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文 | 鄺穎華

觀眾們喜歡看《還珠格格》,其實在看的時候,他們也在懷念天真爛漫的過去。彈指一揮間,20年已經過去,當年的小學生觀眾如今已長成油膩中年,可小燕子卻還是那個小燕子,她活潑,勇敢,像極了當初不諳世事的自己。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還珠格格》為什麼讓人百看不厭。

(視覺中國 / 圖)

過年期間,各大電視臺又進入老劇重播時段。

據統計,《西遊記》的重播超過3000次,甚至還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亮劍》第一輪播出後五年內的重播,已經到達3000次;而《還珠格格》就幾乎不曾缺席過湖南衛視的假期檔……尤其深受年輕人喜歡。

《還珠格格》於1998年首播,20年過去了,人氣依舊高漲,不僅幾乎年年重播,還年年重播都有人看,收視率還以絕對優勢霸氣奪冠。講道理,最喜新厭舊的莫過於觀眾的口味,可都過了這麼多年了,怎麼《還珠格格》還能讓人百看不厭?

時隔多年,觀眾們重新看《還珠格格》,卻發現令妃有不少舉動看似善意,但內藏玄機,比如當初的真假格格事件,其實就是令妃不斷慫恿乾隆,說他和小燕子長得像,這才促成事件的;而乾隆與皇后的關係破裂,也與令妃在背後煽風點火、打皇后小報告有關。如此手段,讓看重播的觀眾直呼瞎了眼,當初竟沒發現令妃是個心機婊。

被觀眾扒出有心機一面的除了令妃,還有紫薇和爾康。在他們看來,紫薇雖一向以溫柔示人,卻遊說小燕子不顧自身安危,獨自翻山送信物;儒雅深情的爾康也好不了哪裡去,在他為蕭劍介紹他們一行人時,別人都是一句話帶過,唯有他不僅介紹了自己的名字,還強調自己是 “大學士福倫的長子”和“當今聖上的御前侍衛”,簡直就是心機boy。當然,也有狠毒角色被洗白的,比如愛扎針的容嬤嬤其實只是忠心護主,詭計多端的皇后其實對花心的乾隆一片深情等等。

先不管這波分析正確與否,觀眾們能在不同時期對角色作出不同解讀,其實要歸功於編劇塑造角色的功底。《還珠格格》的每個人物性格標籤鮮明,小燕子是“活潑好動”,紫薇是“知書識禮”,爾康是“深情儒雅”,永琪是“動靜分明”……但雖如此,這些角色並沒有受到侷限,他們在觀眾心中的形象非常立體豐滿,甚至有血有肉。

這是因為編劇在設定角色時,都賦予了他們不可忽視的閃光點和缺點:愛恨分明的小燕子,闖起禍來能讓觀眾氣得咬牙切齒;而乾隆再怎麼以慈祥老父親的形象出現,也改變不了他是個見一個愛一個的花心渣男的事實。

在《還珠格格》首播時,由於環境的限制,觀眾們對角色的理解會受到角色鮮明的標籤限制,但隨著重播次數的增多,觀眾們有機會以不同心態和不同角度去觀看《還珠格格》,觀賞體會也能隨之變化。在當今的網路語境下,這些千人千面的分析會被無限放大並廣為傳播,有趣的解讀甚至會在全網掀起熱潮,比如被觀眾們截圖分析,最後淪為表情包的爾康。

此外,《還珠格格》還有不少深藏不露的設定,能讓觀眾一邊挖細節一邊大呼過癮。令妃之所以能被解讀成心機girl,也是因為被觀眾扒出其人物原型是孝儀純皇后。這位皇后來歷不簡單:她是漢人宮女出身,卻深受乾隆寵愛,不僅十年內生下四子二女,最後還以皇貴妃的身份代替皇后執掌後宮。在《如懿傳》中,身為終極大boss的魏嬿婉的原型就是孝儀純皇后。這麼有料的設定,自然能讓觀眾樂此不疲地去扒一扒《還珠格格》。

《還珠格格》當中有這麼多細思恐極的細節,其實也反映了《還珠格格》作為影視劇的質量非常優秀。只有好劇值得觀眾反覆推敲,而好劇離不開導演、編劇和演員共同用心付出。觀眾們調侃爾康表情包,其實也在感嘆周杰演戲時認真投入;觀眾們去挖令妃和五阿哥的歷史原型,也反映了這兩個角色已深入民心。

