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影往往總是出現“大熱必死”、“屌絲逆襲”的神劇,讓人不得不懷疑——在國內能否拍出好電影,完全靠撞大運?
今年的春節檔,《唐探3》和《你好,李煥英》也是延續了這種神奇!
上映前,《唐探3》的預售票房接連突破歷史,前兩部積累下的超高人氣,讓所有人都有點迫不及待——但沒想到陳思誠憋了半年,竟然真的只憋出一顆大冬瓜來,還屬於半生不熟的那種!
《李煥英》的情況則恰恰相反,賈玲初次導演,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對她的這種半路出家又沒有多少時間學習導演的新人,沒那麼信任;另外就是,擔心沈騰這次又是“掛羊頭賣狗肉”,戲份少的可憐,但卻拿來當男主宣傳!沒想到的是,這部電影卻把所有人的心都狠狠揉了一下。
再往前翻,類似的例子太多太多。《捉妖記2》,一部上過春晚的電影,但最後口碑卻慘的一比,因為投資巨大,所以收益也很難看;姜文的國民三部曲的第二部《一步之遙》,讓人直呼看不懂。
戰狼2》、《我不是藥神》、《夏洛特煩惱》則是正面典型,上映前相當低調,春節檔期連想都不敢想,但最後不光票房喜獲大豐收,而且捧紅了很多人。
這種奇葩反轉故事為什麼總能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演呢?
其一,國內電影的本質還是圈錢。
藉著第一部的良好口碑,在第二部實現收割,利潤最大化!《捉妖記2》和《唐探3》都是死在了這上面,尤其是《唐探3》,陳思誠明顯花在電影質量上的心思少了,花在植入廣告上的心思多了。
推理變得弱智,搞笑變得無聊,劇情開始拖拉,低俗惡搞頻現,觀眾自然反手就甩給他一個大大的差評。
其二,電影人的商業味太濃。
先出名,後開公司,似乎是國內一線演員的正常套路。陳思誠有公司,沈騰有公司,賈玲也開了家叫大腕的公司。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掙錢,把心思都花在掙錢上了,還能有多少心思去琢磨好好拍電影呢?
其三,江郎的才華有限!
這幾年,國內的狗尾續貂之作實在太多,無數本以為的超級大IP,結果到了第二部第三部就爛的沒法要了,《封神》系列動畫片的第一部《哪吒》是真的“封神”了,可春節檔的這第三部,票房只有可憐的3.4億!這落差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