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01

都說青春期的孩子難管,明星家庭也不例外。

回想七年前,《爸爸去哪兒》一開播就吸粉無數,更有大量網友忍不住大呼,想組隊去偷節目裡的萌娃們。

如今,萌娃們陸續長大,進入青春期了。

譬如14歲的黃多多,是熱搜上的常客。

12歲的森碟和天天,每回相聚,都會被網友大呼偶像劇現場。

吳鎮宇家的費曼,更是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惹得網友追捧和喜愛。

然而,也是這群孩子,時不時爆出各種難言的“問題”,遭網友吐槽甚至詬病。

這些陸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02

“罵爹”的費曼,“訓爹”的天天

當年6歲的費曼上節目時,是個乖巧到讓人心疼的萌娃。

自己落水了,臉還被擦傷了,也只是尷尬地笑,不敢求助工作人員,更不敢告訴爸爸。

每回吳鎮宇衝費曼發脾氣,他也總是不爭不辯,眼睛裡還會刻意強忍著打轉的眼淚。

然而,邁入青春期門檻的費曼,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唯唯諾諾的小孩兒了。

父親吳鎮宇希望兒子可以過普通的生活,不希望費曼過多曝光,結果費曼把自媒體玩得極溜,時不時上個熱搜,老父親的阻攔根本沒有用。

明目張膽地在網上發爸爸的醜照,嘲笑爸爸臭美。

每回吳鎮宇若在網上取笑費曼,他便立馬回懟回去,絲毫不給爸爸留情面,甚至直接叫爸爸“滾”。

有網友稱,玩笑歸玩笑,但是跟自己親爹說“滾”,還是令人不適。

這些當然都是父子倆相處的一種特殊模式。

這種敢於取笑和怒懟父親的背後,其實藏著的是費曼內在自我的日漸強大。

父親在他眼中,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不過是一個日漸衰老的普通大叔。

他終於不必再仰視父母,也開始去觀察和認識自己父母的真實模樣,發現他們身上的很多平凡之處,甚至許多的不足。

譬如張亮就曾曬出天天對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

那會兒的天天9歲多,已然是個邁入青春期門檻的小大人了。

他看不過去父親總是忙工作、不回家看望老人家,於是以諄諄告誡的語氣,告訴張亮:“你們好好和你們的家長說說話吧,每個人平均能活75歲,珍惜吧!”

這一波操作,直接讓張亮拜服。

在這樣看似倒過來的親子關係裡,有一件事在悄悄發生,那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理想化破滅”。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爭論,一個願意陪伴自己的爸媽就是好爸媽。

甚至不需要父母做什麼,只是待在孩子身邊,孩子都會發自內心地賦予父母“偉大光輝正確”的光環。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內在自我都在快速發展。一個高大帥的爸爸,因此變成一個愛臭美的大叔;一個事業心強的優秀爸爸,也只不過是個不夠體貼家人的大忙人。

這個事給我們尋常父母的啟示是什麼?

孩子對父母的理想化是註定要破滅的,因為人無完人。所以父母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即你永遠不可能讓你的孩子滿意。

你的孩子3歲時,只要你陪著他瘋鬧就是好父母,可一個13歲的孩子,如果你繼續跟他玩鬧,他可能會嫌棄你不是比爾蓋茨或者撒切爾。

當青春期孩子的爸媽,就是這麼難。

有的孩子還會因此走極端。

一開始仰視父母,當理想化破滅後,可能會轉為鄙視,會覺得完全看不上自己的父母,自己以後也一定會超過父母。

《少年派》中林妙妙赤裸裸嫌棄在殯儀館工作的父親,認為他丟人

如果你遇上這樣的青春期孩子,怎麼辦?

請先試著理解,孩子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的。這種對父母的嫌棄背後,藏著他們自己的雄心。

這份雄心自然沒錯。

等孩子長大了一定會知道,我的父母雖然不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父母,但是他們作為普通的父母已經很棒了。只不過只有等到孩子成熟的時候才能有這樣的覺悟。

現階段,父母能做的就是剋制,不要去打壓、報復孩子。

把那些孩子氣的話當做耳邊風,聽一聽就讓它過去吧。

還是一位家有青春期娃的朋友說的好:

“心煩時記住三句話:算了吧,沒關係,會過去的。”

03

憂鬱的黃多多,傷春悲秋的諾一

當初《爸爸去哪兒》節目中,黃多多是出了名的高情商:聰敏,謹慎,得體,善於與人相處,還懂得照顧弟弟妹妹。

然而,現在的她,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八卦輿論的關注。

她染髮,化妝,打耳洞,戴戒指,每一次的打扮都能引發“出格”的評價。

就在所有這些質疑中,還有自稱是黃多多同學的出來爆料,說多多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開心,甚至性格還比較憂鬱。

