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說到獨立女性,你腦海裡會出現什麼形象呢?

不依靠男人、經濟獨立的職場女精英;

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不想對傳統觀念妥協的女性;

寧可拼命工作,也不願做全職太太的媽媽;

……

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往往想到的是這樣一些描述。

但這部電影讓獨立女性的形象再一次飽滿和豐富了起來。李煥英是一個妻子,一箇中年婦女,一個為孩子操勞的母親,但她也可以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女性。她的幸福,跟男人無關,跟她的兒女有沒有出息,也無關。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談女性真正的獨立是什麼。

01

女人的獨立,與婚姻有什麼關係?

電影中,賈曉玲千方百計想改變媽媽的人生軌跡,她希望媽媽嫁給廠長的兒子,過上好日子,生個有出息的女兒。

她覺得這一切,能讓媽媽高興。

但實際上媽媽並沒有得到這一切,她還是嫁給了普通人賈文田,生了一個讓人不省心的女兒。

賈曉玲以為自己的計劃失敗了,沒想到媽媽卻說:“我這輩子過得很幸福,怎麼就沒人信呢?”

有趣的是,電影幾乎拋開了所有的男性視角,只看到了女人自己。電影裡所有的男性都成了配角,甚至最後李煥英嫁的是怎樣的人,電影都沒有交代,但是我們卻知道,她是幸福的。

因為她獨立選擇了自己要過的人生、要嫁的人。

此時,我們不禁想問,在形成獨立人格之前,一個女孩要經歷什麼?少女想起了另一部經典作品——《小婦人》則講述了在與男性視角的對抗中,女孩經歷的成長。

這部經典著作描述了四個女孩的故事,其中的喬一直被奉為獨立女性的代表,她從小痛恨婚姻,甚至面對自己的摯愛,她也毅然選擇了拒絕。

她說:

“女人也有思想、也有心靈,也有野心和才華,當然,她們也有美貌。但是我受夠了人們說女人唯一適合的就是愛情。”

她拒絕了一樁全世界都看好的婚姻,獨自離開家鄉打拼事業。但在很多年以後,卻選擇了嫁給了大叔——貝爾教授,回到老家,生了一群孩子。

很多人覺得很奇怪,喬不是很獨立嗎?不是不想對傳統觀念妥協嗎?怎麼最終會選擇這樣的人生。

可實際上,走進婚姻的喬,反而真正獨立了,也活得更自由了。

為什麼呢?

因為真正的獨立,不在於反抗婚姻,也不在於與男性競爭,而在於接納真實的自己。

貝爾教授讓喬意識到,她不需要否認自己的孤獨、脆弱,就像她不需要否認自己的獨立、才華一樣;她可以拒絕不喜歡的人,也同樣可以在脆弱時全心依賴一個人。

婚後的喬仍然堅持自己的事業,例如創辦學校、投身教育、收留貧窮人家的孩子。她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也過著自己熱愛的生活。

這樣看來,結婚並不一定會讓一個獨立的女性失去自我,相反,一個接納自己的女人,無論結婚與否,她都是獨立的。

02

假性獨立的本質,是厭女症

很多時候,我們也陷入喬年輕時的誤區。

許多女同事拼命工作,渴望呈現一種獨立的狀態,一邊發誓不結婚,一邊又常常說自己缺愛,自我懷疑;她們在經濟上獨立了,卻因為自己的一次軟弱而自我厭煩。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 “厭女症”本質上是對女性角色的不認可和輕視,即認為男性的特質生來是高貴的,而女性的特質需要男人的認同。

我們往往以為男性才有厭女症,實際上不是。

當我們認為女性就是軟弱、卑微、犧牲、妥協時,自然就產生了對自己身份的厭惡,渴望擺脫這些所謂的女性形象,而奮不顧身。

就像《小婦人》中的喬,從小就幻想 “如果我是個男孩,就好了“。

如果我是男孩,就不用被逼著嫁人;

