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春林 圖/網路
◐
《你好,李煥英》大火,該是給某些影視工作者提了個醒兒
實事求是地說,雖然能夠想象到賈玲的努力,但平日裡很少看她的小品。沒想到,影片《你好,李煥英》竟然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賈玲。
這部影片表述的主題並不新鮮,是被表述過一千次一萬次的母女親情,譬如母親的付出、母愛的偉大,對母親的思念和愧疚等。
故事的情節也並不複雜:母女觀念不同,摩擦不斷;母親突然離世,女兒痛悔不已;因“意外”穿越回25年前,到了母親年輕時代,帶著對母親的虧欠,展開一場為母親圓夢計劃。
但恰恰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放在“就地過年”“人逢佳節倍思親”的春節期間上映,透過母女的故事,在時空的斷裂與糾纏中,抽離出永恆的親情主題,寄予一種美好的憧憬,表達由此帶來的心理專注和情感依戀。
電影顯然引起了共鳴,直接進入了觀眾的心靈,成為引導大家思想抵達一個新境界的橋樑,讓人們在節日期間停下腳步,除卻浮躁,回溯源頭、感悟本心、懷人致遠,讓今日生活不斷催化與古長新的新境。
顯然,這部電影主打親情,沒有贏在技巧、手法、場景等方面,贏就贏在真實、貼近生活——故事的真實,情感的真實;接地氣,有人間煙火的味道。
故事就在身邊,我們都是故事中的人物,都想說一聲“你好,李煥英”。
相反,現在常常有一些標榜“先鋒”的影視作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佔用大量的公共資源,但宏大的場景掩蓋不了主題的殘缺,高蹈的說教替代不了情感的稀薄,強大的演員陣容裝潢不了藝術的自信;遠離大眾、遠離生活;浮華空洞、內容蒼白、充斥功利;讓人看不懂、猜不透、接受不了;只能轉瞬即逝、經年即腐。
還有一些帶有眾多頭銜的所謂“大家”、“大腕”,被置身其中的一些事物侷限了思想、模糊了眼睛,放棄對於精神家園的守望,炮製一些浮躁虛無的東西,讓人難受、自己難受。
不是嗎?
影片《你好,李煥英》再一次告訴我們:美麗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懷,是永恆的,人間大愛、人類親情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最美好感情。
當然,並不是說《你好,李煥英》這部影片已經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高度,人們的買賬也並不是因為它給大家帶來了什麼驚世駭俗的新東西。
它只是用一種貼近大眾貼近生活的內容,展現出了人性與人生中的愛,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生活或生命中的影子,都能感同身受,感覺到溫暖、美好且充滿力量。而這些,正是大眾所需要的。
同時,這部影片也能從某個角度提醒我們,尤其是影視工作者,不要忘了大眾、漠視大眾,大眾需要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文藝為大眾服務“永遠在路上”。
借用一位詩人的詩表達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在這都市之夜的深處
我願用一百條繁華的街道
換一條簡樸的河流
浸潤我的夢 明澈安詳……”(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