼淚就下來了。
此外沈騰這位喜劇界的扛把子也為這部電影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塑造的角色非常另類。最難得的是,本片還塑造了一個獨立而自強的母親形象,時刻提醒我們:她是母親,但她更是自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鈍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矯情。有一種委屈,是我覺得媽你受委屈了。就像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