何止黃多多呢。

劉燁還曾爆料,諾一小小年紀就會傷春悲秋了。

我們當然無法從隻言片語中去判斷這些孩子的狀態如何“糟糕”。

我只想說,普遍來說,青春期階段的“憂鬱”其實是健康的,再正常不過。

臨床心理學發現,青春期孩子的核心情緒,就跟憂鬱的情緒相關。

別一聽到憂鬱呀、抑鬱呀之類的字眼就嚇壞了,我們所有人開啟內在的思考時,都需要抑鬱情緒。

在社交中、與人聚會時,我們的情緒多半是愉悅的、外向的。但只要向內思考,情緒就會回到低落的位置。只有處於憂鬱狀態,人才能更好地內省和自我覺察。

青春期孩子更是如此。

他們頻繁地在思考自己是誰,未來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在社會上的位置又在哪兒,等等。總之,他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

這種憂鬱,讓青春期的孩子自帶憂傷、迷茫、封閉且躁動不安的基調。

紀錄片《零零後》中正值青春期的女孩譚雨萌就因為喜歡獨處、在家人面前提不起情緒等“問題”惹父母諸多擔心

此時,外人尤其是父母對孩子有很多的揣測和擔心,也能理解。但是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切忌過度干預。

這個時候的父母越是強勢,孩子就可能越是叛逆。

李湘家的王詩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為父母的每一分強勢無不在對孩子強調“你要聽我的”,偏偏青春期孩子此刻的核心成長議題是“我如何找到我自己”“我要成為我自己”。

李湘接到老師電話批評王詩齡不寫作業,被王詩齡直接掛掉。事後李湘並未發飆,反而試著理解女兒的情緒來由。

在這一點上,黃磊和孫莉做得很好。

我們需要從父母的位置上下來,學著以朋友的身份去跟孩子相處。

允許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允許孩子有了心事不跟你說。

尊重孩子那些無傷大雅的決定。

少嘮叨,少跟孩子說那些正確無比卻沒絲毫用處的大道理。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少說話,做飯去。

04

乖巧的森碟:爸爸媽媽,別追了

想當初,眾多萌娃中,森碟當屬最乖、口碑好到最沒爭議的一個姑娘了。

她可愛又熱情,不怕髒不怕累,行動力迅速,人稱“風一般的女子”。

如今長大了,成為亭亭玉立的少女,依然活力滿滿,笑容甜美可人。

然而,就是這枚熱情洋溢的青春美少女,對自己的爸媽卻格外冷淡。

葉一茜曾無奈曬出跟森碟的對話。聊天記錄顯示,葉一茜問一句,森碟惜字如金地回一句。內心估計正在OS:大人話怎麼這麼多,很酷,不想聊天。

能說森碟不愛自己的父母嗎?愛是愛,但就是比起跟父母親近,她更希望擁有自己的一個小世界。

她在透過這種“冷淡”跟父母“劃界限”。

作為家有青春期男孩的老母親,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每次若我跟丈夫有爭執,我家小夥子都會豎起耳朵聽。他關心我們。但是他同時也抗拒我們,刻意跟我們保持距離。

不記得從何時起,他的房間就開始關門了。要進去,得先經過他同意才行。

這個事對老父老母的啟示是什麼?

假如你總覺得跟孩子的距離遠了,甚至覺得跟孩子總是互相看不順眼,請一定記得,這是一個必須得看不順眼。

回頭想一想我們自己的青春期。

這個不舒服,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它是讓孩子去成長,去一點點離開家的能量。

想要孩子健康長大,我們就必要要去耐受跟孩子的這份梳理、距離,乃至不舒服。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去做一個哀悼。

哀悼我們的確開始變老了的事實。

哀悼孩子再也不像兒時那般需要我們了。

他們不再仰視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也距離我們越來越遠。

要如何度過這個特殊的階段?除了放手,夫妻彼此也要互相支援。

當夫妻把彼此的目光放在對方身上,便不必要把過多精力和焦灼情緒都投諸在孩子的所謂“問題”上頭了。

溫尼科特說,給青春期父母的建議,就是活下去。

所以,這一句“活下去”,送給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共勉。

11
  • 楊紫與李現領銜,《國色芳華》如何以實力演技碾壓「滑水劇」?
  • 黃磊深夜發文秀恩愛,網友:瘦下來的黃老師帥氣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