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青春電影滿載觀眾對青春往事的追憶。曾國祥執導的《少年的你》打破了以往的校園唯美風格,聚焦校園霸凌的話題,揭露青春往事的另一面。從現實主義角度來看,《少年的你》運用多個隱喻將青春晦澀的一面表達得含蓄、委婉,並透過巧妙的光影設計、運鏡來抒寫青春畫面。該片的敘事風格別具一格,電影中符號、鏡頭、色彩、語言等多飽含深層意蘊。

一、商業青春電影現實主義蛻變

從近年國產青春系電影實踐來看,該型別影片不再拘泥於唯美、浪漫和偶像的愛情題材,而是聚焦於社會關注點,嘗試以更全面、專業的電影手法來詮釋主題意義。在《少年的你》中,影片直擊高考學子學習生涯,對高中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現實經歷進行刻畫,表現了不同階層、不同家庭學生的特點,注重對主人公的心理描繪與情感營造。該片具有現實意義,是對傳統校園青春電影符號的創新,在敘事主題和風格上積極開拓,從社會意義和商業意義兩個角度都獲得了成功。

影片榮獲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8 項提名,併成功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在中國內地實現票房超15億。影片憑藉現實主義風打破傳統青春題材的唯美小清新,主要講述優秀學生陳念和追債打工少年小北的故事,予以校園霸凌、學生成長問題等一定的闡釋。

結合美國著名文學理論家韋勒克的研究,我們可以對現實主義型別界定進行分析,在《文學研究中的現實主義概念》一書中,他指出客觀性、典型性和批判性是界定文藝觀中現實主義的三要素。首先,從客觀性層面來說,《少年的你》的敘事色彩具有客觀性,著重表現學習、成長等內容,飽含著藝術張力;因此,對源於現實的內容,影片以寫實鏡頭予以表現,而校園霸凌方面的內容不太符合觀眾以往對青春電影美好、純真、浪漫的想象。影片開篇,以陳念好友胡小蝶跳樓奠定了整個影片的情感基調,給人壓抑感。校園問題主要是以魏萊女同學為首的小團體行動展開,如陳念逃到垃圾桶裡躲避追打等。校園霸凌的存在逐漸為社會關注。由於《少年的你》中的學校為復讀高中,因此存在一些成績不甚優異、甚至有暴力傾向的學生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其次,該片具有典型化特徵,影片故事整體圍繞高考前60天學子的緊張狀態展開,這段場景通常可以調動觀眾的相似感受,加上陳念等人之間的矛盾衝突,營造出節奏張力,戲劇衝突較為明顯。最後,影片具有批判性特徵,現實主義並非以坦露現實為唯一目的,而是透過一定藝術手法將更深層次的內容傳遞觀眾,從而引發觀眾的情緒探索,社會思考等。在《少年的你》中,導演創作風格特色鮮明,將校園霸凌問題放在關鍵地位,揭露了一定的社會弊端。該片是定位在校園青春背景下的現實寫照,校服、教室、高考備戰書籍、課間操等都是典型的青春符號,敘事空間為學校,同時表現校園外、家庭、派出所等附近環境,影片著重展露校園學生成長、社交問題,是一種反烏托邦式的青春。

二、電影中的隱喻藝術

隱喻是一種比喻手法,這種文學手法被巧妙地運用在人物的情感變化中,主人公及其思想感情作為主體,是創作者想要向觀者表現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表達作用,有利於強化事物特徵,並加強記憶委婉性。隱喻手法的運用要把握幾點原則,如主體和喻體的相似性,包括形狀相似、動作相似、心理相似等。隱喻手法具有細膩、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可以觸發人們思考,而深層次的隱喻之於現實主義色彩文字的講述更有內涵價值,有利於實現傳統青春符號的人文意義突破。

(一)鏡頭中的隱喻

青春電影通常選擇校園場景,服務於主題的電影元素,如鏡頭、對白、音樂、場景、道具等都應體現連續性,避免分散。青春電影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創制者從寫實性畫面開始,除了歌頌青春美好,少年情愫等話題外,還可以揭露成長困境,闡述青少年叛逆、越軌等問題,具有現實意義,這讓青春型別的影片內涵更全面、豐富。鏡頭是電影最基本的元素,精心設計的每個鏡頭或者鏡頭之間都可以傳遞出大量資訊。創制者可以透過對景別進行調整,擴大或延伸某種道具的功能作用,靈活地運用鏡頭變化,服務於劇情發展、人物狀態或主題需要。例如,《少年的你》在鏡頭變化中注重和敘事內容進行配合,藉助鏡頭語言傳遞資訊,調動觀眾的思索欲和探究欲。該片多使用近景特寫鏡頭來進行心理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可以很好地反映心理狀態,並對情緒、心理等氛圍營造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如影片中胡小蝶喝完酸奶後的狀態表現,導演在這裡特別注意細節——吸管被咬爛,這就是其內心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日本電影研究學者用“枕頭鏡頭”來向觀眾強調一些靜物畫面的藝術魅力,咬爛的吸管這一靜物體現了動態變化後的結果,是胡小蝶恐懼、壓抑、不知所措心理狀態的外在體現,這既可以充實資訊空間,又能梳理好情節關係。導演在此處透過隱喻手法傳遞新的資訊,即給喝光了的酸奶瓶大鏡頭,這一酸奶瓶的吸管被咬得很爛,而其周邊卻是完整的酸奶瓶,這隻酸奶瓶被包圍在中間,彷彿就是胡小蝶本身的形象縮影,這裡的隱喻起到了暗示作用。此外,被欺凌物件從胡小蝶變為陳念時,在電影的1小時零4秒左右就已表現出來,即實現了校園欺凌物件的反轉,鏡頭推向整個教學樓,導演用全景進行表現,隨後過渡到一個人的手機螢幕,彷彿是人的眼睛在進行窺視,而陳念則成為人們窺視的物件。再如小北和陳唸的一段相處鏡頭,陳念在前面走,小北跟在後面,此時影片鏡頭轉向綠燈給予特寫,陳念已經通過了路口,隨後鏡頭表現的是十字路口的紅燈,意味著陳念和小北的分別,同時發揮暗喻功能,預示著後期劇情的轉折。此外,花語也常常被用來隱喻某些含義,陳念高考前,有這樣一段鏡頭,兩束白色雛菊被鐵絲綁住,鏡頭推進,白色雛菊的純真含義得到展示,同時也體現了小北對陳唸的祝福。

