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好,李煥英》。很多的情節和語言都是觸動人心的。其中影片中的一句話就是:“從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模樣......。”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而我對此也是頗有感觸。可能曾經在很多人眼裡。從記事起,媽媽不僅是那個中年婦女,還是在孩子心中高大完美的權威形象。無論與媽媽的關係好與差,感恩還是埋怨。幾乎很少有人會倒回去看,媽媽也曾少女,也曾青澀,也曾懵懂……。直到她後來成為了孩子的媽媽,並開始學著去做媽媽,一個好的媽媽。
對於導演賈玲來說,媽媽李煥英是她心中最愛的人。也因媽媽突然的離去,而成了她心中的一個“結”。
每個人與媽媽的關係,或許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結”。而這個“結”亦是我們與媽媽那份深沉而又獨特的連結。和很多人一樣,看著這部影片,也讓自己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想到了自己與媽媽的關係~想到了我與媽媽的那個“結”。
曾經的我,在對媽媽的情感中,常常處在一種很擰巴糾纏的狀態裡。一邊很愛她,一邊又對媽媽很是埋怨。因為覺得是她把我選為了家庭的“犧牲者”。姐妹幾人,在母親的眼中其實都很愛(這點我是可以感受到的)。但在那個有些貧瘠的年代,她又不可能將我們個個都培養出去。於是在她心中最善良最實誠的我,便被選為了為這個家庭減負的存在。
所以,在姐姐和妹妹們被父母煞費苦心的送往城裡接受更好的教育時,我被留在老家,繼續過著上學學習,下學除草的日子。姐姐的高中,成績不好,是母親借錢也讓她復讀的。而我的高中,是因為實在供不起的理由,而直接被輟學的……。很多曾經的經歷,都讓自己對母親有怨。
只是後來細想~其實相對來說,村子裡當其他和我同齡的女孩子,被早早輟學在家,幫著父母務農時。母親也還是在盡力去做到她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只是面對孩子多,花錢多,老公掙得又不能養家餬口的境況下,她面對家裡的幾畝田~也是拼勁全力的提高收成,但對這個家庭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入不敷出。家境的貧寒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另外還有~在農村沒有兒子一般也是會留一個女兒招一個贅婿的。而這點,也是常常被來串門的鄰居和親戚們提起來的。
雖然最終我被留下了,但父親和大姐卻並不同意我以後就此生活。許是因父親和大姐的影響,觸動了母親原本就猶豫不捨的心。那段時間的母親,言行中時常流露出對我的愧疚。
後來,村子裡真的開始有人來給我說媒,人家也很願意做贅婿進我家。但還是被母親推掉了。又開始張羅著讓在外工作的大姐留意些,幫我尋個出去工作的機會。
在大姐的幫助下,我去了本市的一個小專案部工作。雖然條件不好,也很是辛苦。但面對這樣的機會,我也倍感珍惜,哪怕將每個月幾乎所有的工資都貼補家用,自己只留下一點的吃飯錢,心中也是滿足的。後來在身邊同事的幫助下,邊工作,邊自學考取了本科學歷,也算圓了我的大學夢。
工作期間一個偶然的巧合,我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一見鍾情的我們,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結婚後,我們便去到了他所在的城市發展。就這樣,我的人生又開始變得不一樣。而母親在我心中,那時也還是愛恨參半。就因為那份不公吧!成了心中的一個“結”。
而這個“結”一解就是十幾年,母親日漸衰老,而我也已人到中年。很多事情,不僅時間會沖淡一切,人也會在不斷的成長經歷中,領悟~理解~並放下很多過去的節“結”。人的長大,真的不是慢慢長大的。而是慢慢積累著長大的資源,然後在某一個瞬間你就長大了。這樣的瞬間在人的成長中,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個。每一個這樣的瞬間,都會讓自己更清晰也更通透。更多的接納,更多的瞭然~
很慶幸自己在母親還健在的現在,已經能夠放下對母親的那份怨。也才能由心發現並看到母親這樣一個真實而又完整的人的存在。
就像《你好,李煥英》中,“重現”媽媽年輕時的樣子一樣。當我看著七十多歲的母親,憶起曾經姥姥,舅媽經常說起的年輕時母親的樣子。彷彿透過母親臉上歲月的痕跡,也能看到曾經那個年輕有活力的她~美麗,堅強,聰明,能幹……。亦能看到她經歷中的無奈與心酸。
母親的經歷,她所經歷的不公,其實比我更甚。自小聰明伶俐的母親,出生在一個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的家族裡。所以,即便母親是家裡唯一的女娃,也一樣是被姥爺瞧不上又嫌棄的女孩子。5歲就開始跟著姥姥學紡棉的母親,凌晨4點在舅舅們還在美美的睡夢中時,就開始被揪起來跟著紡棉,稍有打盹或遲緩,就是一頓痛罵。母親生來一雙巧手,人又聰明,學什麼都很快。所以,不大的年齡,紡棉,織布,做衣服……就都在姥姥之上了。除此之外,地裡的農活也是乾的有模有樣。也因此,早早的就已經撐起了家裡的半邊天。
可即便自己的時間大部分都被家裡的活計所佔,母親在學堂的成績也依然還是拔尖的。只是人一旦有了一個執念,就很難看到其他的了,對姥爺來說,無論母親有多麼優秀,她也是個女娃,女娃就是不稀罕,不待見。七八歲的母親,幹完活回家,只因和村子裡的小夥伴們戲耍了一會兒,晚了回家的點。回到家就會被姥爺吊在房樑上打。而每每憶起這些,母親的眼裡都是泛淚的。
而讓人詫異的是,姥爺雖重男輕女,不喜女娃。但在上學學習知識增進文化上~卻又是對孩子們一視同仁,一樣的支援。所以,母親當時也是一路讀到了高中,只是後來的大學開始進行推薦機制,姥爺家成分不好,母親便沒了被推薦的機會。這也是母親心中一直以來的遺憾。
也因這份遺憾,讓母親對我們姐妹的學業很是重視。對使我的被迫輟學而總心存愧疚。直到後來我也透過努力圓了上大學的遺憾,直到我的人生軌跡也開始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母親心中對我的“結”才算慢慢放下。
仔細想來,我與媽媽之間曾經的那個“結”。哪裡只是因為那份不公啊。而是在我心中~從我記事起,媽媽就不僅是那個中年婦女,還是在我心中高大完美的權威形象。這樣的形象,讓我對媽媽有愛,有敬,也同樣會有自己內心對她完美權威的要求和期待。
只是忽略了,她也曾年幼,也曾少女,也曾經歷過種種~包括惱人的生活,也受過心靈的創傷……。
媽媽是誰?那個疼愛孩子的媽媽。年幼的我們看著她,心中總是覺得媽媽是那樣完美。但也因此,讓我們對她不完美的表現而心有不滿和抗拒。但其實媽媽除了是一個愛孩子的媽媽之外,她也還是她自己啊!
我對媽媽~帶著幼時的成見去認知,帶著成長的領悟去化解~
此刻~媽媽,讓我重新認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