20年來,人們每每想起《還珠格格》,先想到的定是片頭那遼闊的大草原上,眾人馳馬奔騰,旗幟飄飄的場景,這樣大氣磅礴、一氣呵成的鏡頭,在影視劇摳圖成風的今天愈發少見,自然也讓觀眾更加珍惜當年的經典了。

(視覺中國 / 圖)

小燕子還是那個小燕子,觀眾卻老了枷鎖

雖說《還珠格格》的劇本在人物塑造上非常出色,但《還珠格格》始終是一部瓊瑤劇,因而在臺詞上還是具有相當強烈的言情色彩。當年追《還珠格格》的少男少女不一定讀過《上邪》,但絕對背得出“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當年的痴情男女也不一定去過大明湖,但在聽到紫薇那句“皇上,你還記得十九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時,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浮現出夏雨荷在霧雨中苦苦等待的場景。

《還珠格格》就是一部超大型的言情套路劇,它囊括了當下所有經典言情必有橋段:小燕子是典型的“麻雀變鳳凰”,紫薇是教科書式的“平民公主”,爾康和五阿哥是少女們最愛的高富帥和白馬王子,就連丫頭金鎖也找了個能把自己寵上天的暖男柳青。

主角們還能想任性就任性,因為他們的皇阿瑪雖在歷史上用文字獄殺了不少人,但在劇中面對多次挑戰皇權的女主角時,始終狠不下心來——不然,《還珠格格》的故事哪有這麼長?除此之外,《還珠格格》的整體劇情走的也是典型的童話風,好人必有好報,壞人必有壞報,容嬤嬤再狂妄自大,也得承受給紫薇扎針的報應。

套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它的核心元素能滿足觀眾需求;《還珠格格》重播20年依然受歡迎,這說明它的核心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在《還珠格格》傳遞給觀眾的資訊中,影響力最大的便是“要勇敢地去愛”:小燕子和永琪門不當戶不對,但兩人依舊能跨越隔閡相愛;紫薇和爾康一路風雨坎坷,但始終堅守著當初許下的愛情誓言。

愛情可以是轟轟烈烈的,也可以是細水流長的,但愛情中的雙方必須是平等的,而且還要勇敢專一地去守護愛情。這一愛情觀不僅是《還珠格格》全劇的中心,還是許多人對愛情最美好的幻想。

《還珠格格》一共有三部,但能被反覆重播的只有前兩部,這當中除了有第三部換了演員陣容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因為第三部完全打破了人們對愛情的幻想。

在第三部中,五阿哥不僅娶了知畫,兩人還有了兒子綿億;風流的皇帝愛上了和夏雨荷長得相似的江南名妓夏盈盈,痴情的皇后削髮血書勸諫,卻被廢后。第三部劇情被罵狗血,但它恰恰卻道出了埋伏於前兩部的各個角色設定上的悲劇性。永琪身為阿哥,註定了他和平民出身的小燕子的愛情之路不會一帆風順,而永琪性格上的懦弱和不自信也註定了他會對外部壓力妥協,也為後來他無法處理好小燕子和知畫之間的矛盾埋下伏筆。

如果說《還珠格格》前兩部為觀眾塑造了美好的愛情童話,那麼第三部就是瓊瑤送給觀眾的一巴掌,這巴掌拍醒了觀眾對理想愛情的寄託,逼迫他們面對赤裸裸的現實,比如門當戶對。

觀眾們喜歡看《還珠格格》,其實在看的時候,他們也在懷念天真爛漫的過去。彈指一揮間,20年已經過去,當年的小學生觀眾如今已長成油膩中年,可小燕子卻還是那個小燕子,她活潑,勇敢,會為愛大膽表白,像極了當初不諳世事的自己。多年以後,當那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當那爛熟於心的臺詞再次出現在螢幕中時,已被歲月打磨過的我們也許會不禁想起,那些年,我們曾和青春許下的諾言——

“讓我們紅塵做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1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參加過《一站到底》的“神童”何宜德,其父的教育方式爭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