如果我是男孩,就可以獨立賺錢養家,不用伸手找人幫助;

……

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像男孩子一樣獨立和自主,她壓抑自己、失去自由。實際上,這是一種假性獨立,本質上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明星袁詠儀曾經說過一句話:”獨立女性,就該花男人錢。“

當她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時,哪怕花丈夫的錢也妨礙不了她的自由,因為在家帶娃也可以是主動的選擇。

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中的李煥英,讓人感到那麼舒服。

導演沒有刻畫她與男性的對抗,也沒有刻畫她為了擺脫身份而奮不顧身,她自始至終是接納自己的。

她跟王琴搶電視機,不是因為想攀附任何人,更不是搶男人,而是想為自己爭取快樂;她有一群女性死黨,在她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而在朋友需要的時候,她也不計回報地幫助。

《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一書中寫道:

“男性同性社會性慾望支配的社會中,女人的友情,在“原理”上是不成立的,因為,多數女人,都以男人為歸屬而互為潛在的競爭對手。”

但電影中幾位女性,可以自由地分享友誼,也獨立地追逐自己的人生,在她們的笑容裡,看不到任何攀附男性帶來的壓抑。

03

獨立女人與孩子的關係,是怎樣的?

少女時期的李煥英是獨立的,成為母親之後,她也保持著一個母親的自我獨立。

她並沒有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建立在女兒的前途上,儘管女兒總愛闖禍,在外人看來沒有出息,但她說:“我的女兒,只要健康快樂就行了。”

這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理想母親啊。

電影上映前,微博曾發出了一個互動:如果讓你和年輕媽媽做一次時空對話,你會跟媽媽說什麼呢?

其中熱評第二的回覆是:“不要把我生下來”。

短短几個字,我們看見了一個望子成才的母親,和一個痛苦無助的孩子。有多少家庭的親子關係,正是這樣互相纏累的呢?

如果一個女人,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不能接納自己的人生,她就會把期待都放在後代身上。

我在讀研的時候接到過這樣的案例。一個很優秀的國際高中的小女孩,在面臨國際考試的時候突然靜不下心學習了。她很焦慮,如果這次考試沒考好,那真的太辜負爸媽了,焦慮到沒法學習。

後面我瞭解到,她的父母非常愛她,為了她有光明的未來,超負荷地承載著她的學費,賣掉了家裡的房子,還沒日沒夜地工作。

如果她失敗了,那麼父母付出的一切都會付之東流。在過高的期望下,孩子得到的是壓力、是自責、是希望自己沒有出生。

《我母親/我自己》一書中說道:

“健康的母女關係是相互尊重、承認對方的獨立性、能夠包容矛盾和衝突為特質的。

其成功的基石是母親獨立的女性意識,理想的結果是女兒最終養成獨立的人格、坦然的性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正如賈玲所說,“她不止是我的媽媽,她還是她自己”。

賈玲透過電影她將李煥英交還到她自己手中,這其中透露著自我獨立的意識,也透露著媽媽獨立的自我意識。

寫在最後

當有一天,我們談論一個為家庭付出的母親時,腦海裡不再只是 ”犧牲、付出、無趣、衰老“ 這樣的詞彙,而是可以用自由、自愛、尊重來描述她時,我們才真的獲得了獨立。

在成為任何一種角色之前,你首先是自己,

無論你是女孩、還是媽媽,都是最美的自己。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參考的文獻資料:

[1] Johnston, J., & Taylor, J. (2008). Feminist consumerism and fat activis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assroots activism and the Dove real beauty campaign.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33(4), 941-966.[2] Jeffreys, Sheila. 2005. Beauty and Misogyny: Harmful Cultural Practices in the West. New York: Routledge[3] 上野千鶴子. (2015).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上海三聯書店.[4] 南茜・弗萊迪. (2004). 我母親/我自己:女性獨立與性意識. 文匯出版社.

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丹麥電影推薦: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