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上映僅10天,票房突破40.23億。
中國影史第6部破40億影片。
平時對電影不感冒,對影史更不瞭解,不懂得上述數字的概念。
只是,兒子一直想帶我去看,用他的話說,不僅僅是因為電影好,他更想送我一份精神禮物。
我對他的表達嗤之以鼻。
送我禮物?無非是想讓我痛哭流涕一番,然後給我安慰,讓我感動他是好兒子,妄想!
這部戲,雖沒看,單從媒體上的介紹就能大體知道劇情。
講真,我並不激動,也沒被劇中的“李煥英”感動到。
因為,電影中“李煥英”的故事,都是我們這些做母親的,再平常不過的所作所為,我認為,理所當然。
至於我兒子,看沒看,不知道,但是透過一件小事,我知道,他肯定是受到了影響。
春節期間,兒子同學送了我一瓶價值不菲的白葡萄酒,並表明是其母親的心意。
同學走後,兒子豔羨地向我誇讚,“媽,你看看,看看人家的媽,多好!”
我用眼角瞟了他一下,甩給他一句,“誰媽不是‘李煥英’!”
接下來的氣氛有些凝固,我知道,他被觸動了。
這是我們唯一一次,沒有爭議的辯題。
“母親”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一個人,哪怕是沒讀過書,哪怕是有社交恐懼症,但凡提到“母親”,也會有說不完的故事,表不完的情愫。
論人世間,愛情會讓人甜蜜,友情會讓人忘憂,親情會讓人溫暖,唯有母愛可以觸動、滋養人的心靈,讓人無法忘懷又經得住歲月的考驗。
但是……
但是,有多少父母注意過,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就是劇中的“賈小玲”。
他們平時的表現,有時是個熊孩子;有時是個乖乖寶;有時讓你愛到心尖尖,有時又讓你恨得牙癢癢。
我們把小時候的他們,形容成個“碎錢機”;把長大後的他們形容成,與我們對陣的“戰鬥機”。
可是,他們骨子裡和我們一樣,善良孝順。
只是我們做父母的,很少給孩子表現的機會,經常曲解孩子的好意。
試想想,當你的孩子想給你做家務,你卻讓他把時間用在學習上;
我就是這樣,兒子只是單純地想陪我去看場電影,我不僅不給他機會,還要曲解他的好意。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不是孩子們不貼心,是我們做父母的太複雜。
電影中,賈玲的哭戲很重。
媒體中的介紹,都是賈玲哭到不能自已。
其實這部戲,描寫母親的部分,對於我們這些做母親的人,再平常、普通不過。
我們所感動的,是劇中的賈小玲。
我們將自己和孩子帶入到劇中,想像終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像賈小玲一樣,對我們回憶、懷念、愧疚,想要補償。
然後,我們懂得:我們怎樣用力的愛著孩子,孩子就怎樣用力的愛著我們。
電影《找到你》中,有一句臺詞,
我們最要感謝的其實是孩子。是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獻給生命的愛,那是一種自由。
這句話送給我自己,也送給每位母親。
最後,感謝賈玲,給我們做母親的上了一課。
同時也說聲對不起,沒去看你的電影。
因為,你哭的樣子讓我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