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
不一定會遇到愛,遇到性,遇到理解。
但一定會遇到催婚。
比如最近正在為電影奔波宣傳的賈玲,就遇到了。
01.“我都有兩個孩子了,你呢?”
2月22日。
在電影《你好,李煥英》的成都路演活動中,賈玲遭遇粉絲現場催婚。
一位媽媽粉向賈玲大膽提問:
“我來八卦一下,你看我們差不多大,我都有兩個孩子了,賈玲你呢?”
對此,賈玲“抖包袱”式迴應道:
“你有兩個,送給我一個得了。”
不得不說,賈玲的情商,確實很高。
短短几個字,就為自己和對方緩解了尷尬。
然而,兩人之間的對話雖然結束了,但在網上,關於“催婚”的戰爭,卻又再一次觸發。
在大多數網友看來,被這位媽媽粉催婚的,不止賈玲,還有他們。
眾所周知,最近正值新年。
而這位媽媽粉的言論,之所以會在網上引起熱議,除了她的催婚本意以外,還有她的措辭。
“我有兩個孩子,你呢?”
這句話,只有八個字,卻可以延伸出無數的潛臺詞。
而這,也正是激起網友們不滿的關鍵原因所在:
“無語,我都想替賈玲回答,我們差不多大,我都賺好幾個億了,你呢?”
“我發現好多生了孩子的,可愛催婚勸生了,自己過成那個樣子心裡沒點數嗎?”
“你有倆孩子不牛,賈玲沒有孩子,但很牛。”
“結婚的人,不管自己過得好不好,總喜歡催別人結婚。”
“......”
那些喜歡且熱衷催婚的人,往往是結了婚,並以結了婚為傲的人。
但是,結婚生孩子,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
又有什麼可值得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俯視著別人呢?
更為諷刺的是,有的時候,這些催婚的人,在婚姻中通常過得一敗塗地,卻還是忍不住,把別人拉進婚姻的“深淵”。
所以,催婚的人,到底是真的如他們所說的,為了別人好?
還是想共沉淪?
02.婚姻是由愛而生,不是催出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什麼?
木心這樣回道:
“一個人到世界上來,愛最可愛的,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簡而言之,人來一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
就像婚姻。
人之所以結婚,是為了滿足愛情的慾望。
那些因催促而誕生的關係,不能叫婚姻,充其量,只能叫湊合過日子。
前幾年,有一部名叫《咱們結婚吧》的電視劇很火。
劇裡,高圓圓飾演的女主角楊桃,是一個清楚地知道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於是為了自己不至於死無葬身之地,甘願單身的大齡女性。
和大多數同齡女性一樣,她也被自己“愁嫁”的媽媽,安排了各種相親。
但在她看來,相親這件事,十分不靠譜:
“相親就是把兩個在愛情路上都不太順利的兩個人,人為安排在一起,看看會不會有奇蹟發生。
而另一邊,男主角果然,則是在婚姻登記處工作,受父母婚姻影響,從而決定做一輩子單身貴族的大齡單身漢。
婚姻對他而言,就像照妖鏡。
婚前再怎麼好,婚後一樣暴露出來。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楊桃與果然,和大部分選擇單身的人一樣,信奉著希雷的一句名言:
“我自己一個人的感覺很好,我並不想要擁有你,除非你比我的獨處更加宜人。”
因此,即便身邊的人,發動各種關係,各種催促,兩人也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願為他人將就。
直到——
他們遇到了彼此。
相遇之初,兩人的會面並不愉快。但就是這樣宛若冤家的男女,在長久的相處中,卻發現對方居然是最適合自己的人。
於是,愛就對了。
於是,為了對方,心甘情願放棄原則。
就像電視劇主題曲唱的:
“終於等到你,差點要錯過你,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你,才算沒有辜負自己。”
為什麼想結婚?為什麼要結婚?
不為妥協於年紀,也不為妥協於嘈雜的聲音。
僅僅只是,不想錯過等了很久,終於姍姍來遲的人。
03.擺脫婚姻焦慮,實現婚姻自由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是隱形“病人”。
人群中,那些遠遠走著的,面無表情之人。近看,近了解,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插著著各種“焦慮”標籤。
有外貌,有生活,還有婚姻......
前不久,微博上有這麼一個話題:催婚到底在催什麼?
一些網友認為,催婚的核心目的是催生,根本目的,是為了老有所依。
但結了婚,有了孩子,真的相當於有了養老的依靠嗎?
當然不是。
生活中,不僅有棄養孩子,棄養老人的新聞也比比皆是。
真正的老有所依,依的是你自己,而非別人。
在這方面上,一位老爺爺就看得很透徹。
有網友曝光一段影片,影片中,86歲的爺爺,勸自己39歲的單身孫女別結婚:
“生了也指望不上。”
“老公有的是。”
“老了你有錢就行,咱敬老院,你改天溜達,可漂亮了。”
“......”
爺爺的一番話,不能代表所有人。
他只是結合了自身經驗,給自己最疼愛的孫女上了一堂課。
告訴她,人心不可直視。
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帶來保障的,有時候,反而是人人掛在嘴邊,看似不恥的金錢。
而在另一些網友看來,父母會催婚,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老了以後孑然一身,孤孤單單活著。
在之前播出的綜藝《我家那閨女》中,焦俊豔曾問過高亞麟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結婚?
高亞麟的回答是: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對於大多數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母而言,婚姻伴侶,可以在他們離你而去以後,陪在你的身邊。
人生最大的恐慌,莫過於直面死亡。
但如果身邊有這麼一個人,TA的存在,多多少少,會減少這樣的恐懼。
父母的擔憂,不無道理。
可是,萬一這樣的人,是錯的人呢?
那是不是會加重人生的負擔?
這樣的人,會不會比死亡更可怕?
所以啊,人千萬不要為了別人,虧待自己。
有的時候,請適當的自私一點,就像理查德費曼說的那樣:
“我沒有義務去成全別人對我的期待。”
一旦想通這一點,任何焦慮,迎刃而解。
自由,也就不請自來了。
04.
博爾赫斯講道:
“我們生命中的每位過客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會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記,也會帶走我們的部分氣息。有的人會帶走很多,也有人什麼也不留。這恰好證明,兩個靈魂不會偶然相遇。”
靈魂,如果能夠相遇,一定有它應該相遇的理由。
所謂理由,便是契機。
為什麼你還是單身,為什麼還沒結婚,歸根究底,是契機還未來臨。
就像黃齡在《晚婚》裡唱的:
“那愛來敲門,回聲的確好深,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如果你也看到那些正在等待的人。
請記得,別去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