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安利這評分高達9.4分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相差》後。我看了幾集,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我把這部電視劇安利給了我的一個朋友,聽了我的介紹後,朋友拒絕了我的安利,並說:“我覺得這部電視劇的基調太壓抑了。生活已經那麼苦了。我想看又笨又甜的東西。我想吃曲奇。”
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相差太遠了。真相太殘酷了。我一直認為只要善良就好。善良會傳染,善良會給社會帶來美好的東西。但是善是什麼?惡是什麼?看了這部電視劇,生活中,我們接近善惡。全部都在考慮。或者說,我們有時認為自己的善在別人身上就變成了惡。
電影從一開始就在法院外,吳慷仁扮演的王赦在樓梯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受害者家屬毫不留情地拉了糞。大家都不滿他為殺死了9個人的兇犯作辯護
為兇手辯護
他認為他是隱藏良心賺錢的。但是,王赦堅信兇犯應該自然地死去,而死刑犯也有死刑犯的人權。在沒有調查之前,不能輕率地結束事件。政府認為不應該早點斷亂麻。為了取得實際成績,不能匆忙執行死刑。因此,王赦在各個媒體上收集資料。他首先找到的就是《先驅報》的創始人劉昭國(溫昇豪飾演)邀他一起參與調查這起“無差別殺人案件”,(“無差別殺人事件”是犯人計劃過的,但是沒有一定的犯罪物件,而是隨機發生的事件。)他透過媒體發表事件的疑問,爭取犯人和自己的時間。劉昭國是這個事件的受害者家屬之一。我和他妻子。宋喬安的兒子劉天彥是這個事件的犧牲者之一。編劇列舉了這個事件。主要是在劉昭國調查這個事件真相的過程中,逐漸放下對兇犯的仇恨。
劇中的三條引發人性思考的線:主線小明槍殺9死21傷,他的確要死,但王律師極力尋找是否有精神病的原因想做他所謂的事情,最後還是離真相不遠的時候,政府媒體的人民的壓力迫使小明早點槍斃了。在另一個公園裡虐殺兩個女孩的事件,犯人陳昌因極端殺人而死亡,但最後因為檢查了精神病而無期。犯人沒有接受判決結果,選擇了自殺。被治療的精神停止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深深挖掘了人類惡根的本性,多方面地描寫了“殺人事件”。涉及到媒體、被害者家屬、犯人家屬、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很多臺詞和現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仔細一想,內心卻被切開了。王赦也一樣,沒有律師入行就是為壞人辯解,只是老天爺愛開玩笑,一而再再而三,將大家拉近與惡的距離,然後問自己,我還是個好人嗎?
僅僅看了兩集,心裡就很難受。一個簡單的話題反映了宏大的社會問題。幾個被害者家屬的現狀一個接一個的明朗化,犯人家屬更加來到靈堂前向被害者謝罪,但是在入口處停了下來。看到靈堂的被害者,看到哭泣的被害者家屬,怎麼向犯人家屬謝罪?複雜的心理狀態的表情,即使拿著刀在他們面前自殺,也不足彌補內心的自責和對這些人的內疚。王赦應該做的是想知道兇犯的動機,建立更正確的社會和法律,除了應有的懲罰外,只有重視預防和矯正,才能有效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根據立場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但也容易以自己的立場來判斷社會事件,招來別人的壞話和誤解,甚至網路欺凌。或許也包含著《我們與惡的距離》想探討的議題。好人是什麼?壞人是什麼?有標準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