(二)人物姓名符號的隱喻

在文學範疇中,角色姓名往往可以設定一些特殊寓意,好的角色名可以讓讀者印象深刻,還可以服務於故事的主題需要。因此,名字可以是角色的一種象徵,一種意義載體。在《少年的你》中,不同的角色性格色彩不同。如主人公陳念,名字諧音為“成年”,從少年時代開始,陳唸的成長經歷是一段心路歷程,體現著一種心態、心智的成長與蛻變。在她的年紀,承受著相當的壓力,在某些同學的羞辱中學習,在小北的陪伴中成長。小北自小被父母拋棄,被迫走進社會的角落謀生,苦難和暴力注入了他的生活,但小北卻成為了陳唸的依靠和保護者,從劇情上看,是小北對陳念人身的保護,兩個弱小心靈的寄託;而從隱性層面來看,小北的名字恰恰是一種隱喻手法,正是陳念嚮往的北京,男主人公“小北”的“北”代表著“北京”,隱喻陳念要去北京。因此,影片從姓名設計上,就已為觀眾留下了線索,觀眾會在觀賞完整部影片後開始思考,而名字的隱喻設計則會讓觀眾回味無窮。

以魏萊為中心的小團體有著青春期放肆任性的囂張,但也有著受到懲罰時的懦弱和膽怯,從魏萊的名字上看,與“未來”同音,詮釋了青少年的差異化和未知的成長方向。另外,影片年輕的男警官“鄭易”有著一份了不起的職業操守,能夠堅持執法者的責任感,致力於解決小北和陳唸的刑事問題。因此,鄭易同音“正義”,其實也是影片中伸張正義的體現,這是一種法的堅守,引發觀眾和社會對校園問題保護和立法方面的思考、探索。影片結束時,鄭易終將事實澄清,為陳念、小北、魏萊等人伸張了正義。

(三)語言的隱喻

電影對白、獨白是電影資訊元素,語言可以直接傳遞出人物的情緒、情感等狀態,也能反映出角色的性格、職業特點等;對於影片敘事而言,電影語言也可發揮角色心境營造、推動劇情發展等作用。《少年的你》從定場鏡頭開始,一段陳念教課的插敘,透過授課臺詞傳遞主旨資訊、奠定基調並和結尾呼應;開篇為This was our playground,結束為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was和used to從英語時態中看是有一定區別的,校園是我們曾經學習成長的地方,是曾經的樂園,校園應該是比社會美好的地方,對學子而言,是滋潤他們心靈成長,形成健康自我的樂園;所以結語的畫外音讓整個電影主題得到了昇華。

(四)色彩的隱喻

在電影中,色彩基調對於影片型別、敘事有著直接的渲染效果;色彩、燈光等影響著觀眾的心理感受, 常常會起到情緒暗示的作用,形成一種環境效應,感染觀眾。在《少年的你》中,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明暗亮度的變化是服務於不同環境、狀態下的色彩敘事手段,同時也暗示人物情緒。在該片中,校園的典型符號是學生的校服,藍白色體現著乾淨、整齊和活力, 但該片此處的調色為冷色調,這種冷並不是校園的常態,而是一種成長髮展的畸形,青春被霸凌遮蔽,陽光被陰影充斥,因此這裡的環境充滿壓抑、肅靜,缺少溫暖,隱喻著主人公青春的坎坷。此外,陳唸的家、小北的生存環境都是暗色調,光線暗,給觀眾不舒適的感受。然而,在陳念和小北相處的一段鏡頭中,光線暖和明亮,隱喻著即使是生活艱辛的人,也可以被溫暖的、炙熱的心所打動,看似冷酷的小北身上有著一絲正義和柔情,樸實的陳念外表柔弱,但也有一顆堅強、善良的心。色彩的明暗對比推動著故事情節發展,影片相當注重這種心理情緒變化與聲色之間的關係,如在陳念求助鄭警官時,天漸漸露出太陽;而在表現主人公乘坐警車時,給予大鏡頭特寫,面部有一絲明亮的陽光,啟示著光明和希望。

結語

電影《少年的你》圍繞校園霸凌這一社會題材, 透過構建各種隱喻符號讓影片更加藝術化。該片定位在人文精神的價值層面,在表現小北和陳念之間的交往時,著力打造觀眾的情感認同,並滿足觀眾在視聽多個層面的欣賞感受。影片透過主人公思想價值觀的變化營造敘事節奏的緊張感,在審訊等場景中盡顯戲劇張力,是一部對青春校園環境進行再塑與書寫的影片。該片讓諸多美好的符號有了新的寓意,在敘事手段上,導演選擇插敘和順敘相結合的方式,透過一系列電影語言來完成敘事,深化了影片的敘事內涵,增加了該片的思想厚度。

2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24個人,花了18個月,用刀叉挖地道越獄,這次被拍成了電影