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蝙蝠俠的死敵,被美媒評為漫畫反派角色第一名的《小丑》10月4日在美國上映了,三天進賬9350萬美元,登頂北美週末票房榜。
之前電影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映,結束後,現場觀眾紛紛起立鼓掌。之後,口碑炸裂,毫無意外的拿到了金獅獎最佳影片。
在豆瓣上保持著9.3的高分,超過90%的觀眾給出好評(四星以上)。
主演傑昆·菲尼克斯三次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可以說他的人生就是一半瘋子,一半天才。
8歲的時候就可以跟著哥哥客串電視劇。
2008年,為了拍攝偽紀錄片《我仍在這裡》,他突然宣佈息影,不再做電影演員,而是做嘻哈歌手。開始縱慾,酗酒,身材越來越臃腫,一頭亂髮和大鬍子,眼上終年不摘的墨鏡。
甚至在舞臺上喝醉,摔了下來。
經歷過瘋狂之後,傑昆·菲尼克斯想參與一部關於“角色研究”型別的電影,挑戰一些極端角色,比如DC小丑這樣的,於是和導演託德·菲利普斯一拍即合。
小丑是他扮演的第一個漫畫電影角色。在這部電影中,傑昆·菲尼克斯貢獻了精彩的演技,創造了一個渾身上下散發著恐懼的大反派。甚至可以看到他自己曾經瘋狂的影子,仍然夾帶著一些有毒的私貨。
電影類似於人物傳記,將哥譚鎮神乎其神的罪惡教父,一點點抽絲剝繭,還原成一個像我們一樣活生生的人,在生活的重壓和環境的逼迫下,被周圍人排斥隔離,一點點的扭曲,變成那個為了殺人而殺人,為了破壞而破壞,為了製作恐慌而製作恐慌,精神錯亂而又格外清醒的罪惡教父。
背景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哥譚市的貧民窟。
一個過著清貧生活的善良男子,亞瑟·弗萊克。不僅要照顧年老體弱的母親,自己還患有家族遺傳精神病,不自覺地病態性發笑。
他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卻不被認可,只能選擇成為職業小丑,靠去各種場合扮演逗人發笑的小丑生存。
但是他的笑換來了什麼?
他想逗笑公車上的黑人小孩,卻被黑人母親當作變態斥責;
他想逗笑街上的路人,卻被混混們一頓欺負;
在同事陷害下,他失業了;
在地鐵上被欺負後,他拔槍殺了三人;
母親的病重去世,讓壓抑到極點的他徹底暴走,點燃了整個哥譚市的示威運動。
整個電影的鏡頭都集中弗萊克和弗萊克的母親、女友等他的身邊人上,傑昆·菲尼克斯在小丑這個角色身上注入了強烈的情緒,本來是幸福的笑,在弗萊克身上,卻表達了不同的情緒:歉意、溫柔、癲狂、痛苦、職業假笑......
所有的這一切,都把小丑被刻畫的和其他反派太不一樣了,甚至有些完美,不論是從外貌上還是氣質上。
穿衣服越來越有品味,氣場越來越足,如同脫胎換骨一般,自信滿滿。
從出場時候的被欺負、軟弱無助到奮起反擊成為反派的領袖,悠閒抽著煙,大搖大擺走著,讓人覺得他所做的都是正確的,他就應該變成這個樣子,所有欺負他的人都該死。
還有弗萊克每一個抽菸的鏡頭都很酷,尤其是悠然自得在化妝間抽著煙,對著鏡子給自己染髮,完成了小丑轉變的情節。
但是這樣真的很危險,電影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暴力的美化,在衝突中死去的人有很多是無辜的,但是看完電影后沒有人會覺得惋惜,鑑於電影的巨大影響力和傳播性,把充滿仇恨的暴力包裝的那麼帥,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模仿性。
9月24日,距離影片正式公映一週多時,美國奧羅拉市影院槍擊事件的罹難者家屬聯合給出品方華納兄弟發去公開信。他們表示:“當我們聽說華納接下來要上映一部名為《小丑》、以小丑作為主角的電影時,我們都是一愣。我們並不反對你們自由創作的權利,但是,正如漫畫改編電影裡所說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希望你們也能加入我們,利用你們的巨大影響力,為改變美國槍支氾濫的問題而努力。”一位年輕死難者的母親還告訴媒體:“現在,我一看到《小丑》的電影海報,凶手的樣子就又浮現在了我的眼前。”
《小丑》在英國宣傳期間,就發生了《每日電訊報》記者向菲尼克斯靈魂拷問,結果遭其冷遇,記者被晾在一旁足足一個小時的尷尬事件。當時,英國記者問他的問題正是:你覺得《小丑》會引來模仿犯罪嗎?
10月4日晚間,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亨廷頓海灘市的一家大型影院更是臨時宣佈關門,取消一切放映計劃,院方稱其收到可靠線報,說有人要在《小丑》放映期間生事,但最終被證明純屬虛驚一場。影院的小心翼翼由此可見一斑。
在全美各地經營著四十多家影院的Alamo Drafthouse院線甚至不惜主動推開客人,在自己主頁上以及電影院門上貼出告示,警告家長,千萬別帶小孩去看《小丑》:“這部電影裡沒有蝙蝠俠,它不是拍給小朋友看的,他們就是看了,也不會喜歡。”此外,多家院線特別提出,禁止觀眾佩戴任何面具或是穿著任何形式的Cosplay服裝來觀看《小丑》。
推薦觀看指數(8.0/10.0分)。不能否認的是《小丑》在電影藝術上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小丑形象,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小丑起源故事,但是希望這些影響僅僅停留在藝術上,不要讓他成為你的勵志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